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玲很快走到办公室的另外一旁,用办公室的座机电话拨通了她口中秦院长的电话。
一番沟通后,李素玲才重新坐回杨匆面前。
“抱歉杨先生,这是我们荔山孤儿院的规定。”
“秦院长已经授意我全程作为您的陪同,为您解答疑惑。”
“她本人也正在赶回孤儿院的路上。”
“我能理解,辛苦了。”杨匆回道。
李素玲:“那么您具体是想了解什么事情呢?”
“好的李老师,关于这所孤儿院,您之前提到过是私立的,我想了解一下背后进行注资的是哪一家企业呢?”
“涯市绚丽集团。”
“是哪一年出资筹建的孤儿院?”
“是在1992年。”李素玲回道:
“绚丽集团的老板是涯市本地人,早年在外地经营化妆品生意挣了钱后,就回到故乡进行投资。”
“考虑到当时涯市在社会福利方面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态势,绚丽集团的老板就在荔山村选址,开设了这所荔山孤儿院。”
杨匆听完若有所思。
1992年就开办的孤儿院,年头也不算小了,自己从小就生活在涯市,不仅从来没有听说过,就连背后的绚丽集团,也是闻所未闻。
按理来说一家有能力开设慈善性质孤儿院的企业,在涯市内肯定还是有知名度。
“竟然这么低调吗?”
杨匆自语。
就目前来看,荔山孤儿院虽然古怪的地方不少,但整体并没有什么出格的地方。
杨匆没有发现任何有关父亲杨卓叫自己来这里的原因。
“好的李老师,感谢您的解答。”
“我还想请问一下,孤儿院现在的规模怎样呢,大概有多少个孩子在院内生活?”
杨匆不愿意放弃,获取的信息越多,对他此行的目的就越有益。
“九十年代的时候,孤儿院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
“那时候大概有三百多个孤儿,一开始选址的时候,就是考虑到本市需要照顾的孤儿比较多,所以才挑选在荔山村这样偏僻的地方。”
“不过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社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加上涯市公立孤儿院的开办,这边接收的孤儿也就越来越少。”
“到今天的话,荔山孤儿院就只有四十八个孩子了。”
李素玲说着,又给杨匆倒满了茶。
杨匆微笑致意,随即道:
“方便带我参观一下孩子们的食堂和宿舍吗?”
李素玲思索片刻后便答应下来。
“可以的杨先生,您这边请。”
说着,李素玲在前面带路,两人转了几个拐角后,进入楼栋后面的林子,其中一个矮房子就是孩子们的宿舍。
“这栋楼叫德育楼,有六个房间,每个房间住了六个孩子,一共住了三十六个孩子,算是唯一的一栋专门的宿舍楼,住的全部都是女孩。”
“其他的男孩则住在康育楼的二楼,那栋楼的一楼是教室,三楼堆放杂物。”
杨匆点点头,随即走了进去。
里面只有稀稀拉拉几个小女孩在睡觉,个头明显大于杨匆一开始看到的那个名叫“汐汐”的女孩。
杨匆随即一步退了出来。
“我以为都是小孩子,所以没有避嫌,没想到这里的孩子都这么大了。”
看着杨匆略显慌张,李素玲噗嗤一笑:
“杨先生是来视察工作的,何必在意这些呢。”
“这都是十岁左右的小女孩,说大也算不上大,您不用放在心上,她们也不会在意的。”
“但这里也并不全住着小孩,您瞧那里面,那个孩子就已经十……”
“李老师。”
“我们还是先去看看食堂吧。”
“民以食为天,孩子们不仅要住的好,在吃这件事上,也不能马虎。”
杨匆说着,两步离开了“德育楼”的范围。
李老师赶紧跟了上来。
“先去看看男生宿舍吧,食堂的事不急……”
杨匆没怎么在意李素玲后面说的话,只觉得心头直跳。
这之后,李素玲又带着杨匆参观了男生宿舍,参观了小花园,又看了孩子们做的手工。
很寻常的流程。
只有在杨匆跟小女孩汐汐单独谈话时,让杨匆感到一丝意外。
汐汐只有五岁大,父母是外省来涯市打工的,家乡一个亲人都没有了。
汐汐的父母三年前因车祸双双去世后,她就被送到了荔山孤儿院。
这是个非常懂事也非常可怜的孩子。
自从杨匆给过她两包薯片后,她就像找到了阔别已久的关怀一样,一直缠着要杨匆抱。
“叔叔,你真好,给我买零食。”
“之前也有叔叔给我买过零食。”
“但是他们把梅梅姐带走后,就再也没有来过了。”
“叔叔,你来这里是想带走谁?”
“你可以带走汐汐吗?”
“汐汐也想离开。”
“叔叔,你也会走吗?”
“叔叔,你以后还会来吗?”
杨匆一开始以为汐汐描述的只是有人来孤儿院领养孩子的事。
直到汐汐最后又说了一句:
“他们后来又把梅梅姐送回来了。”
“但是梅梅姐好像已经不能说话了,一直在睡觉。”
……
杨匆的心脏跳得更厉害。
一旁的李素玲在听到这句话后,也是一把就将杨匆怀里的汐汐拽了过去,呵斥她走开。
“李老师,汐汐说的是?”
李素玲依旧是那副职业性的笑容:
“是上个月,市里有个老教师来领养孩子,就是汐汐口中那个梅梅姐。”
“老教师年轻的时候忙于工作,一直没要孩子,也没有育儿经验。”
“把梅梅领养回家才半个月,梅梅就发了高烧,浑身起疹子,当时又是晚上,好多医院都关门了”
“老教师没办法,就打电话通知孤儿院,秦院长得知后,就让那个老教师把梅梅领回来,怀疑孩子是吃了什么过敏了。”
“回来一看,果不其然,酸浆生物碱过敏。”
“梅梅小时候就有这毛病,但酸浆生物碱并不常见,连秦院长都忘了这事,没有在领养的时候告诉老教师。”
“好在孤儿院的医务室有治疗的药物,喂给梅梅吃后,没一会就好了。”
“这才有了汐汐说的这事。”
“杨先生,您不要见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