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市口的茶棚,人来人往。
赵清河找了个角落坐下,要了一壶粗茶,目光却不时地看向街口。
等待的间隙,他的视线被不远处一个卖首饰的小摊吸引了。
摊位上摆着些银簪子,银镯子,做工不算精致,但在阳光下也亮晶晶的。
赵清河的脑海里,浮现出大嫂胡玲珑的脸。
从卖卤肉挣了第一笔钱开始,大嫂就没为自己添置过任何东西。
刚才进城,她也是只顾着买米买布,连,根最便宜的头绳都没舍得看一眼。
那些银子,她分文未动,全都交给了自己。
这个家,她操持得太多,付出得太多。
赵清河心里涌起一阵愧疚。
他站起身,走到小摊前。
他的目光在一堆首饰里扫过,最后,落在一个款式简单的银镯子上。
镯子是光面的,没有太多花哨的纹路,素雅干净,就像大嫂那个人一样。
“老板,这个怎么卖?”
“客官好眼力,这镯子三百文。”
赵清河没有还价,直接掏出铜钱,将镯子买下。
他把镯子小心地放进怀里,那冰凉的触感,让他的心也变得柔,软起来。
刚回到茶棚坐下没多久,远处就传来了嫂嫂们的呼唤声。
“清河!”
是二嫂周媚娘的声音,带着喜悦。
赵清河抬头望去,只见胡玲珑带着周媚娘、郑依婷、王桂英和袁永晴,正快步朝这边走来。
每个人手里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脸上洋溢着久违的轻松和满足。
“清河,你跑哪儿去了?可把我们急死了!”二嫂周媚娘一过来就嗔怪道。
“大嫂说你没事,我们才放心下来。”三嫂郑依婷笑着说。
“你们看,我们买了好多米和面,还有新棉布,够我们过冬了!”四嫂王桂英献宝似的扬了扬手里的东西。
五嫂袁永晴年纪最小,性子也最腼腆,只是抱着一匹布,在一旁开心地笑着。
看着嫂嫂们脸上的笑容,赵清河感觉这段时间的奔波劳累,都值了。
他站起身,环视了一圈。
“都饿了吧?”
“走,今天我请客,咱们下馆子去!”
下馆子?
几个嫂嫂都愣住了。
在她们的记忆里,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清河,这太破费了吧?”胡玲珑有些犹豫。
“没事。”赵清河一笑:“今天咱们赚了钱,就该好好庆祝一下。”
“走!”
他不容分说,带头朝着街上最大的一家酒楼福满楼走去。
一顿饭,吃得是热热闹闹。
赵清河特意点了几个硬菜,红烧肉,清蒸鱼,还有一大盆肉丸子汤。
嫂嫂们一开始还有些拘谨,但看着赵清河大快朵颐的样子,也渐渐放开了。
饭桌上,她们叽叽喳喳地分享着今天的收获,言语间满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赵清河只是微笑着,不时给她们夹菜。
这烟火气,这欢声笑语,才是他真正想要守护的东西。
一个时辰后,满头大汗的王铁匠,背着一个沉甸甸的麻布口袋,出现在了福满楼门口。
赵清河结了账,领着心满意足的嫂嫂们,将东西搬上马车。
一切准备妥当,马车吱呀呀地驶出城门,朝着山口的方向回去。
回去的路上,气氛比来时更加热烈。
嫂嫂们还在回味着刚才那顿美餐,讨论着新买的布料要做成什么样式的衣服。
赵清河等马车驶入僻静的山路,才从车厢角落里,拖出那个麻布口袋。
他解开袋子,露出了里面一堆黑黝黝的铁制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