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我是统计人数。今晚我在酒楼定了一桌席,为你接风!”总编大声叫来办公室主任,要他赶快去增定一桌。
总编:“我请了新闻界几位同人,还有九江文化界几位头面人物,”
楚子打断了总编:“免了吧,我不喜欢这种应酬!”
总编:“你不喜欢?我不喜欢的事情多着呢!在这儿,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你都得去做!这么给你说吧,有几个人听说了你的事儿,想认识你这个无所畏惧的记者。再说,如今你到九江来和我共事,有些事情总得听我的吧?就这么定了。你的住处已经安排好了,离这儿不远,非常安静。你看,是先休息一会儿,还是就在我这儿喝喝茶,反正离去酒家的时间快到了?”
楚子坐了下来,他想就自己的工作,在日本人的占领区如何开展,听听总编的意见。
总编给楚子沏了一杯茶,放在他面前:“你呢,我想你出任记者部主任,带领几个记者,把九江的新闻搞出点儿名堂来。话又说转来,日本人占领九江后,对新闻控制得很严,凡不利于日本人的消息,一概不准发!记者说真话难!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你得变着法子来,比如说‘此地无银三百两’,你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而是去找有或没有的关联。”
楚子何等聪慧:“我明白了!”
本来,楚子想将日本人对我实施文化侵略一事,写出文章披露,腹稿也打好了,想一到九江就交给总编发表,现在看来,这样的文章根本在九江发不了。
楚子:“总编,我在来的路上,遇到一位国军的李团长,九江外围大战中,他缴获了日本人实施文化侵略的计划。我想就此,写一篇报道。”
总编:“好呵,你写,不过,我这儿发不了,你可以发往重庆。”
楚子:“老总编被撤职了!”
总编:“发新华日报,只有他们敢发!”
楚子:“邮路还通?”
总编:“可以,你写,我来安排!”
楚子感动了,他想起老总编对这位总编的评价:一个正直的中国人。
“好的,今晚我就动手,明天把稿子给你!”
总编:“这不是时事新闻,别急。要写,就写出有分量的文章,有理有利有节,惊醒国人。先好好休息一下,再动笔不迟!需知文武之道,张驰有度。”
李团长,三哥的影子,老在楚子心里浮现,他也想写写这些鲜活的人物,可能也发不出来。对了,不是说变着法子么,那日本人掠夺我文物的事,比如那尊青铜宫灯,就大有写头,可以绕个圈子来揭露日本人的文化侵略。
何况,自己来九江的真实目的,是想揭开本地名门望族上官东惨死之谜。
楚子心里有底了:“总编,我当尽力而为!”
总编高兴了,楚子听懂了他的话:“好,一会儿席上,我敬你三杯!”
楚子本来想问问总编,对上官东一案知道多少,想了想又忍住了。
三哥告别楚子后,沿着护城河,找到一条古风犹存的小巷。
小巷尽头,有一名叫“一居堂”的茶馆。
茶馆里座无虚席。
柜台上,坐着一白发银须的老者。
三哥在门前看了看老人,发觉老人也在注意自己。他伸出右脚,迈进了茶馆。找了一个空桌坐下。他双手按住桌边,叫了声:“泡茶来!”
老人在柜台上应了一声:“请问,喝什么茶?”
三哥:“红茶!”
老人在柜台上冲了一壶茶,再将一个盖碗和三个杯子,一双筷子放在托盘里,他端着托盘来到三哥面前。
老人:“阁下,你的茶来了!”
老人把盖碗放在桌子的正中,茶碗左上方放下筷子,再在茶碗下方,并排放下三个杯子。他提起茶壶,将冲好的茶水,倒进茶碗与三个杯子,然后手腕一旋转,将茶壶的嘴向着自己。
老人:“请用茶!”
三哥端起中间的一个杯子,将茶水一饮而尽。
老人在三哥身边坐下,悄声问道:“从哪儿来?”
三哥:“水路。”
老人:“到哪儿去?”
三哥:“从陆路回家。”
老人看着三哥:“当兵,”
三哥拿起筷子,立即回道:“吃粮。”
老人:“你是谁?”
三哥:“重庆望龙门的堂主。”
老人:“来此何事?”
三哥:“受总堂主之差,护送一个人来九江。”
老人:“何人?”
三哥:“他名叫楚子,是名记者。你要保护好他,无论什么事,都要帮他!”
老人:“茫茫人海,我如何知道是他?”
三哥:“他是出类拔萃之人,你会一眼就看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
老人:“他是洪门中人?”
三哥:“不是。”
老人:“懂洪门礼数?”
三哥:“不懂。他有半把玉剑,与你的合上,就是他了!”
老人:“明白了!住下没有,我这就安排?”
三哥:“不用,我已投宿城外的马店,一行八人。”
老人:“晚上安排给你们接风?”
三哥:“你都不管了,我自有安排。”
三哥告别了老人,信步向着马店走去。
护送楚子赴九江的差事,在与当地洪门接上头,他这才算是完成了。
夜里。
九江最有名的酒家浔阳楼。
浔阳楼坐落在九华门外的长江边。
楼高数丈,九脊顶,外三层内四层,其均是雕梁画栋,巍峨壮观。
风来,檐角的铃响,犹如金戈铁马之声。
门楼下车水马龙。
管事的在门前迎来送往。
这里夜夜笙歌燕舞。
九江的达官贵人买酒寻醉;
也有日本人寻欢作乐。
时不时,在东方古典音乐声中,会飞出东瀛的拉网小调。
酒照喝,歌照唱。
九江的夜生活,似乎与日本人的占领无关。
楚子约定与总编在浔阳楼酒家门前相见,就到马店接到三哥等人。
一行人走在大街上。
大街两边,一色的明清式的建筑,青砖灰瓦,屋顶多为歇山顶或悬山顶。前作商铺,后是民居,古色古香。有的更是择河而居,来往均用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