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凤栖梧桐枝 > 第一章

第一章:绣楼惊梦
元贞三年暮春,金陵城的梧桐花开得格外绚烂。城南顾府绣楼内,十六岁的顾明棠正对着铜镜梳妆,指尖轻抚过鬓边新簪的白玉兰,镜中少女眉眼如画,朱唇不点而红,却难掩眼底的忧虑。
小姐,老爷让您即刻去前厅。丫鬟翠儿匆匆推门而入,神色慌张。明棠心中一紧,近日父亲频繁出入书房,与幕僚密谈至深夜,府中气氛愈发凝重。她起身时,不慎碰倒妆奁,一枚精巧的银铃滚落,那是幼时母亲所赠,铃声清脆如昔,人却已不在人世。
穿过九曲回廊,前厅传来激烈的争吵声。明棠驻足屏息,只听父亲顾承渊怒道:宁王势大,我们若与之联姻,便是与太子为敌!另一人劝道:老爷,太子失势已久,宁王入主东宫不过是迟早之事。顾府百年基业,何苦...话音未落,明棠已推门而入。
众人皆惊。顾承渊见女儿进来,神色复杂:明棠,你且回避。明棠福了福身,目光坚定:父亲,女儿已知晓宁王求娶之事。婚姻乃终身大事,女儿不愿做家族利益的筹码。
正僵持间,忽听府外马蹄声急。管家匆匆来报:太子殿下驾到!众人脸色骤变,顾承渊连忙整衣出迎。明棠躲在屏风后,只见一位身着玄色锦袍的男子阔步而入,剑眉星目,不怒自威,正是当今太子萧景琰。
顾大人,可知宁王派人截杀本太子之事萧景琰落座后,开门见山。顾承渊脸色苍白,跪地叩首:臣不知此事,定是奸人栽赃!萧景琰目光扫过屏风,沉声道:顾小姐何不出来一见
明棠心下一颤,缓步走出。四目相对,她从萧景琰眼中看到一丝意外,转瞬即逝。听闻顾小姐绣艺冠绝金陵,本太子有一物,还请小姐品鉴。萧景琰示意随从呈上一个檀木匣,里面是一幅未完成的《江山图》,笔触雄浑,却独缺一角。
此画乃先帝遗作,可惜未能完成。萧景琰凝视着明棠,听闻小姐擅长补绣,不知可否助本太子一臂之力明棠望着画卷上的万里山河,鬼使神差般应下:民女愿效犬马之劳。
当夜,明棠在绣楼挑灯夜战。她以金线为笔,银针作墨,将长江的浩浩荡荡、钟山的郁郁葱葱一一绣入画中。恍惚间,她仿佛看到萧景琰站在船头,指点江山。正出神时,窗外传来异响,她掀开锦帘,只见一道黑影闪过,地上赫然躺着一支断箭,箭尾刻着宁王的徽记。
明棠握紧断箭,心中已有计较。第二日,她带着绣好的《江山图》入宫。在御书房,她将断箭呈上:殿下,昨夜有人潜入顾府,似是警告民女莫要插手此事。萧景琰看着断箭,眼中闪过杀意:顾小姐可知,卷入皇家争斗,后果如何
明棠福身道:民女虽为女子,却也知忠奸善恶。这幅《江山图》,民女绣的不仅是山河,更是天下太平的心愿。萧景琰闻言,神色缓和:好一个天下太平的心愿!从今日起,你便留在宫中,继续完成这幅画。
就这样,明棠住进了宫中的梧桐苑。苑内梧桐成荫,却也隔绝了外界的喧嚣。每当夜幕降临,她便对着明月刺绣,耳边不时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一日深夜,她正在绣制画中最后的烽火台,忽听窗外传来打斗声。她悄悄张望,只见萧景琰与一名黑衣杀手激战正酣。
明棠顾不得危险,抓起剪刀冲了出去。混乱中,她挡在萧景琰身前,手臂被划出一道血痕。杀手见状,仓皇逃走。萧景琰看着她受伤的手臂,眼神复杂:你这又是何苦明棠强笑道:殿下若有闪失,这《江山图》便永远无法完成了。
