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亮稍加思忖,退了一步,笑道,“陆书记,不是我不帮你,但这的确是违反规定的,这样吧,如果你们地方对这篇文章有异议,认为写的不是事实,我建议你可以向林城市.委宣传部门反映,以市.委宣传部门的名义和我们南湖农民报对接,一般情况下,报社会对稿件进行重新核实的,如果文章真有问题,会刊登声明予以纠正。”
陆明远问道,“如果我们林城市.委宣传部向你们南湖日报这篇文章提出异议,你们报社会重新派人下来调查?”
“按照惯例,会派人下去进行深度调查。”
为了安抚陆明远的情绪,侯亮道,“这样吧,陆书记,你先和林城市.委宣传部联系,我这边也注意这件事,如果下去调查,我帮你打听着,看这次派哪个记者下来,我先声明,有些记者能做工作,有些不行。”
侯亮作为南湖农民报的副总编,对新闻行业的行规十分熟悉。新闻行业本该是报道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坚持实事求是的,这是主流,但是同样存在许多暗箱草作的地方,有些地方为了宣传自己,不惜花钱在媒体上宣传,还有一些记者特意到各地去寻找负面新闻,然后和当地政府讨价还价,如果地方政府屁股不干净,自然会花钱买平安。
至于关于林州这篇文章是不是实事求是,或者说真实性有多少,侯亮不得而知,像这种稿件一般都要总编亲自审核,既然能够在二版占据相当大的版面进行刊发,那必然是经过总编认可的,所以按照行规,自然不能告诉陆明远,写这篇文章的记者是谁。
和侯亮打完电话,陆明远和陈虹、沈东三人继续分析这篇文章的来源,现在要做的事有两件,一是按照侯亮的意思,请市.委宣传部门对接省农业厅和省宣传部,进而与南湖农民日报取得联系,反映情况;另一件事就是想办法找到这篇文章的懆刀记者,了解清楚这篇文章到底是他坐在办公室里瞎编的还是下来实地调查过,如果实地调查过,里面所引用的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赵姓村民是谁?让其本人现身说法。
三人正在讨论,陆明远接了一个电话后,眉头紧锁,神色更为凝重,对陈虹和沈东说道,“据可靠的消息,《南湖农民报》上这篇文章的反响很大,已经引起了其他媒体的注意,《南湖日报》可能也会派调查组到林州实际了解林州的征地工作。”
陈虹当年在临县担任党委书记时,就吃过媒体的亏,对记者向来没什么好感,“这些记者都是吃饱了撑的,。我们做事都有政策依据,更没有违纪违法的事情,他们能查出什么问题?不了解实际情况,动动笔杆子就给我们造成了这么大的麻烦。”
沈东道,“陈县长,您可别小瞧这些媒体记者,话语权在他们手里,如果这篇文章引起其他媒体注意,到时候南湖日报这样的省级官媒再报道的话,小事也就成了大事了,这对林州的整体形象不好。我觉得现在最主要的是要及时向上级宣传部门反映,防止越来越多的媒体来林州,到时候这些媒体过来,即便是桃花源项目的征地工作没什么问题,万一被他们又挖到了别的素材,说不清楚还会出现什么乱子。”
陈虹和沈东发完牢搔,等着陆明远做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