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一晃又是数年。
念安已经长成了翩翩少年,跟着瑾瑜学习医理。
他的性子随了瑾瑜,温润谦和,一手精妙的针法,已颇有几分瑾瑜当年的风采。
我们的医馆,也早已交由他打理大半。
我和瑾瑜,则过上了真正闲云野鹤般的日子,时常携手同游,遍访江南名山大川。
关于萧晏的消息,彻底断了。
张长老的信,也渐渐稀疏,只说他年事已高,精力不济。
我曾提议接他来江南颐养天年,他却笑着婉拒了,说故土难离。
直到那年初冬,一个风尘仆仆的信使,叩响了我李府的大门。
他送来一个沉甸甸的木匣。
信使说,张长老已于月前仙逝,这是他临终前嘱托,务必亲手交到我手中的物件。
我心中微沉,打开了木匣。
里面静静躺着的,并非什么奇珍异宝。
而是一枚......用那断裂的凤头钗残片,重新熔炼,又笨拙地镶嵌、打磨而成的......不成形状的金属块。
与其说它是一件饰品,不如说是一块废铁。
工艺粗糙,甚至有些硌手。
只是那金属块上,依稀可见当年凤头钗上红宝石的碎屑,以及一些模糊的纹路。
木匣的夹层里,还有一封张长老的亲笔信,字迹已有些颤抖。
信中说,萧晏死在了武当山下。
那座凉亭,是我年少时最爱去的地方,因为那里可以看到最美的夕阳。
被人发现时,身体早已僵硬。
大雪覆盖了他的身躯,死前他怀中,紧紧抱着这个木匣。
他似乎想将那些碎片重新拼凑,却终究力有不逮,只能将它们熔铸成这般模样。
张长老说,萧晏或许是想将此物送给我,作为最后的忏悔,或是......最后的念想。
又或许,他只是想为自己那段错付的、悔恨的人生,留下一点点不甚体面的证明。
张长老在信的末尾写道:
绾绾,老夫知你早已放下。此物如何处置,皆由你心。只盼你与瑾瑜,岁岁平安,喜乐无忧。老夫泉下有知,亦感欣慰。
我摩挲着那块金属,心中竟无波澜,只余一声轻叹。
前世今生,纠葛两世,也该彻底了结了。
瑾瑜从身后抱住我,下巴轻轻抵在我的发顶。
夫人,一切都过去了。
我点点头,将木匣合上。
嗯,都过去了。
第二日,我将那木匣,连同那块不成形的金属,一同投入了院中那口深井。
我与瑾瑜相视一笑,携手走进庭院。
远处,是念安清朗的笑声。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这便是我此生,最大的圆满。
至于那些前尘往事,不过是南柯一梦,醒来便了无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