萧景琰沉默良久,从袖中取出一块玉佩:此乃母后所赠,你且收下。日后若有危难,可凭此玉找我。明棠接过玉佩,触手生温,上面刻着凤栖梧桐四个字。她望着萧景琰离去的背影,心中泛起涟漪,却不知,这一入深宫,便是她命运的转折点,前方等待她的,是更大的阴谋与挑战。
第二章:深宫暗流
梧桐苑的夜静谧得可怕,明棠望着腕间缠着的素白布条,伤口处仍隐隐作痛。月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江山图》上,她轻轻抚过绣线,那些细密的针脚仿佛都在诉说着无声的心事。自入宫以来,表面上她是奉旨完成先帝遗作的绣女,实则早已被卷入了太子与宁王的权力纷争之中。
第二日清晨,尚宫局的掌事姑姑前来传旨,宣明棠去椒房殿见皇后娘娘。明棠换上一袭月白色襦裙,在翠儿的陪同下穿过重重宫墙。椒房殿内,皇后端坐在凤椅上,周身萦绕着华贵的沉香气息,目光却如寒潭般幽深。
听闻你救了太子殿下皇后开口,声音不冷不热。明棠跪地叩首:民女只是情急之下本能反应,不敢居功。皇后轻笑一声,示意宫女呈上一个锦盒:这是赏你的,往后在宫中,可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明棠打开锦盒,里面是一对翡翠镯子,碧绿通透,价值连城。她正要谢恩,却见皇后身后的屏风后闪过一抹衣角,那熟悉的暗纹,分明是宁王的服饰。心中警铃大作,她表面却不动声色,谢恩后退出殿外。
回到梧桐苑,明棠将翡翠镯子仔细检查,竟在镯底发现了极细的刻字:三日后,玄武门。联想到近日宫中流传太子要谋反的谣言,她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这分明是有人要设局陷害太子,而她,很可能就是这盘棋局中的关键一子。
深夜,明棠正在苦思对策,忽听窗外传来熟悉的叩窗声。她打开窗,萧景琰一身夜行衣立于梧桐树下,月光为他镀上一层银辉。可发现什么异常萧景琰跃入屋内,目光落在桌上的翡翠镯子上。
明棠将镯底刻字之事告知,萧景琰脸色瞬间阴沉:果然是他们的阴谋。三日后,父皇要在玄武门阅兵,宁王这是想借机诬陷我谋反。明棠握紧拳头:殿下可有应对之策
萧景琰从怀中掏出一卷密函:这是我安插在宁王身边的暗卫传来的消息,宁王勾结外敌,私运军械。明日,你以送绣品为由,去宁王府一探究竟。明棠接过密函,手指微微颤抖:民女定不负殿下所托。
第二日,明棠带着未完成的《江山图》片段,在侍卫的护送下来到宁王府。宁王萧景珩笑容满面地迎接,眼神却在她身上打量:久闻顾小姐绣艺无双,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明棠福身行礼,目光不动声色地扫过府中各处。在经过一处库房时,她故意失手掉落绣帕,俯身去捡时,透过门缝看到里面堆放着大量兵器,箱上贴着西域商队的封条。
顾小姐可是看到了什么宁王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带着一丝寒意。明棠心中一紧,随即镇定笑道:殿下误会了,民女只是见这库房的锁样式精巧,一时好奇。说着,她从袖中取出一个绣着瑞兽的荷包,这是民女为殿下准备的小礼物,还望殿下笑纳。
宁王接过荷包,神色稍缓:顾小姐有心了。来人,送顾小姐回宫。离开宁王府后,明棠将所见所闻连夜告知萧景琰。萧景琰握着她的手,眼中满是感激:明棠,此去凶险万分,你...
