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原本一万多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长江支援沪海会战的。
如今只剩下不到千人的老卒带着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杂兵过江。
真正有建制的只有林平安手中的三营。
三营三个连都还有一半左右的人。
加上营直属单位总人数还有近300人左右。
乘坐着火车抵达了马鞍山后乘坐轮渡过江后开始朝着各自所在地而去。
各团都有各自的任务,那就是招募新兵入伍进行操练。
沪海会战是没有机会参与了,但是接下来的徐台会战还是要参与的。
毕竟他们所在的地方很近肯定是要去支援战斗的。
【不得改变历史战役的结局,相关政策需要遵守!所以本书会参与历史战役但是不会改变其结局与进程】
【不遵守政策的后果就是下架被封】
【所以本书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
......
211团所驻扎的地方是滁州。
这是一个位于皖省东部的城市。
在滁州211团开始招募新兵。
并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以恢复部队的战斗力。
与此同时其他几个团也分别在周边的几个城市展开了招募新兵的工作。
庆幸的是54师挂靠在中央军名下。
多少还能得到一些补给。
这对于经历了战斗创伤的部队来说。
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支持。
林平安带领着三营进驻了滁州的一个县城。
当他们进入县城时,老百姓们表现出了一定的热情。
举行了简单的欢迎仪式。
然而,林平安心里清楚。
其中可能有不少人是县长特意召集来凑热闹的。
毕竟在那个艰难的时期。
人们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
又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有闲情逸致来欢迎一支战败的军队呢
对于这些表面上的欢迎。
林平安并没有过多在意。
他更关心的是如何安顿好三营的剩余人马。
他们被分配到了县城东面的一块驻地。
面积约为8亩。
然而这片所谓的驻地实际上只是一片荒地,条件相当艰苦。
但对于这些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士兵们来说。
这里已经算是一个相对安全的落脚之地了。
新任团长刘文广实际上只是一个光杆司令。
一营和二营几乎就是空架子。
缺乏实际的兵力和装备。
面对这样的局面他也没有太多的能力。
只能够将希望寄托在林平安身上。
林平安知道重建211团的任务重,但是没有想到全部压给他了。
三营的士兵们只认林平安,也只听从他的命令。
而团参谋那一帮人,根本没有权力去指挥林平安。
如此一来现在的
211
团实际上就是林平安一言堂。
他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然而林平安对于夺,权这种事情毫无兴趣。
他之所以能够步步高升。
完全是凭借自己实实在在的军功。
而且他和刘文广也是相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