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朕这个儿子,也......长大了不少啊。懂得......顾全大局了。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太子夏启此刻心中,打的却是另外一番......险恶的算盘!
他之所以会“一反常态”地为徐泽说话,并非是他真的转了性,或者被徐泽的“功绩”所折服。
而是因为......他刚刚收到了来自西北的密报!
那封密报,详细记录了徐泽在黑水之战和野狼谷之役中的......惨重损失!以及......虎贲军火器弹药消耗殆尽,后勤补给难以为继的......窘迫现状!
更重要的是,密报中还提及,他之前暗中授意工部和户部,对运往西北的战略物资进行“限制”和“削减”的计策,已经......初见成效!
如今的徐泽,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早已是外强中干,捉襟见肘!
这个时候,若是朝廷再对他施加压力,甚至......将其召回京城,那岂不是......等于在帮助他摆脱困境,让他有机会......喘息和恢复?
不行!绝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太子夏启心中冷笑。
他要做的,是......捧杀!
是将徐泽继续架在火上烤!让他去跟辽国死磕!让他去跟羌人硬拼!
最好......让他们斗个两败俱伤,同归于尽!
然后,他再以“储君”的身份,名正言顺地出面,收拾残局,摘取......最终的胜利果实!
这,才是他真正的......如意算盘!
而就在太子夏启与太师王黼等保守派大臣,在朝堂之上唇枪舌剑,各执己见,争论不休的时候。
一直保持着沉默的三皇子夏洵,却突然上前一步,躬身说道:
“父皇,儿臣......亦有浅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夏明远闻言,目光转向自己这位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但心思却同样深沉的三儿子,淡淡地说道:“洵儿但说无妨。”
“儿臣以为,”三皇子夏洵不紧不慢地说道,声音温和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徐都护镇守西北,功勋卓著,乃我大夏之栋梁。辽国和亲,虽有离间之嫌,但也......未尝不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我们可以......将计就计!表面上,对辽国和亲之议,表示‘乐见其成’,以此......麻痹辽人,拖延时间,为我大夏争取更多的......战略缓冲。”
“同时,”他话锋一转,眼神中闪过一丝精光,“我们也可以......借此机会,进一步加强对西北的掌控!比如......以‘协助和谈’、‘共商国是’为名,派遣一支由朝中重臣和皇室宗亲组成的‘慰问使团’,前往安宁,名为‘慰问’,实为......‘监察’与‘分权’!”
“我们可以......在安西大都护府之内,增设一些......嗯,‘副都护’、‘参军’之类的职位,将一些忠于朝廷,又颇有才干的官员,安插到徐泽的身边,以此......逐步渗透和瓦解其在西北的......绝对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