殿下不必多言。明棠打断他,自入宫那日起,民女便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萧景琰望着她坚定的眼神,心中泛起异样的情愫,却只能将这份感情深埋心底。
三日后,玄武门。明棠怀揣着从宁王府带出的兵器碎片,混在观礼的人群中。萧景珩早早布置好了一切,只等萧景琰踏入陷阱。当太子的仪仗出现时,明棠看到宁王嘴角勾起的冷笑,而她,即将成为打破这盘死局的关键...
第三章:血色玄武门
data-fanqie-type=pay_tag>
玄武门城楼之上,皇帝端坐在龙椅中,望着下方整齐列队的禁军,神色不怒自威。萧景珩侍立一旁,目光不时扫过观礼人群,在看到明棠身影时,眼中闪过一丝阴鸷。而此时的明棠,正混在宫女队伍里,掌心紧紧攥着那块染血的兵器碎片,汗湿了袖口。
随着三通鼓响,阅兵仪式正式开始。萧景琰骑着一匹黑马,身姿挺拔地行至御前,高声道:儿臣率禁军将士,恭请父皇检阅!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冲出几个蒙面人,手持兵器直逼皇帝。守卫禁军立刻上前护驾,场面瞬间陷入混乱。
太子谋反!快护驾!萧景珩抓住时机,振臂高呼。不明真相的禁军闻言,纷纷将矛头转向萧景琰。明棠心急如焚,正要挺身而出,却见萧景琰从容不迫地抽出佩剑,朗声道:父皇明鉴!儿臣对天发誓,绝无谋逆之心!这些刺客,分明是有人故意栽赃!
皇帝眉头紧皱,尚未开口,萧景珩已命人抬出几口木箱:启禀父皇,这是从太子府中搜出的谋反证据!箱子打开,里面赫然是刻有太子徽记的兵符和密函。明棠心凉了半截,这些伪造的证据几乎天衣无缝,除非...
她深吸一口气,从怀中掏出兵器碎片,奋力扔向城楼:陛下!请先看这个!碎片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落在皇帝脚下。这是民女三日前在宁王府库房所见兵器上的碎片,与今日刺客所用兵器材质相同!明棠高声喊道,声音在空旷的玄武门回荡。
萧景珩脸色骤变:一派胡言!你一个小小绣女,竟敢血口喷人!他向身旁侍卫使了个眼色,几人立刻朝着明棠围拢过来。千钧一发之际,萧景琰策马冲来,长剑挥舞间,将侍卫逼退。
父皇,儿臣请求彻查宁王府!萧景琰目光如炬,直视着萧景珩,若儿臣谋反属实,甘愿领死!但若查出真相,还请父皇为儿臣做主!皇帝看着地上的碎片,又看看两个儿子,神色阴晴不定:即刻搜查宁王府!
半个时辰后,搜查的禁军带回了大量证据:西域商队的密函、私藏的军械,还有与外敌往来的书信。铁证如山,萧景珩扑通跪地:父皇,儿臣知错了!是他们逼我的...
