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但李世民的这番苦心,并没有打动朝臣。
相反,一众朝臣仿佛是听到了什么不可置信之言。
这件事情实在太匪夷所思了,目前两国太平为什么要再生事端
如今,大唐的财政情况不足以两线作战地步,更不能像从前一样随意出动大军。
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防御北方的突厥和高句丽。
至于吐蕃国,既然它没有进攻大唐,那大唐根本就不至于大动干戈征伐。
一众朝臣都是这个意见,尤其是长孙无忌,他直接开口阻止道。
陛下此事不妥,如今我们和吐蕃国并未开战,我们为何不能维持太平,何必要大动干戈呢一动干戈,那必然要废无数钱粮。
再加上吐蕃国地处高原,我军之前都未占到大便宜,现在如果一旦开战,高句丽必然趁乱攻我,那一时刻,两面受敌,陛下认为该怎么办
两面受敌。
那又怎样像这样的仗,李世民又不是没打过。
所以李世民全然不惧道。
我有猛将安天下,何惧之。
更何况,大不了朕御驾亲征,朕不能把这隐患,留给后世之君。
说完,把目光看向了李承乾。
李承乾是太子,是未来的大唐皇帝,和这个太子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不好,那就是不知兵。
他是真不放心,把这个强敌留给李承乾。
历史上的吐蕃国也给李治带来麻烦,不过问题不大,依旧能稳稳压制。
但是后来之君就不行了,完全是被吐蕃压着打。
陛下雄心壮志,臣等赞成,这钱从何处来
国库没钱了,盐铁专政又尚未实行,外有强敌,内无粮草,臣以为此事可缓缓图之,再加上我们以吐蕃已经和亲。
又何故在此时破坏和亲,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长孙无忌毫不留情的点明了,最重要的问题。
李世民根本不愿意听这些话。
他知道未来的大唐皇帝,必然多有庸碌之辈,所以他不想给后世留下麻烦。
他已经下定决心了,明年整顿兵马进攻吐蕃国。
他要消灭吐蕃,为后世之君解决强敌。
其实,不仅仅是土蕃国,他还要消灭突厥人,还要消灭高句丽。
他要把一切隐患都掐灭,他要成为一代圣君。
这些都不是问题,不就是钱吗大不了从朕的内库中提,反正此事朕意已决,朕已决心出兵,绝不更改。
李世民霸气尽显,完全不考虑朝臣的意见。
长孙无忌都被驳了回来,但房玄龄却依旧善言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此刻开战的确不是时候。
更何况我文成公主还在吐蕃,此时开战,岂不是要罔顾她的性命
再者,江夏郡王那里,陛下该如何安抚她可是公主的亲生父亲,若因此事害了公主,怕是会引得江夏郡王不满。
江夏郡王正是文成公主的父亲,是李世民早年的将领,和李世民也是堂兄弟。
当年在起兵之时,随着李世民父子征战天下,因为战功显赫,被封为郡王。
这件事情也是李世民做的不厚道,当年本应该嫁自己的女儿,但是她舍不得,于是便选了堂兄弟的女儿封为公主下嫁边陲。
这个问题确实让李世民眉头一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