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你胆大包天,妄议朝政!
会不会
当然会,你姑姑又不是专权的人。
可皇上呢,皇上怎么想姑姑还政于皇上后,总怀疑姑姑有所保留,羽翼稍丰便限制姑姑的行动,齐王反时,姑姑没有犹豫便拥立齐王为帝。
可姑姑看清朝中局势时,手里早已没了实权:皇上他到底不是姑姑的亲儿子。
宋夫人立即警觉:你别想哄我,就算皇上不是,也轮不到你低嫁降低皇上的戒心,就算低嫁也没有你嫁的那么低的。
还真没有:娘——
少想说服我。
娘——
别叫我,走了。宋夫人直接起身,寒门,也是状元那样的,轮得到一个奴才!
那是奴才!
庄嬷嬷也觉得不妥:郡主,奴婢也觉得不妥......
是吗,进宫,我要见太后。
郡主,郡主,您再想想。
宋初语想通后,并不觉得不妥,他的事她来做,他随心所欲的活着就行:我大哥呢
回郡主,世子出去了。
去哪里了
庄嬷嬷支支吾吾。
宋初语深吸一口气,大哥一生沉迷赌道,败光了祖上百年基业,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把人带回来。
可世子——
带回来!进宫见姑母。母亲这里说不通,她去说服太后。
......
巍峨的宫殿,庄严肃穆。
皇上还未亲政,太后手掌大夏政权。
太后的慈安宫尤为凝重。
慈安宫的掌事太监早已等在殿外,看到安国郡主红肿的眼睛,顿时心疼不已:奴才的小主子,您这是怎么了,怎么哭了。
宋初语扶着德公公的手臂:不过是与母亲顶撞了两句。
这......德海不敢说了。
......
太后从繁杂的政务中抬起头,见状,心咯噔一下,摒退了在场的理事内监。
内监走时,忍不住看了小郡主一眼,谁得罪小郡主了,哭成这样。
宋初语攥了两根辣椒才哭的如此倔强:姑姑,侄女有话说。
太后五十多岁,保养得益,虽也善待先皇留下的遗孤,可朝中上下都知道,太后最宠爱的是自己侄女,不是公主胜似公主,封号还是安国,如果不是‘长公主’必须是先皇亲女才行,太后能封自家侄女一个长郡主。
宋初语跪下,神色郑重:姑姑,侄女请教您,侄女成长为什么样的女子,您才会同意我娶自己喜欢的人,无论此人什么身份。
太后愣了一下,欲扶她的动作停住,直起身:你这么问......哀家以为多了一个侄儿。
姑姑。宋初语看着太后。
太后不解的看着侄女,她这个侄女从小骄纵任性、心气颇高,除了容貌好,是上京城再常见不过的贵女。
今天却......有些不一样:男方身份很低
您礼贤下士也礼贤不到的人。
确实低了,怎想到要娶他
怜他半生蹉跎,亦有人负他。
可怜的人多了——
是,但可怜到侄女心上的不多,想让我护在身边的也不多。
对方同意了吗
宋初语愣了一下,她没想过这个问题:需要对方同意吗
太后想了想:不需要。若是初语同意,自己同意,男方什么想法不重要。
宋初语不觉得:很重要。她完全忽略了这一点,有些男儿宁折不弯、宁死不屈,吃软饭是耻辱,林清远极有可能是这一种。
不重要。
重要。
不重要!一个身份低到尘埃里的男人,还要问问对方的意见,她侄女成什么了:那你还要不要娶。
宋初语眼里绽放出明媚的光彩:侄女说要,太后姑姑现在就答应吗
太后看她一眼,避开了这个问题:德海,拿点药给她擦擦眼,也不怕毁了眼睛。
是娘不理解侄女吗,还是姑姑好,不在乎世俗,理解侄女的想法,侄女在姑姑这里想哭都没有机会。
不用给哀家带高帽,也别指望哀家替你压你母亲一头,男孩子是谁
宋初语有些语塞,虽然她不觉得林清远身份低,可他身份确实低:一个小书生,但他的不足,侄女可以补齐。
太后坐回座位上,早对她这句话有兴趣,平日只知道花花草草的侄女,突然有志气了说说,怎么补,入朝为官,给他挣一世荣华,还是案牍劳形,让他永世流芳。
如果可以,侄女都想学,侄女恳请姑姑教导。宋初语双手交叠,越过头顶,郑重下拜。
这辈子,她不想磨平棱角困于后宅,要像姑姑一样、像林清远一样,尽己所能,护一方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