皇帝气得浑身发抖,拍案而起:逆子!竟敢通敌叛国!来人,将萧景珩打入天牢,择日问斩!尘埃落定,萧景琰跪在皇帝面前:儿臣护驾不力,致使父皇受惊,请父皇责罚。
皇帝叹了口气,亲手将他扶起:景琰,是朕错怪你了。他转头看向明棠,眼中满是赞赏:顾氏女,临危不惧,智破阴谋,朕封你为三品诰命,赐婚太子!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明棠脸色绯红,偷偷看向萧景琰,却见他嘴角扬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当晚,宫中大摆宴席,庆祝太子沉冤得雪。明棠身着新衣,坐在萧景琰身侧,听着众人的祝贺,恍如隔世。
酒过三巡,萧景琰轻声道:可愿随我去看样东西他牵着明棠的手,来到皇宫最高的望星楼。夜空繁星点点,远处的金陵城灯火辉煌。萧景琰指着东方:待我登基那日,要让全天下都知道,你是我唯一的皇后。
明棠靠在他肩头,心中满是感动与忐忑。她知道,这场权力的游戏远未结束,成为太子妃,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危险。但只要能与萧景琰并肩,她便无所畏惧。
然而,就在两人沉浸在幸福之中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西域大军压境,边关告急!萧景琰不得不暂时放下儿女情长,奉旨出征。临行前,他将一枚刻着凤印的玉珏交给明棠:等我回来,我们大婚。
望着萧景琰远去的背影,明棠握紧玉珏,暗暗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她都会守好后方,等着他凯旋归来。而此时的她还不知道,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
第四章:烽火长安
萧景琰出征后,明棠在宫中的日子愈发忙碌。她协助皇后处理后宫事务,同时还要关注前线战事。每日清晨,她都会登上望星楼,望着西北方向的天空,祈祷萧景琰平安。然而,坏消息还是传来了:西域联军势如破竹,连下三城,萧景琰所率大军被困长安。
明棠心急如焚,求见皇帝,恳请前往长安劳军。皇帝沉吟良久,点头应允:你此去,务必稳住军心。朕会尽快调拨援军。临行前,皇后将一支凤钗别在她发间:此去凶险,一切小心。
一路快马加鞭,明棠终于抵达长安。城墙上硝烟弥漫,守军们疲惫不堪,却依旧坚守岗位。她见到萧景琰时,差点认不出眼前这个满脸硝烟、身形消瘦的男子。你怎么来了这里太危险!萧景琰又惊又怒。
明棠握住他的手:我若不来,如何安心她环顾四周,发现军中粮草短缺,士气低落。当即决定,用自己的诰命身份,向当地富商借粮。在她的努力下,终于筹集到足够的粮草,军心渐渐稳定。
然而,西域联军的攻势愈发猛烈。敌方主帅是个极为狡猾的人,每次都能识破萧景琰的计策。明棠看着萧景琰日益憔悴的面容,心疼不已。她想起父亲曾说过,西域人擅长骑射,但不擅水战。而长安城外,恰好有一条渭水。
或许我们可以利用渭水...明棠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萧景琰。两人连夜制定计划,在渭水上游设下埋伏,引敌军深入。战斗当天,明棠亲自擂鼓助威,激励将士。当西域联军踏入陷阱时,宋军万箭齐发,渭水顿时染成血色。
这场战役大获全胜,西域联军损失惨重,被迫退兵。捷报传回京城,皇帝大喜,下旨封萧景琰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明棠晋封为太子侧妃。然而,还没等他们好好庆祝,朝中又生变故。
原来,宁王虽死,但其党羽并未完全铲除。他们勾结朝中权臣,散布谣言,说太子拥兵自重,意图谋反。皇帝本就生性多疑,听得多了,心中不免起疑。他下旨召回萧景琰,却不许明棠随行。
萧景琰深知此行凶险,临行前对明棠说:无论发生什么,你都要保护好自己。若十日之内我未归,你便...话未说完,已被明棠捂住嘴:我等你回来,生死与共。
萧景琰走后,明棠每日都在城门口等待。第九日,传来消息:萧景琰被软禁在宫中,皇帝要治他的罪。明棠心急如焚,决定冒险回宫救他。她乔装成宫女,混进皇宫,却在寻找萧景琰时,被宁王的余党发现。
一场恶战在所难免。明棠虽不会武功,但凭借机智,巧妙地避开敌人。在一处偏僻的宫室,她终于找到了萧景琰。此时的萧景琰已被折磨得遍体鳞伤,但见到明棠,眼中重新燃起希望:你不该来的...
我说过,生死与共。明棠扶着他,我们一起走!就在这时,外面传来脚步声。萧景琰将明棠推进暗道:你先走!我来断后!明棠含泪离开,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如何,她都要救萧景琰,让那些陷害他的人付出代价...
