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先生,我怎么能杀了李泰和李治呢不,我绝对不能。
如今的李承乾肯定是下不了手的,至于以后的李承乾,就说不好了。
看着气到发抖的李世民,袁天罡连忙劝道。
陛下何须惊慌,您看太子不是未选择这条计策吗
而李世民之所以如此激动,全是因为他太害怕了。
李家兄弟相残的闹剧,难道还要延续吗他想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他想要史书,为李家留一善名。
可一旦李承乾杀了李泰和李治,提着二人的人头上殿,那就意味着完了,一切全完了。
而他就只剩下了李承乾一个嫡子,倘若不立李承乾,那么其他的人必然拥立其他皇子,而呼声最高的必然是吴王李恪。
而吴王李恪是杨妃之子,拥有前朝血脉,一旦他登位,就意味着李唐皇室的皇帝拥有前朝血脉,到那一时刻,必然诸王不服,天下再生动乱。
所以一旦魏王和晋王二王死,那么,即便李承乾再罪恶滔天,他李世民也必须也立他为太子。
这一条计策最为阴毒,但是也最为无解。
说的没错,承乾从小就良善,怎么可能杀了他的弟弟呢绝对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在袁天罡的循循善诱之下,李世民终于恢复了冷静。
此刻的他更想知道,李承乾到底会怎么选
李承乾的眼中闪过一丝犹豫道:先生,这条计策我办不到,那你说的下策是什么
这李承乾当真是给自己惊喜。
收起笑容的李凡,随后在李承乾的身上打量了一番。
这审视的目光,都快要把李承乾看的发毛了。
最后,李凡的声音大了几分道:所谓的下策,就是现在你所做的事情。
这句话声音不大,却震得李承乾耳边发麻。
这几句话虽然简单,可李承乾越想越害怕,脸色被吓得发白,额头上也渗出了几滴冷汗。
你以为李二真的想对付你吗
这句李二并没有让李世民动怒,他甚至习惯了这声称呼。
李凡这句话说的对,但凡李世民真的想动太子,太子就不可能安然无恙的活到今日。
他之所以亲近魏王李泰,除了压制太子之外,更多的还是怒气不争。
你父亲可是一代雄主,之所以让人宽正你的得失言行,之所以杀了你的男宠,都是想让你振作,都是想让你担得起这李唐江山。
一句李唐江山,让李承乾的目光,多了几分迷茫和失落。
他真的当得起这个江山吗
他的父皇可是天可汗,他当得起天可汗吗
可是你又是怎么对抗的你选择了下策,你开始穿胡衣生食肉,甚至扬言,一朝有天下,当率万骑猎于金城西,解发为突厥......
你这就像是一个孩子在胡闹,你以为这样能够对抗得了你的父皇。不!这对抗不了,这只会一步一步的把你拖入深渊,到最后你的敌人会越来越多,而你的臣下会为你出头,甚至会在没有你的授意之下刺杀魏王李泰。
而此事必然败露,到那时候你只能被迫举兵谋反,之后你会被抓住,当然李二不会杀你,只会把你流放,但你也活不了多久了,无论是谁登位大宝都会杀了你这个前太子。
一想到自己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李承乾便吓得头皮发麻,他这段时间浑浑噩噩,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往日从未觉得怕,今日在李凡的解说之下,他怕了,他真的害怕了。
李承乾艰难的吞咽了口唾沫,随后语气中满是颓败道:先生先生,快说中策......中策到底是什么
中策当然就是真正的上策,所谓谋士,自当把真正的想法放在计策之中。
最后,李凡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道:所谓中策,就是你要当好这个太子,从今天开始,老老实实的学习太子该有的言行,同时亲近魏王晋王,当然最重要的是要亲近你的亲舅舅,也就是当朝的司空长孙无忌。
这说了!不是和没说一样吗
可雅间隔壁的李世民激动得握紧双手。
袁天罡此刻也听出来了,这小子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之前所谓的上策和中策,完全就是在吓唬李承乾。
此子真是心思缜密,洞观天下,真当是奇才。
不争是争!争是不争!
越是争,反而越得不到想要的,反而是老老实实的做好太子该做的,才能够做到不争是争。
李承乾依旧有些发懵:先生,此言何意我怎么越来越想不明白了
雅间的李世民,恨不得踢这个愚笨的儿子一脚,这位先生都快把当皇帝的秘法放在了他的耳中,可这小子愣是听不进去。
可是李泰不是要住进武德殿了吗我要是不争,那我岂不是要一败涂地了
李凡直白道:承乾大哥,你先别急,听我娓娓道来。
你那父亲这辈子最忌讳的是什么
这还不简单吗李承乾脱口而出:我父亲最忌惮的便是玄武门之变,最忌惮的就是别人说他德位不正。
说的没错,这就是关键。
李凡端起茶盏,轻抿一口道:李二自己得位不正,所以他最想做的便是挽回名声,所以只要你不胡作非为,他就不可能动你这个太子。
因为他登位之初,本就是得位不正,倘若再闹个父子相残,兄弟相残,你觉得如何
李承乾闻言陷入了沉思。
这句话说的十分直白,李承乾不可能不懂。
他此刻也想起了李世民,曾不止一次的想看起居注。
先生,我明白了,从今天开始我就做好我想做的,我要匡正我的得失绝对不再和父皇对着干,我要做好一个太子。
看着李承乾醒悟,李凡欣慰道:说的没错,承乾大哥,你要记住,你的父亲是马上皇帝,他会给你平定一切动乱,你只需要做一个太平天子就够了,记住你就是史上最稳的太子。
最后一句振聋发聩。
李世民恨不得重拍大腿,高呼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