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正在紧张的备考。
就在距离学室第一次考试还有三天时间,一辆驷车出现在学室,这是贵族乘坐的一种马车。
秦朝的马车,拉车的马越多,地位越是尊贵。
一名穿着葛布襦袴,头戴布冠的半大少年,走出了马车,看向一旁穿着葛布长襦的青年。
半大少年虽说穿着葛布,没有穿戴丝绸,却一身贵气,看起来不是令史子弟所能相比。
青年一身葛布长襦,相貌俊朗,浑身透着一股子上位者的不怒自威。
“高师。”
半大少年好奇的打量学室:“这里就是我参加秦律策试的学室?我跟着高师学习秦律,不过几年的时间,万一不能拔得头筹怎么办。”
“公子,赵高一定会安排好一切。”
青年不是别人,正是中车府令赵高,目光阴翳的说道:“公子想要争夺大位,切记衣食住行都要从简,不能奢靡,用心学习秦律,不能像长公子扶苏那般,整日与儒生混迹在一起。”
“只要公子在学室的策试中,获得了第一,不仅能够讨得陛下的欢心,还能获得文法吏们的人心。”
大秦统治天下,依靠数量庞大的各级文法吏。
扶苏却与儒生混迹在一起,早就引起了文法吏们的不满。
赵高悉心教导的公子,不是别人,正是公子胡亥,一心想要争夺皇位。
“呵呵。”
胡亥的年纪不大,已经显露出内心的阴毒:“谁要是敢和我争夺第一,那名低贱的学室子弟就活到头了,本公子要像虐死狸猫一样,虐杀他!”
胡亥有个特殊的癖好。
虐猫。
有着秦律的压制,贵族也不能随意杀人,杀死奴隶也不行。
胡亥还要争夺皇位,更加不能随意处死身边的隶臣妾,只能选择虐猫,来发泄心中的情绪。
“公子放心。”
赵高冷笑一声:“谁敢挡公子的路,影响了我们争夺皇位的计策,臣也不会放过他!”
赵高选择芷阳县学室的原因,一是学室子弟最多,另外还有隐宫的学室,一起参加考试。
胡亥夺得十个人的第一,与一千人的第一,完全是两回事。
芷阳县有着整个大秦最多的学室子弟,胡亥夺得第一,足够向秦始皇,还有庞大的文法吏们证明能力。
另外,不选咸阳,选择芷阳县还有一个原因。
咸阳贵族众多,看不惯赵高的人不在少数,很有可能阻挠赵高的计策。
芷阳县却没有这方面的担忧。
可以顺利推行赵高的计策。
“去把阎乐叫来。”
赵高走进了学室,笃定的说道:“把公子的消息透露给阎乐,让他告诫学室子弟不许与咸阳来的贵族争夺第一,公子必定夺得这次策试的第一。”
——————————
注1:历史上的赵高是赵国贵族,不是普通贵族,是王室成员。
大部分赵高的形象都是一个奸诈的官宦,属于按照奸臣模版,戏剧化的形象,本文尽量还原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
关于赵高的形象,应该不是奸诈的样子,一是因为他是赵国的宗室成员,二是凭借能力获得秦始皇的赏识,古代做官讲究身言书判,排在第一的身就是形象。
赵高被秦始皇看重,委任了中车府令的重任,形象应该是不差的。
另外,奸臣就是奸臣,史书早有盖棺定论,本文只是还原真实的历史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