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四合院:开局街溜子,玩爆众禽兽 > 第11章  技术突破!李爱国的承诺
“嗤——啦——嗤——啦——”
沉稳而富有节奏的锉削声在钳工二车间一角响起,如同某种独特的韵律,盖过了周围机床的喧嚣。张建军弓着腰,双脚如生根般钉在地上,重心下沉,腰、臂、腕协调发力。一把半旧的细齿扁锉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每一次推拉都精准而流畅,力道均匀,铁屑如同被驯服的黑色细流,顺畅地排出。
他正在精修一个变速箱齿轮轴上的键槽。这是老陈接到的一个急件,精度要求很高。老陈自己动手粗加工后,留下最关键的键槽配合面精修交给张建军——这是对他手艺的一种无声信任。
张建军眼神专注,如同最精密的仪器。他左手拇指稳稳压在锉刀前端引导方向,右手手腕灵活地控制着细微的角度变化。直角尺靠在加工面上,透光检查几乎不见缝隙。指尖在冰冷的钢铁表面轻轻刮拭,感受着那细微的平面度变化。四级钳工的经验和肌肉记忆,在这几天的“打杂”磨合中,已如臂使指。
“好了。”张建军停下动作,轻轻吹掉键槽表面的浮尘,将工件递给旁边抽着旱烟的老陈。
老陈接过,没说话,拿起游标卡尺仔细测量。键宽、深度、对称度…片刻后,他放下卡尺,布满皱纹的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微微点了下头,把工件装上车床卡盘,继续后续工序。但这一点头,在张建军这里,比任何夸奖都珍贵。
“建军!”车间干事小赵急匆匆跑过来,脸上带着喜色,“李主任找你!快去办公室!”
张建军放下锉刀,用棉纱擦了擦手上的油污,快步朝车间主任办公室走去。他能感觉到背后有几道目光追随着自己,有老陈的平静,有刘明、孙大壮的嫉妒,更有远处易中海那两道冰冷如毒蛇般的视线。
推开办公室的门,一股暖气和淡淡的茶香扑面而来。李爱国正伏在堆满图纸和文件的办公桌前,眉头紧锁,手指烦躁地敲着桌面。看到张建军进来,他紧锁的眉头才稍稍舒展。
“李主任,您找我?”
“建军,快过来!”李爱国招手把他叫到桌前,指着摊开的一份图纸和一叠厚厚的工艺卡片,“看看这个!厂里刚接的紧急任务,给新生产线配套的传动箱基座!数量不多,就二十个,但精度要求变态!特别是这几个轴承座的同心度和端面垂直度,公差要求都在一丝(0.01mm)以内!”
张建军凑近看去。图纸上是一个结构复杂的铸铁基座,几个关键的轴承安装孔位置要求极高。再看工艺卡片,上面标注的加工步骤繁琐,对操作者的经验和手感要求近乎苛刻。难怪李爱国发愁。这种活在车间里,通常只有易中海这种八级工才有把握接,而且费时费力。
“易师傅那边…”张建军试探地问了一句。
“哼!”李爱国没好气地哼了一声,“别提了!他说这批活难度太大,风险高,怕耽误时间影响其他任务,推了!”他揉了揉太阳穴,语气带着无奈和一丝怒意,“我看他就是拿乔!知道这批活急,等着我求他,好提条件!可这关系到新生产线能不能按时投产,厂里下了死命令!”
李爱国看向张建军,眼神带着期待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冒险:“建军,你脑子活,手也稳。这活…你有没有把握?或者说,有没有什么想法?能提高效率、保证精度的?”他顿了顿,补充道,“要是能成,这批活的奖金,我给你申请最高的!”
机会!张建军心中一凛。这不仅是赚奖金的机会,更是彻底摆脱打杂、证明自己价值、在李爱国心中加码的绝佳跳板!
他没有立刻打包票,而是拿起图纸和工艺卡片,仔细地、一页页翻看起来。四级机修的知识和经验在脑海中高速运转,与现实工艺进行比对、分析。传统的加工步骤确实繁琐,需要反复装夹、找正、测量,效率低下,精度积累误差难以控制。
一个想法逐渐在他脑中成型,越来越清晰。
“李主任,”张建军放下图纸,指着其中一个关键工序,“您看这里。传统工艺是分四次装夹,分别加工这四个轴承座孔和端面。装夹次数多,每次找正都有误差,累加起来,很难保证最终的同轴度和垂直度要求。”
李爱国点头:“没错!这是最大的难点!易中海也是嫌这个麻烦!”
