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说着,周清韵情绪便有些低落。
只可惜,你怕是不能来参加了。
沈昭璃心头亦有些惆怅,只是掩饰的极好。
我啊,定会替你备上厚厚的添妆,嘱咐皇兄替我多照看着些你。
周清韵忍不住红了眼眶。
待你去了北凉,定要平安顺遂,若有什么,便飞鸽传书回来,你可是大靖的长公主,谁也不能欺负了你去。
沈昭璃心头微暖,亦是眼眶微红。
好了,不说这些叫人不高兴的。上次便说要去看望师傅,我特意备了他爱喝的茶,但我已三年不曾去看他了,他能让我进门吗
三年前,她为了谢玉珩,放弃随周老太傅研习已久的古书,著文也半途而废。
便也失去了参加文渊阁学术大典的机会。
师父因此大怒,险些将她逐出师门,闭门不见。
她心知当年师傅对她寄予了多高的厚望,也因愧对,无颜去见。
如此一拖,便拖了三年。
大靖男尊女卑,女子地位低下,不可入仕,更不可抛头露面。
世家大族女子处境还好一些。
可民间女子多为不通文墨之辈,不到十四岁年纪便要嫁人。
终此一生相夫教子,困守后院。
若有丈夫不满,非打即骂,典卖妻子也是常事。
文渊阁学术大典,乃是大靖开国皇后所设,每三年举办一次。
不限男女,若有真凭实学皆可参加。
每个州府都有十个名额,可将人送来玉京,参与文渊阁学术大典。
由文渊阁众位学士点评选拔,若能得他们认可,便可获‘儒士’称号。
男子若得,可多一个入朝为官的机会。
女子若得,可兑换乡君封号,享一方食邑。
可多年来,来参加文渊阁学术大典的女子屈指可数。
凡得‘儒士’称号者,每月都可入文渊藏书阁一次,遍览天下藏书。
此乃天下学子心之所向。
日后著书立世,成就大儒,则青史留名,成为天下学子表率。
可文渊阁学术大典,百余年历史也只出过三位大儒,且皆是男子。
但沈昭璃熟读各类典籍,她知晓,大靖史上曾有过一位女子大儒。
只因她倡导女子入仕,不为世人所容,被除名青史罢了。
沈昭璃贵为大靖长公主,却也受礼法桎梏。
纵使才学惊世,亦不可轻言朝政,只可参加些诗会寄情罢了。
但她心中到底有些不甘,为何女子便只能相夫教子
这文渊阁学术大典便是唯一能改变的机会。
只可惜为了谢玉珩,她错过了太多。
沈昭璃垂下眼眸,心底有些失落。
安心些,祖父一直都惦念着你的,只是拉不下面子罢了。
有我在,今日定让你见到祖父。
瞧周清韵信誓旦旦模样,沈昭璃略略松了口气。
太傅府,周家。
古韵悠然的院落,几株苍劲的翠竹随风轻摇,发出沙沙声响。
屋中身着深色长衫的老人,捋着花白胡须看向下人。
大姑娘回来没有
回老太爷的话,还没瞧见大姑娘的马车呢。
周老太傅冷哼一声:出去便野了,什么时候了还不回来。
下人跪着不敢言语。
桌案前身着紫色织锦团花长裙的老妇人,停下手中的笔,瞪周老太傅一眼。
你这老头子,孙女儿出去还不到两个时辰,你这都催了多少回了。
说着,周老夫人朝那下人摆摆手。
周老太傅捋着胡子,板着张脸: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
静宜已经定亲,总出去抛头露面做什么
周老夫人啪一声放下笔,理着大袖行至一旁坐下。
说的什么话,女子定亲成婚便该一辈子困在后院了你如今是越发迂腐了!
当年你上门求亲时,若这般说话,我定不会嫁你。
周老夫人年轻时,亦是才情满腹,也曾参加文渊阁学术大典。
是为数不多获得了‘儒士’称号的女子。
当年,周老太傅便是被周老夫人才华所吸引。
见自家老婆子动气,周老太傅立马敛了神色赔笑。
眼睛细纹挤在一块儿,干瘦的小老头儿顿时威严全无,多了几分滑稽。
是我说错了,夫人不记小人过,莫要同我这思想顽固的老学究一般计较。
周老夫人轻哼一声,虽鬓发花白,面上亦有岁月痕迹。
但一举一动风韵十足,可见当年风华。
你当我不知你在想什么
往日里静宜出去,也从没见你管过,还不是听说了春晖宴上的事儿,惦记着你那好学生。
你说说你,一大把年纪了,怎还如此别扭。
这三年来,长乐公主也没少给你送拜帖,你倒好,躲着不肯见,偏偏心里又惦记的紧。
怎么着,听说静宜今儿出去见长乐公主,急着打听消息
周老太傅被自家夫人戳破心思,倒也不恼。
谁惦记那没良心的了,多好的才情,都让她埋没了。
我才没有这般不知上进的学生!
周老夫人抬手掩唇,笑得开怀。
这话说出去也就外人信,你若真不惦记,书房里还放着长乐公主的文章
多少年了,理得整整齐齐,隔三岔五便要拿出来翻看,边看边叹气。
周老太傅叹了口气,神色有些颓败。
老朽一生阅人无数,有师徒之谊的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收徒五人,偏偏专研书海一途者,唯有我这关门弟子一人,她悟性之高,世所罕见。
若能专心研读老祖宗留下的古书,著书成册,将来成就不可限量。
说着,周老太傅便有些恨铁不成钢。
可她却为了一个男人,将多年所学抛诸脑后,实在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