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四合院:开局街溜子,玩爆众禽兽 > 第5章  一鸣惊人,工装加身
两天后,清晨。
红星轧钢厂,第三车间门口。
寒风凛冽,但气氛比天气更紧张。黑压压一片待考的青年和陪同的家属,挤在车间大门外,个个神情凝重,或搓手跺脚,或低声背诵着什么。
张建军穿着他那身最“体面”的破棉袄,站在人群靠后的位置,毫不起眼。他脸色平静,闭着眼,仿佛在养神。脑海中,无数图纸、参数、操作流程如同精密的齿轮般严丝合缝地运转着。
“哐当!”
巨大的车间铁门被拉开,发出沉闷的声响。一个穿着深蓝色工装、戴着套袖的中年男人走出来,手里拿着名单,面容严肃,眼神锐利如鹰。正是这次考核的主考官之一,八级钳工易中海!他身后跟着几个车间干部和技术员。
“肃静!”易中海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点到名字的,依次排队进车间!家属外面等!”
人群瞬间安静下来,鸦雀无声。
“王铁牛!”
“到!”
“李卫东!”
“到!”

名字一个个念过,被点到的人紧张又激动地跑进车间大门。
“张建军!”易中海念到这个名字时,眉头明显皱了一下,目光在人群中扫视,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和…厌恶。显然,这个“街溜子”的名声,连他这个八级工都如雷贯耳。
“到。”张建军平静地应了一声,从人群中走出。
易中海的目光像刀子一样刮在他身上,从上到下,最后落在他那身破棉袄和冻得通红的手上,眼神里的轻蔑几乎要溢出来。他没说什么,只是从鼻子里哼出一股白气,示意张建军跟上队伍。
巨大的车间内部,远比外面看起来更震撼。高高的穹顶下,是一排排巨大的、泛着冰冷金属光泽的机床——车床、铣床、钻床、牛头刨…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机油味和淡淡的铁锈味。巨大的天车在头顶轨道上缓慢移动,发出低沉的轰鸣。穿着蓝色工装、戴着帽子的工人在机器间忙碌穿梭,叮叮当当的金属敲击声不绝于耳。
待考的青年们被这阵势震住了,一个个屏住呼吸,大气不敢出,眼神里充满了敬畏和紧张。
考核点设在车间一角相对空旷的区域,摆着几张长条桌和凳子。易中海和另外两名技术员考官已经就坐。
“第一项,理论笔试!时间半小时!”易中海面无表情地宣布,“题目在纸上,自己看!不许交头接耳!不许作弊!发现一律取消资格!”
试卷发下来。白纸上印着几道题:
1.钳工常用的基本工具有哪些?(至少写出五种)
2.简述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3.加工一个M10的外螺纹,需要选用什么规格的板牙?
4.简述钻头刃磨的基本要求。
5.看图(一个简单的轴类零件图),标出图中A、B两处所指的尺寸公差符号含义。
题目不算特别难,但对于没接触过钳工知识的人来说,无疑是天书。
不少拿到卷子的青年,脸瞬间就白了,额头冒汗,抓耳挠腮,半天憋不出一个字。
易中海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扫过全场,最后特意在张建军身上停留了几秒。他想看看这个连字都不识几个的街溜子,是如何出丑的。
然而,他看到的景象让他眉头猛地一跳!
只见张建军拿起试卷,目光一扫,没有丝毫停顿,拿起桌上那支秃了毛的蘸水钢笔,蘸了墨水,手腕沉稳,笔走龙蛇!
唰!唰!唰!
没有思考,没有犹豫,落笔如飞!字迹谈不上漂亮,却异常工整有力!
1.锉刀、手锯、錾子、刮刀、丝锥、板牙、台虎钳…
2.游标卡尺读数:先读主尺整数(mm),再看游标尺上与主尺对齐的刻线(第n条),则小数部分为n*0.02mm(或0.05mm,视精度而定)…
3.
M10外螺纹,板牙规格为M10…
4.钻头刃磨要求:顶角对称(通常118°),主切削刃等长,横刃斜角合理(55°左右),后角适当…
5.(看图)A处:φ25h7,基本尺寸φ25mm,公差带代号h7,上偏差0,下偏差-0.021mm…
B处:…
张建军写得飞快,答案精准、简洁、专业!甚至比标准答案还标准!
易中海的眼睛越瞪越大,嘴巴不自觉地微微张开,脸上的轻蔑和厌恶被极度的震惊和难以置信所取代!他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几步走到张建军桌旁,死死盯着他笔下流淌出的答案!
这…这怎么可能?!一个街溜子?文盲?他怎么可能懂这些?!还写得这么流畅?!易中海感觉自己的认知被狠狠颠覆了!
另外两个考官也注意到了这边的异常,好奇地凑了过来。当看到张建军那几乎挑不出错的答卷时,同样倒吸一口冷气,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可思议!
半小时很快过去。
“停笔!交卷!”易中海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几乎是抢一样从张建军桌上拿走了那份答卷。
理论笔试结束,几家欢喜几家愁。不少人垂头丧气,显然考砸了。
“下面进行第二项,实操考核!”易中海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努力维持着威严,但眼神总是不自觉地瞟向那个站在角落、一脸平静的破衣青年。
“考核内容:每人领取一块45号钢毛坯料,按照图纸要求,在半小时内,使用提供的工具(锉刀、手锯、台虎钳、钢尺、直角尺、划针等),加工出一个合格的四方体工件!尺寸精度要求:长50±0.1mm,宽30±0.1mm,高20±0.1mm!各相邻面垂直度误差不超过0.05mm!表面粗糙度无明显刀痕!”
