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一众学子看得有的心惊,有的兴奋。
在贵人面前露脸的机会,可不是谁都有的。
若是今天表现好了,说不定真就扶摇直上,官运亨通了!
自然,也担心在贵人面前露了丑,那别说官运了,只怕回去后私塾就得撵人回家。
军士通禀后,一名侍卫过来领着一行人二十余人上了高台。
这是最大的一座高台,也是下午时候张和平跟朱洪武来的那一座。
就见高台上已经坐了许多人,左侧是数十身穿白色文士袍的年轻人,他们当先是一名老人,看上去和王忠信年龄差不多。
当王忠信带着一众人上来的时候,这些人看向他们的目光中带着些许敌意。
不用说,林家私塾的人。
右侧的位置是空着的,看来是留给王家私塾。
而当中主位,则是三名穿着官服的官员。
当中的是身穿深绿色六品官服的中年人,这正是江陵县县令张云鹤。
大周的县令七品、六品都有,通常是万户以上为六品,万户以下为七品。
江陵县辖下有十七镇,每镇平均管理四十余村,共计一万六千于户,所以县令为六品官身。
左侧那人身穿武将服,张和平心头暗道,这应该就是那位王县尉了。
而右侧的,则是一名身穿青色长袍的老者。
不用多说,这种场合,又有贵人在场,那这位必然是王、林两位秀才的老情敌,那位传说中的学正万松年。
见过县尊,见过学正大人,见过县尉大人。
一众学子跟着秀才王忠信,齐齐躬身行礼。
张云鹤微微颔首,道:王夫子,多年未见,近来身子可还好啊
王忠信拱手道:托大人福,还算安好。
身体好久好,都是一把年纪了。张云鹤脸上笑容收敛,沉声道,王、林两家诗会,算来已有二十余年历史,在我江陵县也算是一件盛事。今日我召两家私塾来此,便是要提整文风,振作我江陵县文运,从今年开始,王林两家端午诗会,将由县衙承办,将参会私塾规模扩大至整个江陵县,并更名为河洛诗会。
这番话一出,无论是王忠信还是林元和,都是面露震惊之色,转而便是一阵狂喜。
读书人这一身追求什么,无非就是名留青史。
一旦两家私塾的诗会转为县衙承办,那就等于是注定了要上县志。
至于说诗会最初的是因为争风吃醋
这算什么,传个几十上百年,这也是一段佳话!
王忠信和林元和同时起身,朝着张云鹤躬身行礼:有劳县尊大人。
场中顿时热闹起来,无论是林家私塾还是王家私塾,这些学子都满脸兴奋之色。
明明在江陵县举行,为何叫河洛诗会
这名字会不会太大
县尊大人如此决定,必然是有其目的,我等还是不要妄自揣测。
见现场热闹,张云鹤嘴角含笑,目光不经意地扫了一眼最边角上,那不起眼的纱幔。
叫什么江陵诗会,就是要叫河洛诗会,才正得起名啊。
纱幔内,吴婵满脸通红,吴启明也是面色古怪。
这张云鹤,倒是个擅长钻营的主。吴启明失笑道。
吴婵带着几分羞恼:什么鬼名字,这就是个马屁精!
哈哈哈哈......钻营是好事,只要不只擅长钻营,别的什么都不会就好。吴启明说着,看着吴婵露出调侃笑容,下午玩得可好
吴婵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二叔,你可得管管太池叔,我就是想去看看红袖招什么样,他竟然让人把人家的楼子给封了!
吴启明瞪了他一眼:你还好意思说,那种地方,是你能去的若是让你父亲知道,你下半年就别想出门了!
吴婵嘟了嘟嘴,满脸不忿,但也知道吴启明说的是事实,也不敢还嘴。
外面一阵热议后,也渐渐安静了下来。
诗会自然不是单单的作诗,张云鹤来了一段开场白后,立刻就有侍女奉上吃食酒水,后台还有几名女子走上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