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我离开皇宫那天,太子悄悄塞了一封书信给我,让我到了边关之后再看。
我刚出了宫门,就打开了。
展信一看。
第一页:从此,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但若是累了倦了,只要回头,本宫还早。
第二页:正妻之位,只能是你。
第三页:......
第三页盖了他的私印,却是一片空白,随我书写。是给了我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的机会啊。
尽整这些煽情玩意儿,我把信收起来,继续前进。
一路上走走停停,顾着身子,马车一直走的是管道,而且速度很慢很稳。
路过每一座落脚的城镇,都会歇息个两三天。了解当地风土民情,尝一尝特色美食,也顺便查一查当地的父母官。
遇到一些不平之事,就像那下山的大侠,也免不了多管闲事,美其名曰行侠仗义。
密信一封封地送回东宫,有些蛀虫该清理了,有些要职也该有信得过的人。
太子日日镇守朝堂,自然没法儿行万里路,看民生百态。
我,就是他的耳目。
我只需要递信,后面的事情太子会处理干净。
是以,原本一两个月的路程,我走了四五个月,等我到了边关已经是大腹便便了。
曾经同皇上夺嫡落败的王府,如今挂上了岳府的牌子,修葺一新后,迎来了我这个女家主。
以及我肚子里的,岳家未来的家主。
边关的人,当年饱受战火伤害,对岳家军的感激之情甚深,他们口口相传,将岳家军传为神话。
我作为岳家独女,我的到来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竟与当年杨家军班师回朝那般荣光万丈。
那就是战神将军的后人啊!她真威风!
岳家军!岳家军!!不知道是谁起了头,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让我热泪盈眶。
跟京城不同。
京城那些人捧高踩低的人不同,他们都快忘了我岳家了。
但是关边的人还记得!
祖父,父亲,娘亲,兄长......你们在天生都看到了吗你们用命守护的城民,他们没有忘记你们!
我将地皮踩熟了,跟当地的官民都融成了一片,就开始了重振岳家的大计。
我先是招募了一支女兵,打着因为我是女子、招女子护卫更方便的理由,也不引人注目。
同时,我还召集了一批从四面八方来投奔岳家的人,重新组成了新的岳家军。
起初人少,他们都是岳府的看家护院。
后来人多了,也不适合看家护院了。我圈了大片山,打着围猎基地的旗号,实则给他们当军训基地。
不过,豢养私兵是大忌,我和太子关系亲近,还容易连累他。我当然不会蠢到私自拥兵。
从前,岳家得百年昌盛,便是很有明哲保身的远见。
每每功成身退,解甲归田,各自返回原籍,从不拥兵自重。
战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千军万马来相见。
先贤的智慧,我自然要好生继承。因而我早就安排好了,化整为零。
搞了不少武馆或者镖局做幌子。
除此之外,农民出身的人,该务农还继续务农;小工出身的人,该打小工的继续打小工......他们只需要分散着、不定期地参加军训即可。
除了武馆,我还办了书院,鼓励女子入学......
从此,边关的穷苦子弟、乞儿、弃女全都有了家。其他愿意来学的人,也来者不拒。
书院办好了,教书先生请好了,教一个是教,教一屋子也是教。
大把的银子从岳家流出,整个边关沿线的数座城池也兴起了岳家武馆、岳家书院......
我把岳家所有祖辈留下的资产,以及我这些年存的金银财宝,全都投了进去,暂且不计回报的那一种。
我还拉了不少当地富商一起做这些事。毕竟我的财力物力有限,但是我的盟友可以无限。
一直坐吃山空也不是事,金山银海都有掏空的那天。还得想办法多挣点银钱才行。我其实老早就有过在两国通商之城,行倒卖谋利之事。
只是我即将生子,只能暂且按捺这份心思,且等手底下的人去打探清楚、尝试尝试......再做打算。
深秋桂子飘香,我儿呱呱坠地。
是个女儿,叫岳卓尔,卓尔不凡。
随我姓,太子取的名字。
卓尔两岁多这年,我已经是边关一带最大的商户,买入邻国特产,卖出我国盛产物品,赚了不少差价,是个叫人爱恨不得的中间商。
我虽然挣钱多,却总是捉襟见肘,因为我挣的银钱,都用来开武馆、书院、医馆、艺馆、慈幼堂、养老院......
岳家的名头,飞快地遍布了大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