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郑夫人的封后大典没过几日就提上了时间。
而我在众朝臣的注视下坐上了秦始皇之后的位置,成了大秦的第一位国师。
最震撼的实属我爹,时间来不及忘记跟他打个招呼了。
李斯看着周围人对他毕恭毕敬的样子,想不明白自己幼时每日里爬树掏鸟窝的女儿怎么就成了大秦的国师了。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愿国师得道。」
这是什么,我的口号吗蛮别致啊。
「王翦将军,朕要攻打蛮夷,不知你可有信心」
王将军年纪已经尚高,其实由他出征不如让他的儿子去,只是眼下攻打蛮夷并非最好的时间。
果不其然,王将军站了出来,「回陛下,如今,江南一带瘟疫水患甚行,加之六国余孽猖狂,此时对蛮夷出手,怕是会失民心。」
秦始皇却微微一笑,「既然如此,朕就派你去驻守江南,跟着国师身边的,仙童,一同前往,处理好江南之事」
我坐在幕帘之后,笑得一脸猖狂。
这事是昨日我边和秦始皇商量好的,为得就是让王翦出马。
自从项羽一干人成功重创嬴政后,六国余孽的气势大涨,彼时江南患水涝,水涝容易滋生细菌就容易得病,一场瘟疫便来势汹汹,江南一带民心溃散,项羽一伙便逃到此处收拢人心。
彼时的项羽其实尚还年幼,收拢自是比威压更好。
那王翦便是最好的选择,他年龄很高,军中威望甚,是少年人仰慕的将军。
但是王翦也正是因此,并不愿再兴战争,颐养天年的公文就已经上缴好几次了,以出兵蛮夷为由,在提出江南六国余孽,王翦心中自是愿意选择下一门差事。
这一江南水涝能否解决得漂亮,也是我成为国师的一战。
虽然也不需要我,班长大人早就已经安排好去江南的人员了。
负责宣传医疗知识,改善秦朝的医疗环境,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
穷人看不起病,医保势在必行。
下了朝,王翦走在最后头,和李斯聊天。
后知后觉地感到自己被骗了,「诶,李老头,我怎么就答应去江南治水患了。」
李斯只是摇头,「你啊,真是年纪大了。」
「陛下以前都是直来直去的,怎么你闺女一上位,就变得这么鸡贼了。」
李斯环抱着手,「您可别,那位可不是我闺女,要我李家真能出这么一位能人,简直是祖宗十八代的幸事啊。」
「这是天上的,借借我女儿的肉体凡胎罢了。」
秦始皇只是觉得,自己每天都更忙了。
国师身边有五十一个仙童,一天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有一双眼睛盯着自己,半点功夫都歇不得,他上个茅厕,还有仙童在外头念着公文。
那些拿上来的公文,仙童们都会事先看一遍,有些废话就直接被丢了出去。
其实他还挺喜欢看这些废话的,现在都没机会了。
那些个仙童们实在是厉害,很多问题往往一针见血,治国的方针也是极其有效的。
派去江南的仙童在王翦的帮助下,以教化六国民众归顺,出奇地顺利。
还教会了许多简易的治病手段,医学一说在江南极为甚行,不再是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召几个亲传弟子,所有本事都藏着掖着。
今日朝堂之上就为此事议论纷纷。
反正他是相当满意的,教会了之后,又可以省点钱,省点钱下来,又可以造好些东西了。
所以当他看到他那不成器的儿子,公子扶苏,又捧着他的儒家大道理来自己念经的时候,简直白眼都要翻到天上去了。
「父皇、国师。」扶苏标准地行了两个礼。
我靠在一旁没说话,只是觉得很困,秦始皇起得早,我也得起得早,这作息实在是太健康了。
秦始皇也是一言不发,盯着他儿子,满脸写着有事快说,你又要说你老子什么不对了。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父如此行径,会使民轻之。」
所以说,有些封建糟粕真的是害人。
儒家遵循尊卑有别,阶级地位,尊卑的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靠这些基础的生存保障体现的,比如吃得更好,住得更好,但是教授医学,医学是治病救人,神圣的事,百姓学会了,这层神秘感就弱了,所谓的尊卑也就弱了。
扶苏话一说完,秦始皇就不耐烦地将人赶走了。
他这儿子什么都好,心怀天下,却又只念圣贤书,从未设身处地站在百姓的角度考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