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民间故事(叁) > 第一章

一、青石琴缘:跨越仙凡的动人乐章
在悠远的岁月长河中,太行山下静卧着一个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小村落——青石村。
村子四周青山环抱,郁郁葱葱的树木像是大自然为其精心编织的绿色披风。
一条清澈见底的潺潺小溪如灵动的丝带,悠悠穿过村庄,为这片宁静的土地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
溪边,住着一位年轻且技艺高超的石匠,名唤阿青。
阿青不仅在石匠手艺上有着令人赞叹的精湛造诣,对于音律更是痴迷到了骨子里。
闲暇之时,他总爱静静地坐在溪边,随手捡起石块,轻轻敲击,而后侧耳聆听那石块与石块碰撞间发出的清脆声响,仿佛这简单的声音里,藏着世间最动人的旋律。
那潺潺的溪水声,也仿佛是大自然为这清脆声响特意谱写的美妙和声。
一日,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一地碎金。
阿青如往常一样,踏入山中采石。
在一处偏僻的山坳里,一块泛着奇异光泽的青石吸引了他的目光。
那光泽宛如月光下的粼粼水波,神秘而迷人。
阿青满心欢喜,迫不及待地将这块青石带回了家。
经过数日精心雕琢,这块青石逐渐有了古琴的模样。
琴身线条流畅,纹理细腻,仿佛在诉说着它的不凡。
阿青轻抚琴身,指尖刚一触碰到琴弦,奇妙的事情发生了——琴弦竟自行发出了空灵悦耳的乐音,那声音仿佛来自遥远的天际,又似从幽静的山谷深处传来,清新脱俗,宛如天籁。
当晚,月光如水,如银纱般轻柔地洒在溪边的小院里。
阿青坐在院中,对着这把神奇的青石琴弹奏起来。
悠扬的琴声在静谧的夜空中缓缓流淌,仿佛一条无形的丝带,缠绕着整个村庄。
就在这时,一位身着洁白如雪长裙的女子,迈着轻盈的步伐,踏着这美妙的乐声翩然而至。
女子气质脱俗,宛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
她微笑着告诉阿青,自己乃是溪中修炼千年的玉音仙子,今日被这青石琴所发出的天籁之音深深吸引,故而现身。
自那以后,每至夜幕降临,明月高悬之时,玉音仙子总会如约而至。
她与阿青相对而坐,一个抚琴,一个聆听,以乐相伴,共度这美好的时光。
在仙子的悉心指点下,阿青的琴艺突飞猛进,琴声愈发美妙动人,仿佛能诉说世间万物的喜怒哀乐。
阿青还凭借着自己对音乐的独特感悟,创作了许多动人心弦的曲子,每一首曲子都蕴含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仙子的深厚情谊。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阿青与仙子的这段奇妙缘分,不知何时被贪婪成性的县令知晓了。
县令听闻那青石琴能发出世间罕有的美妙乐音,心中顿时生出了占有的邪念。
他迫不及待地派人闯入阿青家中,如狼似虎般抢走了青石琴,并强行将阿青带到县衙,妄图强令阿青为他一人演奏。
阿青生性刚正不阿,怎肯为这贪婪之人献艺,坚决不从。
县令恼羞成怒,竟残忍地命人对阿青施以毒打。
可怜阿青,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他始终紧咬牙关,没有屈服。
玉音仙子得知阿青遭此厄运,悲愤交加,心中的怒火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焰。
深夜,万籁俱寂,仙子悄然现身县衙。
只见她长袖一挥,施展仙术引动溪水。
刹那间,原本平静的溪水如脱缰的野马,化作汹涌澎湃的洪水,以排山倒海之势朝着县衙席卷而来。
一时间,县衙内混乱不堪,哭喊声、求救声此起彼伏。
在这混乱之中,仙子凭借仙力找到了被囚禁的阿青,带着他和青石琴,迅速回到了溪边。
但仙子此次动用仙术,引动洪水,触犯了天条天规。
天庭震怒,派下使者,要将仙子即刻召回天庭受罚。
分别之际,仙子眼中满是不舍与眷恋。
她含着泪,将一缕仙气注入青石琴中,深情地告诉阿青:此琴从今往后能替我陪伴在你身旁,若你日后遭遇困难,只需弹奏《知音曲》,我自会有所感应。
言罢,仙子化作一道耀眼的白光,消失在了茫茫夜空之中。
此后,阿青带着这把承载着他与仙子深厚情谊的青石琴,踏上了游历四方的道路。
一路上,他用那悠扬的琴声为穷苦百姓带去慰藉与希望。
每到一处,只要人们听到那如天籁般悠扬的乐声,便知是阿青带着他与仙子的情谊来到了这里。
那琴声似有神奇的魔力,能驱散人们心头的阴霾,给身处困境的人们带来勇气和力量。
阿青来到了一个饱受旱灾折磨的村庄。
烈日高悬,大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村民们在痛苦中煎熬。
