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双目含笑的李凡缓缓走来。
两位贵客,我这酒能不能胜过皇家贡酒也要请二位亲自品鉴倘若不胜,那么这酒今日就算我请二人喝的,倘若能胜过皇家贡酒,也请二位开怀畅饮。
这声音一出,李世民瞬间眼前一亮。
眼前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昨日和李承乾讲上中下三策的那年轻人。
也正是这个年轻人,让他的太子从迷途知返,变成具有大气象的太子储君。
二位里面请,快去开一雅间。
服务员兔女郎立刻殷勤的指引道:二位爷,您雅间里请,我来为你们带路。
这次的雅间,比上次的布置的更为雅致,其摆件更是独特,根本不像是大唐之物,尤其是桌正中摆的那一琉璃天狼。
如此品相的琉璃天狼,恐怕价值万金。
仅仅是一只琉璃天狼,便让长孙无忌眼珠子快要瞪了出来。
李世民今日也第一次看到有这等佳品。
看着二人落座,李凡便吩咐服务员道:去把本店的招牌醉生梦死拿来。
长孙无忌听到这名字,眉头一皱道:醉生梦死,岂不是和市井酒徒无二
心情大好的李世民,这次反倒是笑呵呵的开解道: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我们也很久没有一醉方休过了。
随后,二人对视了一眼,眼神中仿佛闪过了曾经的热血岁月。
一句太平天子,彻底奠定了这对亦君亦友的君臣地位。
二位喝吧!
长孙无忌率先拿起酒倒了一杯,随后一口抿了下去,一刻钟后无事,这才恭恭敬敬的给李世民倒了一杯。
随后便抑制不住兴奋道:陛,陛先生这酒当真是不错,小兄弟此言非虚,恐怕已然胜过了皇家贡酒。
李世民轻轻抿了一口,随后眼前一亮,紧接着便是一饮而尽道。
好酒啊,真是好酒。
比起酒来,李世民更想知道,眼前这年轻人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小兄弟,你是这酒馆的主人家,对不对
放下酒杯的李凡轻点头道:开个酒馆,在这长安城中谋生而已。
迫切的李世民想要知道,眼前的年轻人到底如何看待贞观盛世
于是便佯装开口问前朝道:小先生看着也是读书知礼之人,不知道对史书可有所见解。
对此等提问,李凡有些狐疑的看向眼前之人:这倒是略知一二。
长孙无忌与李世民相交多年,自然知道他想问些什么,于是便顺着话茬道。
想当年,文帝开创了盛世,却不料二世而亡,天下纷乱至此,也多亏了太
祖高皇帝平定乱世。
听到这句话,李凡没忍住,直接笑了出来。
客官此言差矣,之所以能够平定乱世,多仰赖天可汗一人之功。
终于问到这了,李世民忍不住心中一喜。
长孙无忌对这样的回答颇为诧异。
毕竟自从武德朝后,这些事情便多以隐匿于史书之中,民间虽然知道,但所知不多,像是这年轻言之凿凿实属少见。
下一秒,李凡话锋一转道:虽然战乱已平,但是民众依然困苦,想要富国强民仍旧需一番功夫。
这也是李世民最迫切得知的问题,李世民直言道:那依先生所言,如何才能够富国强民
看着期待的二人,李凡指了指上面的绸缎上的字道:两位先生莫谈国事。
果然,上方写着莫谈国事四个字。
长孙无忌作为良臣,对此也是好奇不已。
同时也好奇,这小子有什么本事,能够请动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屈尊来此。
先生,我们只在这酒馆之中谈论些许闲趣,出了酒馆便全都忘了,绝对不会肆意宣扬的,更何况喝酒不谈事,那喝的还是酒吗
李世民也开口劝道。
看着二人开口相劝了,李凡也不再藏着掖着了。
既然两位客官想听,那我便讲一讲。
想要国富民强,不在农而在商。
唐朝商人的地位低贱,尤其是在武德朝最为低贱,这贞观朝还好了许多,不过仍旧低贱。
士农工商!商永远是下九流的存在。
一句在商,让长孙无忌和李世民全都蒙了。
商人怎么能让国富民强
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要知道,国家之本在于农桑,倘若一国之人全都不种农桑,全去当商人,那国家不就衰弱了吗
先生,这句话说的不对吧农桑为国本,怎能靠商人小计来富国呢
一旁的李世民也是个看法,直接点头附和:说的没错,自古以来皆是重农抑商,怎么可能纵容商人误国误民
看这二人不信,李凡便站起身来,指着大运河的方向道:你们二人可知道大运河有何作用
大运河乃是前朝隋文帝修建的,这条路贯通南北两地,是隋炀帝为了巡游而修建的。
自修建之日便不知枉死了多少百姓,绝对是误国误民的大工程。
长孙无忌率先答道:天下谁不知道大运河,就是这条大运河耗损了隋朝的国力,才让隋朝轰然倒塌。
而李世民却出奇的没有说话,知道这小子最是能口出狂言,简直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代表。
但是这样却能出奇效,且思路更是天马行空。
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连接南北,这样一来,南方的低价粮草便能轻松的运到北方,无数商人靠这条河发财致富。
这些商人无论是运粮米也好,还是运其他东西都是需要人,两岸的百姓又多了些许活计。
而朝廷大可以在这条路上设置官府,从中抽取一部分的费用,这些商人既能得到保护,又不至于损失惨重。这样一来,商人也必然乐见其成,这样一来,民有利、商有利、朝廷也多了税收。
长孙无忌眼前一亮道:妙啊!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都不是这些。
久经战阵的李世民,立刻便意识到了其中的关节,随后兴奋:这个我知晓,一旦北方的胡人打过来,那么我们便能用大运河快速的准备粮草以逸待劳。
听着李世民的话,李凡点头道:没错,这位先生说的对,这条河虽说修建于yin乐,但实则是弊在当时功在千秋。
此言一出,李世民彻底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