“我有个想法,”张建军目光灼灼,“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组合定位工装。用一块足够厚的底板,在上面按照这四个轴承座的设计位置,精确加工出定位销孔和定位面。加工工件时,只需要一次装夹,把基座毛坯固定在底板上,用定位销和压板压紧。这样,四个轴承座的位置关系,在装夹前就被工装固定死了!”
他拿起笔,在旁边的空白纸上飞快地画了个草图:“加工时,只需要移动机床工作台或者更换刀具,依次加工这四个孔和端面。因为基准统一在工装上,不需要反复找正,理论上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装夹误差,保证同轴度和垂直度!效率至少能提高三倍以上!”
李爱国听着,眼睛越来越亮!他猛地一拍桌子:“妙啊!建军!这思路绝了!我怎么没想到?!”他激动地站起来,来回踱步,“一次装夹,基准统一!好!太好了!这工装…能做吗?复杂不复杂?”
“结构不复杂!”张建军肯定地说,“主要就是一块厚底板,几个定位销和压紧螺栓。关键是要保证底板上的定位孔和定位面自身的精度足够高!这个,我有把握!”
“好!”李爱国当机立断,“我给你权限!需要什么材料,直接去库房领!需要人手,老陈他们几个你随便调!车间里那台精度最好的工具铣床归你用!三天!三天之内,给我把工装做出来!有没有问题?”
“没问题!李主任!”张建军斩钉截铁。系统里【机修(四级)】的技能包,包含了工装夹具设计的核心知识,这正是验证和发挥的好时机!
接下来的三天,张建军成了车间的焦点。他领了材料,一头扎进工具铣床区域。老陈被李爱国点名给他打下手。一开始,老陈还有些不以为然,觉得这年轻人想法虽好,但工装精度要求太高,实现起来难。但当他看到张建军操作工具铣床时那沉稳老练、如同机器般精准的动作时,眼神彻底变了!
划线、钻孔、铰孔、铣平面…张建军仿佛一个沉浸此道数十年的老技师。每一次进刀量的控制都恰到好处,每一次测量都一丝不苟。他设计了几处精妙的微调结构,用于最后校准工装本身的精度。老陈从最初的旁观,到后来主动递工具、提建议,配合越来越默契。
易中海远远看着,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刘明和孙大壮几次想凑近看热闹或者找点茬,都被老陈那沉默却带着警告的眼神瞪了回去。
第三天下午。
“李主任,工装好了!”张建军将最后一块擦拭干净的组合工装底板,稳稳地放在李爱国办公室的检验平台上。
李爱国立刻叫来车间技术员,拿出最精密的杠杆千分尺和标准量块。一番紧张而细致的检测后,技术员抬起头,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李主任…这…这工装本身的定位精度…四个孔同轴度误差小于0.005mm!端面垂直度误差小于0.008mm!比设计要求还高!”
“好!好!好!”李爱国激动得连说了三个好字,用力拍着张建军的肩膀,“建军!你真是我们车间的宝贝疙瘩!立大功了!”
他立刻组织人手,用这套工装开始加工那批传动箱基座。结果令人振奋!加工过程顺畅无比,效率提升了四倍!成品检测下来,所有关键尺寸全部达到甚至优于图纸要求!废品率为零!
当最后一件合格品下线时,整个钳工二车间都轰动了!工人们看向张建军的眼神,充满了由衷的敬佩!这不仅仅是解决了难题,更是创造了一种新的、高效的方法!
“张建军同志!”李爱国站在车间中央,声音洪亮,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你设计的这套组合工装,以及创新的加工方法,成功解决了厂里的燃眉之急!保证了新生产线的顺利推进!经车间研究决定,并报厂部批准:第一,这批任务的最高奖金,五十元!奖励给你个人!第二,你提出的工装设计方案,作为重要技术革新成果上报厂部!第三…”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不远处脸色铁青的易中海,声音拔高,“从今天起,张建军同志结束学徒考察期!正式独立顶岗!并且,由他牵头,成立一个临时技术攻关小组,负责解决车间里类似的工艺难题!老陈,你经验丰富,给建军当副手!”
“哗——!”掌声雷动!工人们由衷地为张建军鼓掌!老陈也用力地拍着手,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
五十元奖金!独立顶岗!技术攻关小组牵头人!三重奖励,如同三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易中海的脸上!他站在人群边缘,身体微微发抖,指甲深深掐进了掌心,看着被众人簇拥、意气风发的张建军,那眼神中的怨毒和嫉恨,浓烈得几乎要化为实质!
张建军平静地接过李爱国递过来的奖金信封,感受着那厚实的份量,心中波澜不惊。他目光穿过欢呼的人群,与易中海那双淬毒的眼睛隔空相撞,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这只是利息。易中海,我们慢慢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