第五章:暗夜迷局
明棠在暗道中跌跌撞撞地奔跑,裙摆沾满蛛网与尘土。身后追兵的脚步声时远时近,冷汗顺着脊背滑落。暗道尽头是一间堆满典籍的密室,墙角蛛网覆盖的机关匣引起她的注意。想起幼时父亲教过的机关术,她屏住呼吸,按照左三右二的顺序转动铜钮,墙面轰然洞开,露出一条通往冷宫的秘道。
冷宫荒草丛生,断壁残垣间传来阵阵呜咽。明棠蜷缩在破败的宫墙下,怀中紧紧抱着从萧景琰身上扯下的半块玉佩。月光透过碎裂的琉璃瓦洒落,映出她决绝的神色——必须在天亮前救出萧景琰,而突破口,或许就在皇后身上。
第二日清晨,明棠混在送菜的宫人群中来到椒房殿。皇后见她狼狈模样,大惊失色:你怎会...话音未落,明棠已跪地叩首:求娘娘救太子殿下!那些弹劾奏章皆是宁王余党伪造,陛下被蒙蔽了!
皇后扶起她,眼中闪过挣扎:我何尝不知只是...陛下近日性情大变,连我递的折子都不愿见。她突然压低声音,三日后,是陛下生辰,会在太庙祭祖。你可扮成祭礼司的宫女,那里守卫松懈,或许有机会。
明棠领命而去,连夜赶制祭服。祭礼司管事嬷嬷是顾府远亲,见她来求助,偷偷塞给她一枚通行腰牌:今早听闻,那些乱臣贼子准备在祭典上...你千万小心。寒意从脚底窜上心头,明棠意识到,这不仅是救萧景琰的机会,更是粉碎阴谋的关键。
祭典当日,太庙香烟缭绕。明棠捧着祭器混在队伍中,目光警惕地扫视四周。当皇帝率百官行礼时,她注意到礼部侍郎袖中藏着的短刃。千钧一发之际,她故意打翻香案,浓烟顿时弥漫整个太庙。混乱中,礼部侍郎趁机冲向皇帝,却被突然出现的暗卫制服。
拿下!皇帝怒喝,朕待你不薄,为何谋反礼部侍郎狞笑着指向萧景琰被软禁的方向:陛下难道不知太子与顾明棠私通外敌,这一切都是他们的阴谋!
明棠挺身而出:陛下明鉴!此人血口喷人!她从怀中掏出一叠密函,正是昨日冒险潜入宁王余党据点找到的证据,这些信件足以证明,是他们勾结西域,伪造太子谋反的假象!
皇帝接过密函,脸色阴晴不定。萧景琰被带到太庙时,身上血迹未干,却仍挺直脊梁:儿臣愿以死明志,只求父皇彻查真相!就在气氛僵持时,一队风尘仆仆的人马闯入——是顾承渊率领的江南驻军。
臣救驾来迟!顾承渊跪地叩首,途中查获宁王余党与西域的密信,特来呈给陛下!铁证如山,参与谋反的大臣纷纷跪地求饶。皇帝看着萧景琰,老泪纵横:是朕糊涂,险些铸成大错!
萧景琰官复原职,而明棠因护驾有功,被正式册封为太子妃。大婚当日,金陵城张灯结彩,朱雀大街上,明棠身着九凤朝阳嫁衣,头戴璀璨凤冠,在萧景琰的搀扶下步入东宫。红烛摇曳间,萧景琰为她揭开盖头,轻声道:往后,换我护着你。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边塞传来急报,西域新君登基后厉兵秣马,扬言要踏平中原。萧景琰再次披上战甲,临行前将一枚刻着皇后之玺的玉印交给明棠:等我归来,这天下,该换个太平了。
明棠留守京城,协助处理政务。她在宫中开设女学,教授诗书礼仪;推行新政,鼓励农桑。百姓们都说,太子妃虽是女子,却有治国安邦之才。一日,她在批阅奏章时,发现户部账目异常,江南赋税竟少了三成。
派人暗中调查后,真相令人震惊——漕运总督与盐商勾结,私吞税款,甚至密谋支持一位皇室宗亲谋反。更可怕的是,此人竟是萧景琰的皇叔,当今皇帝的幼弟。明棠握着密报,指尖发凉。这场暗流涌动的朝堂之争,远比她想象的更凶险...