阿青心怀悲悯,在村子的广场上,轻轻取出青石琴,弹奏起饱含希望与祈愿的曲子。
随着灵动的音符飘散开来,原本万里无云的天空竟渐渐聚集起大片乌云。
不多时,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落下,干涸的土地尽情吮吸着甘霖,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在雨中欢呼雀跃,感激的泪水与雨水交织在一起。
他们知道,是阿青和他的青石琴为村子带来了生机。
又一日,阿青路过一座小镇,镇里正被一伙恶霸欺凌,百姓敢怒不敢言。
阿青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大家。
他在集市中央摆开琴,弹奏起激昂奋进的曲调。
那琴声犹如战鼓擂动,振奋人心,唤起了村民们内心的勇气。
大家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将恶霸赶出了小镇。
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阿青默默收起青石琴,悄然离去。
岁月流转,阿青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青石琴所到之处,都留下了温暖与希望。
而关于他和玉音仙子的故事,也随着那悠扬的琴声,在世间广为流传。
每一个听到这个故事的人,都为他们跨越仙凡的真挚情谊所感动,更为阿青用琴声传递善意与力量的行为所敬佩。
人们相信,只要那青石琴的乐声还在世间回响,阿青与仙子的情谊就会永远在人间延续,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每一个角落,温暖每一颗心灵。
二、金梭银线:沂蒙山间的传奇甘霖
data-fanqie-type=pay_tag>
在沂蒙山那连绵起伏、宛如绿色波涛般的山峦深处,隐匿着一个如梦如幻的小村落——桃花峪。
村子四周被漫山遍野的桃树环绕,每至春日,粉白相间的桃花竞相绽放,如云似霞,将整个村庄装点得如诗如画。
村头,住着一位名叫巧儿的姑娘,她的父母早早离世,留下她孤苦伶仃,只能靠着为乡邻们缝补衣裳艰难维持生计。
尽管日子过得清苦,但上天却赐予了巧儿一双无比灵巧的手。
她绣出的花鸟鱼虫,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一般,灵动逼真。
那绣出的鸟儿,似乎下一秒就会振翅高飞;绣出的鱼儿,好似在水中欢快游动。
十里八乡的姑娘媳妇们听闻巧儿的手艺,纷纷慕名而来,虚心向她讨教针线活儿的技巧。
这一年,老天爷仿佛发了怒,一场罕见的大旱席卷而来。
毒辣的太阳高悬天空,无情地炙烤着大地,地里的庄稼像是被抽干了水分的干草,全都蔫头耷脑,毫无生机。
村民们望着颗粒无收的田地,满心无奈与绝望,只能漫山遍野地去挖野菜,勉强填饱肚子。
一天夜里,静谧的桃花峪被黑暗笼罩,只有巧儿那间破旧小屋的窗户里透出昏黄的灯光。
巧儿正就着微弱的油灯,专注地缝补着衣裳。
突然,窗外一道耀眼的金光一闪而过,紧接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拄着一根刻满神秘纹路的桃木拐杖,缓缓走进了屋子。
老婆婆身上的衣裳破旧不堪,打着大大小小的补丁,可她的手腕上却戴着一对晶莹剔透的玉镯,在灯光下折射出五彩光芒,格外引人注目。
她的手腕上还缠着一圈圈闪烁着奇异光泽的金线银线,仿佛流淌着梦幻般的色彩。
好孩子,我一路跋山涉水,走了整整三天三夜,实在是又渴又饿,能讨碗水喝吗
老婆婆的嗓音沙哑而干涩,仿佛砂纸摩擦一般。
巧儿听闻,赶忙停下手中的活儿,起身倒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水,又毫不犹豫地把家中仅有的半块野菜饼递到了老婆婆手中。
老婆婆感激地看了巧儿一眼,接过水和饼,慢慢地吃了起来。
吃完后,她轻轻抬起手,从宽大的袖口中取出一把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金梭和一卷如月光般柔和的银线,递到巧儿面前,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这孩子,心地善良,又有一双灵巧的手。这金梭银线就送给你了,用它织云补雨,或许能解百姓的苦难。
话音刚落,老婆婆的身体便化作一道璀璨的金光,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第二日清晨,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巧儿的脸上。
她悠悠转醒,一眼便瞧见竹篮里的金梭正泛着柔和的微光,那卷银线更是柔软得如同月光倾洒,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巧儿想起昨夜老婆婆的嘱托,心中涌起一股使命感。
