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新闻联播》的片头音乐在昆仑山哨所的食堂里响起时,霍铭生正往冻裂的手上涂冻疮膏。
突然,年轻哨兵们的惊呼声让他抬起头。
快看!是姜总师!
屏幕上的女主持人难掩激动:【我国自主研制的重型运载火箭今日首飞成功……】
画面切换到控制中心,在一群欢呼的科研人员中,一个短发斑白的身影正专注地盯着数据屏幕。尽管只有短短三秒的侧影,霍铭生还是不由得失了神。
那个微微驼背却依然挺拔的背影,他一眼就认出来了。
首长,您认识姜总师小哨兵好奇地问。
霍铭生没有回答。
三十年了,这是他久违的再次看见她,尽管是在屏幕里。
他从贴身口袋里掏出怀表,表盖内侧的刻痕已被摩挲得模糊不清。
星光落在泛黄的表盘上,恍惚间,他仿佛又看见那个蹲在梧桐树下哭泣的少女。
千里之外的县城出租屋里,姜梦浅正对着满墙的报纸剪贴自言自语。电视里重复播放着火箭升空的画面,刺眼的白光映在她憔悴的脸上。
假的!都是假的!她突然尖叫起来,抓起剪刀疯狂地戳向电视屏幕上姜思弦的影像。
剪刀在屏幕上划出几道裂痕,那张冷静睿智的脸在裂痕中变得支离破碎。
姜父姜母闻声从里屋冲出来,两个佝偻的老人早已不复当年的嚣张。
姜母一把抱住女儿:梦浅乖,我们不看电视……
那是我的!那本该是我的!姜梦浅挣脱母亲,将满桌的报纸撕得粉碎。
泛黄的纸屑如雪花般飘落。
姜父颤巍巍地摸出药瓶,却失手打翻在地。
戈壁基地的病房里,六十三岁的姜思弦靠在床头,窗外是广袤的火箭试飞场。
她瘦得惊人,宽大的病号服下露出锁骨处淡褐色的疤痕。
那是当年取皮手术留下的。
老师,天穹-3的数据出来了。年轻的研究员红着眼眶递上平板电脑,完全达到您设计的参数。
姜思弦点点头,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滑动。
她的呼吸越来越弱,目光却越来越亮,仿佛要用尽最后的力气记住这些数据。
把我的笔记本……拿来……
当学生递上那本边角磨破的笔记本时,她艰难地翻到最后一页,在上面画了一个简单的分子式,然后写下【可行】两个字。
她的笔迹依然工整有力,一如当年。
骨灰……她突然抓住学生的手,撒在试飞场……让我看着……它们上天……
监护仪的警报声骤然响起。
窗外,一枚新型火箭正在进行发射前检查,塔架的灯光将夜空照得如同白昼。
同一天的昆仑山哨所,霍铭生收到了一个泛黄的牛皮纸信封。
邮戳显示是三十年前从劳改农场寄出的,因为地址不明,在邮政系统中辗转多年。
信封里只有一张纸——北大录取通知书的复印件。
背面用铅笔写着一行小字:【铭生哥,我考上了。1982.7.15】
霍铭生的手抖得厉害,纸张在风中哗啦作响。那个日期他记得很清楚。
正是姜梦浅发病,他逼着姜思弦去献血的日子。
远处传来战友的呼喊:霍队!总部急电!
当他接完电话回来时,发现那张纸被风吹到了悬崖边缘。
他扑过去想抓住,却只来得及看见它飘向万丈深渊,最终消失不见。
精神病院的电视里正重播姜思弦的追悼会新闻。
满头白发的姜梦浅突然安静下来,死死盯着屏幕上那张黑白照片。
骗子……她喃喃自语,枯瘦的手指抠着桌沿,那明明是我的照片……
护工过来换药时,发现她正用指甲在墙上刻字,已经刻了满满一墙。
指甲劈裂出血,在斑驳的墙面上拖出长长的血痕。
那是我的……我的录取通知书……姜梦浅突然转向护工,咧开没牙的嘴笑了,你知道吗我妹妹替我坐牢去了……我爸爸是局长呢……
窗外,一颗流星划过夜空。
与此同时,戈壁基地的发射塔架上,新一枚火箭正喷出耀眼的尾焰。
姜思弦的骨灰随着火箭腾空而起,化作星河中最明亮的那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