第六章:暗流汹涌
明棠将密报反复研读三遍,烛火在宣纸上投下摇晃的阴影。漕运关乎国之命脉,如今半数税银不翼而飞,西北战事吃紧,若不能及时解决,后果不堪设想。她摩挲着案头的皇后之玺,突然想起萧景琰出征前的叮嘱:若遇难事,可找两个人——禁军统领霍长锋,还有御史台左都御史裴文远。
次日清晨,明棠宣召霍长锋入宫。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看到密报时,虎目圆睁:末将愿率三千禁军,即刻查封漕运衙门!明棠按住他的手背:不可轻举妄动。皇叔位高权重,若无确凿证据,反而会打草惊蛇。她展开一张漕运路线图,从扬州到金陵的漕船,必经白鹭洲,我们可在那里设伏。
夜幕降临,白鹭洲芦苇荡中,霍长锋率领的禁军屏息凝神。当十余艘漕船驶入埋伏圈时,明棠一声令下,火把瞬间照亮江面。漕运总督王怀德站在船头,脸色由白转青:太子妃这是何意
开舱验货。明棠神色冰冷。船舱打开的刹那,众人倒吸冷气——本该装满税银的箱子里,竟全是石头。王怀德扑通跪地:小人知错!一切都是宁王...不,是端王殿下指使!
端王府内,皇叔端王萧景淳正在抚琴,听闻消息后,琴弦应声而断。他望着墙上先帝遗像,喃喃道:皇兄,当年若不是你夺了我的太子之位...话音未落,明棠已带着禁军闯入。
皇叔这是要谋反明棠举起密诏,陛下有旨,端王萧景淳图谋不轨,即刻革去爵位,幽禁王府。萧景淳突然大笑:你以为抓住王怀德就能定我罪太天真了!他猛然抓起案上的毒酒一饮而尽,告诉景琰,这天下,本该是我的!
处理完端王之乱,明棠并未松口气。她深知,树倒猢狲散,端王余党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果然,三日后,宫中爆发了一场离奇的瘟疫。染病者高热不退,浑身起红疹,短短两日,已有数十名宫人丧命。
太医院束手无策,谣言四起,说这是上天降罪。明棠却在病者的红疹中发现了端倪——与她幼时在江南见过的蛇毒症状极为相似。她亲自前往冷宫,那里关押着一位因擅用巫蛊之术被废的医女。
想要解药医女蜷缩在角落,除非你答应我,放我出宫。明棠凝视着她:你可知,若疫情扩散,会有多少无辜之人丧命医女沉默良久,扔出一个药瓶:这是以七步蛇毒为主的蛊毒,解药需用活蛇取胆,再配三十三种草药。
明棠立即命人准备药材,亲自监督熬药。她不顾众人劝阻,率先试药,确认安全后,才让宫人分发给病患。与此同时,她派人暗中调查,发现毒源竟是御膳房新进的一批食材。顺藤摸瓜,揪出了端王余党安插在宫中的内应。
疫情平息那日,萧景琰从前线传回捷报。信中字迹潦草,却难掩喜悦:大破西域联军,不日班师。琰,归心似箭。明棠抚摸着信纸,眼眶湿润。窗外梧桐叶沙沙作响,她知道,这场守护家国的战役,终于要迎来胜利的曙光。
然而,当萧景琰的大军行至离京城百里处时,又一份急报传来——北方游牧民族趁虚而入,直逼边境重镇。萧景琰望着京城的方向,握紧了缰绳。他在军帐中铺开地图,目光如炬:传令下去,调转方向,北上抗敌。而此时的明棠,在宫中收到密信,得知朝中有人妄图趁萧景琰在外,拥立幼帝登基...
