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相信,只要有这位神机妙算、深不可测的徐大人在,任何艰难险阻,都一定能够化险为夷!
......
就在徐泽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各项准备,准备迎接那位即将到来的“钦差大臣”之时。
遥远的京城之内,一场围绕着“徐泽问题”的朝堂博弈,也正在激烈地进行着。
御书房内,灯火通明。
大夏皇帝夏明远,正一脸疲惫地靠在龙椅之上,揉着隐隐作痛的太阳穴。
在他的面前,堆积如山的奏折,几乎将整个御案都给淹没了。而这些奏折之中,十有八九,都是弹劾安西大都护徐泽的!
“陛下!徐泽此獠,狼子野心,罪不容诛!其在西北擅杀朝廷命官,吞并州府,拥兵自重,俨然已成国中之国!若不尽早将其铲除,恐为第二个安禄山、朱温之祸啊!”
说话的,是当朝太师,兼吏部尚书,三朝元老,也是朝中保守派势力的领袖——王黼。他年逾古稀,须发皆白,但声音却依旧洪亮,此刻正唾沫横飞,义愤填膺地向皇帝痛陈徐泽的“滔天罪行”。
“王太师此言差矣!”站在王黼对面的,是当朝宰相,兼兵部尚书,素来以“革新派”自居的李纲。他虽然年纪比王黼轻了不少,但气势却丝毫不弱,此刻正据理力争,为徐泽辩护:
“陛下明鉴!徐泽虽年轻,行事或有孟浪之处,但其忠君爱国之心,却是天地可昭,日月可鉴!其在安宁屡败强敌,生擒耶律宗翰,全歼李思远,扬我大夏国威,此等不世之功,岂是‘微功’二字所能概括?!”
“至于其在西北的一些举措,或许......或许是有些不合常规,但亦是形势所逼,不得已而为之!西北之地,积弊已久,若不采取雷霆手段,如何能够迅速稳定局势,震慑宵小?”
“依臣之见,对于徐泽这等栋梁之才,朝廷理应加以重用和抚慰,而非动辄猜忌和打压!否则,岂不是寒了天下忠臣义士之心?!”
“李相此言,恕老夫不敢苟同!”王黼冷哼一声,反驳道,“功是功,过是过!徐泽纵有微功,亦难掩其狼子野心!其在西北私设官署,擅征赋税,招兵买马,俨然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此等行径,与谋反何异?!”
“再者,其所用之手段,过于酷烈,滥杀无辜,早已引得天怒人怨!长此以往,必将激起民变,动摇国本!老夫恳请陛下,当机立断,即刻下旨,将此獠押解进京,明正典刑,以儆效尤!以安天下!”
“王太师!你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李纲也是怒目而视,毫不相让。
“哼!老夫所言,句句属实!李相如此维护此獠,莫非......莫非与他有所勾结不成?!”
“你......你血口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