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那篇报告是你写的还是共同创作
陆昊当然明白秦海山指的是什么,立刻说道,
基本内容都是我自己编写的,又给我们县里的何庆年主任检查了一下,最后算是我俩联合编撰吧。
老何的文笔我见识过,里面没有他的影子。
秦海山坐在椅子上,背后就是他的书架。
陆昊注意到上面的书明显有经常翻动过的痕迹,有些书的缝隙甚至都有些磨损。
看上去不太漂亮,但也恰恰说明这些不是摆设。
你好像对经济方面的发展有不少独特的见解,正好闲着没事和我随便说。
那我就献丑了。
陆昊深吸一口气,在内心稍微整理了一下语言才开口。
改开之后,经历过几次税制改革。
中央与地方的比例一直在变,从一开始的留存地方,到前两年五五分帐,再到最近这几年,越改地方的比例越低。
未来各地方政府,将会越来越依赖于中央的支付转移。
秦海山略微点了点头,
这是大势所趋,你觉得好还是不好
从整体的国家层面来看,肯定是好的。
陆昊点头肯定的说道,
地方必须接受中央的管制,强干细支才是国家稳定的基本盘。
现在收回财权,总比将来暴力削番要强的多。
不过地方的钱少了,自己自主发展的活力肯定也会减少。
反过来说,中央与地方分税制,分的只是消费税增值税。
地方上想要搞钱,想要有自己的小金库来发展,就只能从地税上想办法。
或者具体点的说,发展房地产。
说到这里,陆昊微微顿了顿,想要观察秦海山的表情,
接下来将会是一个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抓住这个蜂巢,就能迎来第2波经济高速发展。
这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在什么刊物上发现的观点
秦海山注意到陆昊停顿的时间有点长,这才开口问道。
关于经济的一些材料刊物我也读过,但并没有在上面发现类似明确的结论,应该算是我自己的想法吧。
陆昊思考了一下说道。
秦海山再次投来有些惊讶的目光。
他之前去省党校学习的时候,的确听一位经济学上的老泰斗说过类似的观点。
那次学习的级别相当高,想不到陆昊小小年纪竟然也有类似的思考。
随后突然话锋一转,改而问道,
你也读过《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吧,里面的名臣,你觉得最喜欢谁
话题突然转变,让陆昊有些措手不及。
还好他前世也确实读过这本书,对里面的内容算是了解。
只不过这个问题明显不是单纯问喜好那么简单,与其说是喜欢,倒不如说是在问自己更希望成为谁。
当然是张居正了。
意识到这一点,陆昊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哦,一般年轻人不都应该喜欢官员的模范,文人的表率,海刚峰嘛。
秦海山笑道。
海瑞过刚易折,而且历朝历代有一个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