第七章:凤临天下
明棠握着密信的手微微发颤,信纸边缘的暗纹刺得掌心生疼。信中提到的幼帝,正是皇帝最宠爱的皇孙,年仅八岁的三皇子之子。而幕后主使,竟是一向低调的内阁首辅孙崇礼。她将信笺凑近烛火,看着字迹在火焰中蜷曲成灰,眸中却燃起寒芒——这次,她要主动出击。
三日后,宫中举办皇子宴。明棠提前命人在宴会厅的梁柱间设下机关,又让霍长锋率领的禁军乔装成侍卫,暗藏于屏风之后。当孙崇礼以太子久战未归,社稷需主为由,提议拥立幼帝时,明棠突然起身,广袖扫过案几,杯盏碎裂声惊破满殿寂静。
孙大人可知何为社稷明棠缓步走向高台,凤冠上的明珠随步伐轻晃,是边疆浴血的将士,是田间耕作的百姓,而非襁褓中的孩童!她话音未落,孙崇礼已抽出暗藏的匕首,寒光直取明棠咽喉。
千钧一发之际,霍长锋破屏风而出,长剑格开匕首。埋伏的禁军一拥而上,将孙崇礼及其党羽团团围住。混乱中,明棠瞥见角落里有人往酒坛中投毒,她抄起案上的玉簪,掷向那人手腕。玉簪穿透衣袖,牢牢钉在墙上,毒药瓶应声落地,在青砖上腐蚀出阵阵白烟。
太子妃聪慧过人,可惜晚了一步。孙崇礼被擒时,仍在狞笑,你以为控制住京城就够了北方战局早已逆转,萧景琰...怕是回不来了。明棠心头一震,强压下翻涌的不安,命人将乱党押入天牢。
深夜,她独自登上望星楼,望着北方天际的乌云密布,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萧景琰留下的玉印。忽然,西南方向火光冲天,喊杀声隐隐传来。明棠脸色骤变——是宫城西侧的烽火台!
她提裙奔向宫门,却见朱雀大街上,一队铁甲骑兵正朝着皇宫疾驰而来。为首之人身披玄色战甲,银色面具在火光中泛着冷芒。明棠握紧腰间软剑,却听对方高声喊道:太子妃受惊了!末将奉太子之命,星夜驰援!
面具摘下,竟是萧景琰麾下最得力的副将陈玄。他翻身下马,呈上一封血书:西域余孽勾结北狄,设下圈套。我军被困雁门关,望火速支援。明棠展开血书,萧景琰的字迹力透纸背,却比上次更为潦草。
陈将军,你率两万精兵即刻北上。明棠将兵符交给陈玄,我随后便到。她返回宫中,换上戎装,命人敲响景云钟。钟声回荡间,她站在宫门前,望着集结的将士:此次出征,不仅为救太子,更为守护这万里山河!
雁门关外,萧景琰浑身浴血,战袍上的金线绣纹早已被血渍浸透。敌军的箭雨如蝗,他挥剑砍断射来的箭矢,忽然瞥见远处烟尘滚滚。当顾字大旗出现在视野中时,他险些握不住长剑——明棠骑着一匹枣红马,率领援军疾驰而来。
景琰!明棠的声音穿透厮杀声。她弯弓搭箭,射落敌军的帅旗。萧景琰望着她英姿飒爽的模样,心中涌起无限豪情,挥剑高呼:将士们,太子妃来援,随我杀退敌军!
这场战役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当硝烟散尽,萧景琰在残阳中走向明棠,伸手拭去她脸上的血污:我就知道,你会来。明棠靠在他肩头,听着熟悉的心跳声,所有的疲惫与担忧瞬间消散。
次年春,皇帝禅位于萧景琰。登基大典上,明棠身着十二章纹皇后冕服,与萧景琰并肩立于太和殿。望着下方山呼海啸的万岁声,她想起多年前在绣楼中惊觉的那场命运转折。梧桐依旧,而曾经的绣女,终成凤临天下的皇后,与她的帝王,共同谱写着盛世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