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哦刘备眉梢一挑,刘封不亲自来江陵,派人送信是什么意思
刘将军经过襄阳时被关将军留下,命属下送来孟达书信。
那人进门跪地,拿出一封沾血的书信,所有人都脸色微变。
到底发生何事刘备猛地站起来,难道刘封和关羽动手了
上庸守将孟达联合申耽兄弟叛乱,被刘将军和傅将军及时平定,临死前留下遗书给大王。
孟达匹夫,安敢叛吾刘备大怒,让糜威接过书信,又问道:奉忠现在如何
来人答道:关将军请他进城做客,怕耽误军情,命属下来报信,属下并未进城。
云长,你千万不可犯糊涂啊!
刘备眉头紧皱,他自然知道叔侄二人不和,但又不好相劝,没想到竟会埋下如此隐患。
将书信拆开,匆匆扫了一眼,团成一团扔在地上,大骂道:孟达反复小人,安敢以文辞戏孤死有余辜——
父王,孟达之乱已经平定,不必追究,当务之急还是大哥和二叔的恩怨啊!
上庸之乱早刘禅早有预料,既然他们真的反了,也就彻底解决了这个隐患,一劳永逸。
但他也没想到,关羽竟把刘封半路给扣下了,到底有何用意
无论如何,刘封是刘备的义子,又奉命南下,关羽公然拦截,公报私仇,这性质可就完全不同了。
备马,立刻去襄阳!
刘备哪能不知道这事的严重性,决定亲自去见关羽,让法正和马良辅佐刘禅。
法正今天正在华佗那里看病,刘禅送刘备出门,对随从吩咐道:快去请先生来!
回到房中,看地上的绢布还带着血迹,倒好奇孟达起事前写了些什么,难道是告刘封的状
展开来一看,却是一封辞职表,不过写的水平相当之高:
臣达伏地思忖,殿下欲效仿伊尹、吕尚之伟业,追慕齐桓公、晋文公之功勋。如今大业初创,正需借重吴、楚之地势,故而天下有志之士,皆望风而降,归顺殿下。
臣自归附殿下以来,所犯之过,如山堆积,臣自身尚且知晓,何况殿下明察秋毫乎今朝廷之中,俊才如云,群英荟萃,臣既无辅佐殿下之能,又无统领三军之才,却忝列功臣之列,实在惭愧难当。
臣闻范蠡深知进退之道,功成身退,泛舟五湖;舅犯亦曾谢罪于君,徘徊河上,终得善终。此二人皆于风云际会之时,急流勇退,何也不过欲明去留之分,保全身家性命耳。
臣本卑微,无赫赫之功,却蒙殿下不弃,收留于帐下。臣私慕前贤,早欲远离是非之地,以免日后受辱。
昔日申生至孝,却遭亲父猜忌;伍子胥忠心耿耿,却被吴王赐死;蒙恬开疆拓土,却遭腰斩之刑;乐毅破齐有功,却遭谗言陷害。
臣每读其事,无不感慨涕零;今亲历其境,更觉痛心疾首。
近日荆州一役,江东大败,关将军攻城拔寨,威震中夏。惟臣于出兵之际,自请前往房陵、上庸之地,而后又欲辞官归隐,放逐于山林之间。
臣料想殿下圣明,必能体察臣之心意,怜悯臣之举动。臣实乃一介小人,不能始终如一,侍奉殿下。自觉职小位卑,岂敢言兴汉乎
臣常闻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玷其名。
臣虽不才,亦愿谨守此道,望殿下亦能勉力前行。
臣不胜惶恐,谨此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