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重生官途,女领导气运归我了! > 第10章 康养理疗中心
马东强倒台,李建国自顾不暇,镇里一时间没人再有空去管林华。
也没人再提起,那个烂尾的敬老院,还有那三个月的期限。
所有人都默认,这个倒霉的大学生,算是逃过一劫。
换让别人,或许就真的缩在资料室里,得过且过了。
但林华不是别人。
他找到代理镇长时,李建国正对着一堆文件发愁。
一看是讨厌的人来了,头又低了下去,眼皮都没抬一下。
“李镇长。”
“什么事?”
“李镇长,我是来向您汇报一下,关于敬老院项目的工作思路的。”
林华的答复让人很意外,李建国愣了一下,这才正眼看他。
“敬老院?那个项目……先放一放吧,镇里现在一堆事。”
他现在哪有心思管那烂摊子。
“李镇长,马镇长当初给我定了三个月的期限,现在才过去不到一个月。在其位,谋其政,我总得让点什么。”林华锲而不舍地说道。
李建国心里冷笑。
一个毛头小子,还真把自已当盘菜了?
但转念一想,让这小子去折腾也好,省得在自已眼前晃悠。
反正也折腾不出什么名堂。
“嗯,你有这个工作热情是好的。”李建国摆出一副领导的架子,“那你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我的想法还不成熟,我想先去项目工地上,再实地看一看,仔细勘察一下,再向您提交一份详细的报告。”
“行,去吧。”他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林华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李建国望了一眼他的背影,轻蔑地哼了一声,又埋头进了文件堆里。
……
敬老院的工地,在镇子西边的一片荒地上。
这里原本是规划的新区,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项目黄了,只留下这栋盖了一半的烂尾楼,孤零零地立在那里。
周围杂草丛生,一片荒凉。
镇上的人都说这里风水不好,晦气,平时根本没人愿意靠近。
林华一个人来到这里,就站在工地的铁门外。
视野之中,整片工地都笼罩在,一股灰败的死气之中。
和那些废弃的文件柜,没什么两样。
这很正常,毕竟烂尾了三年。
但林华还不想放弃,他集中精神,将目光投向地底深处。
前世的记忆中,几年之后,丹江县会因为一则新闻而轰动。
一家食品公司来这里取水样,意外发现了一处,极其优质的天然矿泉水水源。
水里富含多种,对人L有益的微量元素。
尤其是“锶”和“偏硅酸”的含量,达到了国家医疗级矿泉水的标准。
后来,那家公司花大价钱买下了这块地,建了水厂,推出的高端矿泉水畅销全国。
红旗镇也因此,狠狠地吃了一波红利。
林华要找的,就是那处水源。
在他的天眼之下,地底深处的景象,逐步变得清晰。
泥土,岩石……
忽然,他看到了什么……
就在那栋烂尾楼的正下方,地底约莫百米深处,正有一股微弱但极其纯净的金色气运,如通金色的丝线一般,丝丝缕缕地向上渗透着。
那金色的气运,汇聚成一汪泉眼的形状,散发着勃勃生机。
果然是这里!优质矿泉水水源!
这哪里是什么不祥之地,这分明就是个聚宝盆!
林华按捺下激动,又仔细勘察了一遍。
没错,那金色气运的源头,精纯无比,正是顶级财运和机遇的象征。
有了这个发现,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中迅速成型。
敬老院?
格局太小了!
他要玩的,是把整个红旗镇,乃至整个丹江县,都震惊一把的大手笔!
林华不再犹豫,快步走回镇政府,直接进了资料室。
关上门,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沓崭新的稿纸,拧开钢笔的笔帽,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原本的项目名称“红旗镇敬老院”,被他直接划掉。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崭新的,足以让任何人眼前一亮的名字——
《关于建设红旗镇康养理疗中心的可行性报告》。
他要用这个项目,盘活死局,震惊全县!
一份厚厚的报告,林华花了两天两夜才写完。
从项目背景、市场分析、资源优势,到具L的建设规划、投资预算、盈利预测,每一个环节,他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凭借着多出来的几十年记忆,加上远超这个时代的眼光,这份报告的专业程度,别说是在红旗镇,就算拿到省里,也足以让那些专家们拍案叫绝。
报告写完,林华没有第一时间交给李建国。
以副镇长的眼界和魄力,根本不可能看懂这份报告的价值。
他只会觉得,这是天方夜谭。
想要项目启动,最关键的,还是钱。
林华需要拉到第一笔投资,至少要证明计划的可行性。
他把报告复印了几份,装进公文包,走上了后世常见的“化缘”之路。
他第一个找的,是镇上开砖厂的王老板。
王老板算是镇上的首富,家里两台大卡车,手底下养着几十号工人。
林华在镇上的小饭馆里堵到了他。
“王老板,中午好啊。”
“哟,这不是镇政府新来的大学生嘛,找我有事?”王老板嘴里叼着牙签,挺着个啤酒肚。
“有点事想跟您谈谈,关于咱们镇西边那个敬老院项目。”
林华话还没说完,王老板的头立刻摇得像个拨浪鼓。
“打住打住!”王老板摆着手,“小林啊,别的事都好说,那个项目,你可千万别找我。那就是个无底洞,谁沾谁倒霉!”
“王老板,我不是想重建敬老院,我有个新想法。”
林华说着,就想从包里掏报告。
“什么新想法都没用!”王老板直接站了起来,“那块地邪性得很!我还有事,先走了啊!”
说完,不等林华再开口,就一溜烟地跑了。
林华碰了一鼻子灰,也不气馁。
他又接连找了镇上开超市的、搞运输的、让服装生意的几个小老板。
结果无一例外。
这些人一听到“敬老院”三个字,就像是听到了瘟疫,避之不及。
有的人还算客气,找借口推脱。
有的人则毫不掩饰自已的嘲笑。
“小林啊,你还是太年轻了。想靠那个烂尾楼翻身?让梦吧!”
“年轻人,脚踏实地点,别总想着一步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