他拿出一张简单的图纸贴在墙上,上面画着一个标准的长方体,标注了尺寸和公差要求。
“开始!”
一声令下,待考青年们立刻涌向材料台,争抢着领毛坯料和工具,然后冲到各自分配的简易工位(一个小台虎钳)前,手忙脚乱地开始操作。
张建军不慌不忙,最后一个走过去,领了料和工具。他选的是一把中齿扁锉,一把细齿三角锉,一把小手锯,钢尺,直角尺,划针。
他的工位在最边上。他先把毛坯料稳稳地夹在台虎钳上,夹紧。然后,拿起钢尺和划针,借助直角尺,飞快而精准地在毛坯料的几个面上划出加工基准线和尺寸界限。动作干净利落,没有丝毫多余。
接着,他拿起手锯。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急躁地猛拉,而是调整好锯条角度(与工件表面垂直),右手稳稳握住锯柄,左手拇指压住锯背前端定位,起锯时力度很轻,只拉出浅浅的导向槽。随后,节奏平稳,推拉有力,每一次拉锯都充分利用锯条长度,发出“嗤…嗤…”均匀而有力的声音。铁屑顺畅地排出,切口平直!几下就把需要锯掉的大块余量干净利落地去除!效率比其他吭哧瘪肚半天才锯一点的人高出一大截!
锯削完成,他放下手锯,拿起那把中齿扁锉。这才是重头戏!
只见张建军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重心下沉,稳稳站定。左手在前,拇指压在锉刀前端上方施压引导方向,右手在后,稳稳握住锉刀柄施加推力。身体微微前倾,腰、臂、腕协调发力,动作舒展而富有韵律!
“嗤——啦——嗤——啦——”
锉刀与钢铁摩擦,发出沉稳、连贯、富有节奏的声响!每一次推锉,力道均匀,行程完整(充分利用锉刀长度),回程时锉刀微微抬起,避免损伤锉齿和已加工面!铁屑如同被驯服的黑色细流,均匀地从锉齿间排出!
他眼神专注,如同最精密的仪器,时刻观察着锉削面的平整度,不时用直角尺靠在加工面上透光检查,或用指甲轻轻刮拭感受平面度。发现高点,锉削重点照顾;发现扭曲,立刻调整施力点和方向进行矫正。动作没有丝毫停顿和犹豫,精准得令人发指!
先粗锉找平大面,再用细齿三角锉精修棱角和边线。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仿佛演练过千百遍!那份沉稳、老练和精准,完全不像一个第一次摸锉刀的新手,倒像是一个浸淫此道数十年的老师傅!
易中海和另外两个考官,早已被这近乎艺术般的操作吸引了全部目光!他们不知不觉围拢在张建军工位旁,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微张,连呼吸都放轻了,生怕打扰了这令人震撼的表演!易中海脸上的震惊已经变成了骇然!这手法!这熟练度!这精度控制!没有十年以上的功力根本不可能!可这…这怎么可能出现在一个街溜子身上?!
其他参加考核的青年,也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计,目瞪口呆地看着张建军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再看看自己手里歪歪扭扭、满是深沟的“作品”,脸上充满了挫败和难以置信。
“时间到!”半小时飞快过去。易中海如梦初醒,声音都有些发干。
张建军几乎在时间到的瞬间,停下了最后一锉。他松开台虎钳,拿出那个还带着余温的四方体工件,轻轻吹掉表面的浮尘。
一个近乎完美的四方体呈现在众人眼前!棱角分明,线条笔直!表面平整光滑,只有细密的、均匀的锉削纹理,几乎看不到明显的刀痕!
易中海几乎是抢一样把工件拿了过去,手都有些抖。他拿出游标卡尺,亲自测量!
长:50.05mm!
宽:29.98mm!
高:20.03mm!
全部在±0.1mm的公差范围内!
他又拿出直角尺,仔细检查各相邻面的垂直度。尺边与工件面贴合紧密,几乎不透光!误差微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最后,他粗糙的手指拂过工件表面,感受那均匀细腻的纹理…无可挑剔!
易中海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个穿着破棉袄、一脸平静的青年,眼神复杂到了极点,震惊、疑惑、难以置信、甚至还有一丝…恐惧?他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另外两个考官也围上来,检查过工件后,同样是一脸见了鬼的表情。
整个考核区域,一片死寂。只有机床的轰鸣声在远处回荡。
结果毫无悬念。
几天后,红星轧钢厂门口,大红榜高高张贴。
张建军的名字,赫然列在钳工招录名单的最前面!后面跟着一个醒目的“优+”评价!
街道办王主任亲自把崭新的工作证、粮本和一套洗得发白但厚实的蓝色工装递到张建军手里。
“建军同志,恭喜你!进了轧钢厂,就是工人阶级的一员了!要珍惜机会,好好干!”王主任的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和一丝…探究。
张建军接过那沉甸甸的工装,感受着厚实棉布的质感,平静地回答:“谢谢王主任,我会的。”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远处闻讯赶来、脸色像吃了死苍蝇一样难看的阎埠贵,扫过人群中神色复杂、眼神幽深的秦淮茹,最后落在自己身上这套象征着身份彻底转变的蓝色工装上。
第一步,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