她毫不犹豫地拿起金梭,用力往天上一抛,只见那银线瞬间化作一条银光闪闪的巨龙,呼啸着直冲云霄。
巧儿紧紧跟着银线的轨迹,一路奔跑,不知疲倦。
终于,在山顶之上,她舞动着金梭,开始用银线编织起来。
随着金梭的穿梭,一片如薄纱般的银纱在天空中逐渐成形。
神奇的是,这片银纱所过之处,原本湛蓝的天空中,乌云开始迅速聚拢,越积越厚。
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便噼里啪啦地落了下来,打在干涸的土地上,溅起层层尘土。
这场及时雨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十里八乡。
饱受旱灾之苦的百姓们听闻后,纷纷举着锄头、扛着陶罐,从四面八方赶来,向巧儿祈求更多的雨水。
巧儿看着乡亲们期盼的眼神,心中满是悲悯。
她日夜不停,手中的金梭如飞舞的精灵,用银线在天空中织出漫天乌云。
一场又一场的大雨倾盆而下,干涸的土地得到了滋润,庄稼也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随着降雨越来越多,金梭银线的光芒却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弱,仿佛它们的力量正在被一点点耗尽。
到了第七天夜里,巧儿已经累得精疲力竭,双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最终瘫倒在地。
就在这时,一直握在手中的金梭突然发出一阵嗡嗡的声响,那声音尖锐且急促,像是在发出警示。
巧儿心中一惊,强撑着疲惫的身体抬起头,只见远处的海面上,原本平静的海水开始剧烈翻涌,像是煮沸的开水。
一道道黑色的巨浪冲天而起,浪尖上,虾兵蟹将们张牙舞爪,气势汹汹地朝着桃花峪扑来。
原来,东海龙王得知有人竟敢擅自行云布雨,抢了他的差事,顿时大发雷霆,立刻派遣虾兵蟹将前来夺回金梭。
巧儿深知金梭对于桃花峪百姓的重要性,她咬了咬牙,紧紧握着金梭,用尽全身最后的力气站了起来。
银线在她的操控下,在空中飞速穿梭,眨眼间织成了一道坚固的屏障,横亘在虾兵蟹将与村庄之间。
虾兵蟹将们怪叫着,挥舞着手中的兵器,一次次地冲击着银线屏障,但在巧儿顽强的抵抗下,始终无法前进一步。
然而,巧儿毕竟只是一个凡人,经过连日的劳累,她的体力早已消耗殆尽。
渐渐地,她的动作变得迟缓,银线屏障也开始出现松动。
眼看虾兵蟹将就要冲破屏障,抓住巧儿。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远处突然传来了一阵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和呐喊声。
原来是全村的百姓们得知巧儿遭遇危险,纷纷举着火把,从四面八方赶来支援。
火光冲天,照亮了整个夜空,呐喊声在山谷间回荡,气势如虹。
虾兵蟹将们被这突如其来的火光和人声吓得惊慌失措,攻势顿时一缓。
但这些邪恶的家伙仍不甘心就此退去,在退走前,一只体型巨大的螃蟹精挥舞着大钳子,甩出一条粗壮的铁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缠住了金梭。
巧儿心中一紧,她明白,如果金梭落入这些恶爪手中,桃花峪的百姓必将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巧儿没有丝毫犹豫,毅然用力扯断银线,然后拼尽全力将金梭抛向天空。
只见金梭化作一颗耀眼的星星,带着最后的光芒,直冲云霄,镶嵌在了浩瀚的夜空中。
而那些散落在空中的银线,则渐渐汇聚在一起,散作了一条璀璨的银河。
从那以后,每当桃花峪遭遇干旱,山顶上那颗由金梭化作的星星就会格外明亮,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巧儿的勇敢与善良。
而银河中也会飘来一朵朵洁白的云彩,在桃花峪的上空化作及时雨,滋润着这片土地。
村民们每当望着天空中的星星和银河,都会想起巧儿的英勇事迹。
金梭银线的故事,就像一首动人的歌谣,在沂蒙山间代代相传,成为了村民们心中永恒的传奇,激励着每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都要勇敢无畏,心怀善良,为了保护家园和亲人,不惜付出一切。
三、夜半卖糖人之诡事
清朝年间,在风光旖旎、人文荟萃的徽州府,有个远近闻名的货郎,名叫李长庚。
他身形清瘦,面容和善,那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身影,就如同穿梭在岁月里的一抹独特风景。
他最拿手的便是捏糖人,那双手就像是被赋予了神奇魔力一般,只需寥寥几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糖人便在他手中诞生。
