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吴海手中的毛瑟C96手枪率先开火。
这一枪就像一个信号。
瞬间点燃了整个防线的战火。
士兵们举起手中的步枪,瞄准前方的敌人扣动扳机。
一时间枪声如雷,弹雨纷飞。
马克沁重机枪更是不甘示弱。
它以精准的点射,将一颗颗致命的子弹射向敌人。
与影视剧中常见的马克沁重机枪扣动扳机不放的场景不同。
现实中的战斗需要更加谨慎和节约弹药。
毕竟子弹是有限的,不能随意浪费。
而且鬼子的战术虽然有时显得笨拙。
但他们绝不会愚蠢到直接举枪莽撞地冲上来。
即使只有五六个人。
鬼子也会用左右包抄、袭扰和偷袭等战术。
他们善于利用地形和掩护。
给我方造成最大的麻烦。
因此士兵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灵活应对敌人的各种攻击。
哒哒哒!哒哒哒!
轻重机枪的点射声交织在一起。
形成了一曲死亡的交响乐。
每一声枪响都意味着一次生死较量。
每一颗子弹都可能决定着战斗的胜负。
当机枪的声音响起后,鬼子都会下意识的躲避。
冲锋的势头也会被压制住。
老兵怕机枪,新兵怕炮。
为什么怕机枪,因为被它盯上了就容易被打死。
他们之所以不怕炮,是因为已经掌握了一些战场生存技巧了。
躲在弹坑内活下去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同时听声分辨炮弹大概落下的位置好找地方躲起来。
也不会胡乱的跑,而同样的炮弹击中同一个弹坑的几率很小。
所以只要运气不要太差基本上都能够生存下去。
新兵因为没有战场经验,很大一定程度上会乱跑。
会被炮弹的弹片击杀。
鬼子的掷弹筒发出了沉闷的发射声。
一枚枚炮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
隐藏在高处的观察手们迅速打出了一连串粗糙的手势。
这些观察手是专门针对鬼子的掷弹筒而预先布置的。
他们的任务就是在第一时间发现敌人的掷弹筒位置并传递给后方的迫击炮组。
迫击炮组在接到观察手传来的消息后展开了反击。
咚咚咚!
数枚炮弹齐射而出。
带着强大的冲击力和爆炸力飞向鬼子的掷弹筒阵地。
只听几声巨响,鬼子的多名掷弹筒手瞬间被炸得血肉横飞当场毙命。
而他们的掷弹筒也遭受了重创。
被炸得扭曲变形,无法再继续使用。
迫击炮的优势在于它的隐蔽性。
很难被敌人发现其具体,位置。
这使得鬼子在遭受攻击时。
往往无法准确地找到迫击炮的发射点。
只能盲目地还击。
然而鬼子并没有轻易放弃。
在掷弹筒被摧毁多门后。
他们迅速调整了战术。
一名鬼子军官气急败坏地骂道:八嘎呀路!这些滞纳人的迫击炮为什么会如此精准!
另一名鬼子士兵则冷静地分析道:看来他们是安排了炮兵观测员!
这些专业的术语和名词对于国军来说可能有些陌生。
但他们所执行的任务却是相同的。
观察敌人的动向并为己方提供准确的情报。
双方在狭窄的街道上展开了一场激战。
枪炮声、喊杀声响彻云霄,整个街区都被战火笼罩。
后续的鬼子大队人马也跟着压上来了。
一排的压力瞬间就大了不少。
林平安则扛着轻机枪带着副射手贾富贵前去支援。
轻机枪打出突击步枪的效果也就林平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