捏出的公鸡,仿佛下一秒就能引吭打鸣,唤醒沉睡的村庄;捏出的鲤鱼,好似能在水中欢快摆尾,畅游嬉戏。
这绝妙的手艺,使得十里八乡的娃娃们都对他的糖人痴迷不已,常常缠着爹娘,非要买上一个不可。
这一日,李长庚如往常一样,挑着沉甸甸的担子,沿着蜿蜒曲折的乡间小道前行。
当他来到青石桥村时,夕阳的余晖已经渐渐消失,夜幕如同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缓缓地将整个村庄笼罩。
李长庚抬头望了望天色,心中盘算着得赶紧找个地方投宿。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被桥头一个小小的身影吸引住了。
只见桥头蹲着个身着鲜艳红袄的小女孩,约莫七八岁的模样,那红袄在月色下显得格外醒目。
她梳着可爱的双髻,犹如两个灵动的小精灵,乖巧地垂在脑袋两侧。
而她的怀里,抱着一根足有三尺长的糖甘蔗,这甘蔗与众不同,通体雪白,像是用最纯净的冰雪雕琢而成,还隐隐泛着莹莹蓝光,在朦胧的夜色中散发着一种神秘而诱人的气息,看着煞是稀奇。
伯伯,您要买糖吗
小女孩清脆的声音打破了夜的寂静,她缓缓抬起头,那张脸在月光下惨白如纸,毫无血色,却又带着一种不真实的美感,嘴角还挂着甜甜的笑,那笑容仿佛带着某种不可言说的魔力。
我这甘蔗最是清甜,咬一口就忘不了。
李长庚本就心善,听到小女孩稚嫩的声音,想着自家闺女若是看到这么特别的甘蔗,定会欢喜不已,便毫不犹豫地从口袋里掏出几文铜钱递了过去。
当他伸手接过甘蔗时,指尖刚一触碰到甘蔗,一股彻骨的冰凉瞬间袭来,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顺着指尖迅速传遍全身。
李长庚心中一惊,下意识地低头再看,却惊愕地发现,刚刚还在眼前的小女孩竟如一阵轻烟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李长庚揉了揉眼睛,只当是孩子贪玩,跑得太快,一转眼就没了踪影,也没往深处多想,随手将甘蔗往担子边一放,便匆匆去寻找住处。
当晚,李长庚借宿在村头王寡妇家。
王寡妇家的屋子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洁。
李长庚躺在简陋的床上,疲惫感很快袭来,不一会儿便沉沉睡去。
睡到半夜,四周一片死寂,突然,窗外传来一阵簌簌的细微响动,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轻轻地摩擦着地面。
李长庚从睡梦中惊醒,他缓缓睁开眼睛,只见清冷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院子里,形成一片银白的世界。
在这银白之中,那个红衣小女孩正踮着脚尖,在院子里欢快地跳着皮筋。
她的动作轻盈而诡异,仿佛不受地心引力的束缚。
嘴里还念念有词,念着古怪的童谣:青石桥,白糖糕,吃一口,命难逃......
每念一句,她便伸出小手,往墙上扔一颗糖豆。
随着糖豆一颗颗落下,墙根下瞬间堆起密密麻麻的豆子,那些豆子在月光下泛着幽幽的绿光,就像无数双诡异的眼睛,冷冷地注视着一切。
李长庚瞪大了眼睛,惊恐地看着这一幕,心脏在胸腔里疯狂跳动,仿佛要冲破胸膛。
他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全身如同被定住一般,只能缩在被窝里,身体不受控制地直打哆嗦。
那古怪的童谣声,仿佛一把重锤,一下又一下地撞击着他的神经。
就这样,李长庚在极度的恐惧中煎熬着,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天快亮的时候,小女孩的身影才如同幻影般消失不见。
李长庚这才稍稍缓过神来,他猛地想起昨晚买的那根甘蔗,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赶紧摸黑走到担子边,借着微弱的光线看去,只见那根甘蔗上竟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蛆虫,那些蛆虫扭动着肥硕的身体,散发出阵阵恶臭,令人作呕。
再一摸口袋里给小女孩的铜钱,却发现铜钱竟变成了黄纸,那黄纸质地粗糙,在微弱的晨光中透着一股阴森之气。
李长庚只觉得头皮发麻,全身的血液仿佛都凝固了,一种深深的恐惧笼罩着他。
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李长庚憔悴的脸上。
他一夜未眠,顶着两个浓重的黑眼圈,匆匆洗漱后,便迫不及待地向王寡妇打听此事。
王寡妇正在院子里喂鸡,听到李长庚的询问,手中的鸡食盆哐当一声掉落在地。
她脸色骤变,原本红润的脸庞瞬间变得煞白,嘴唇微微颤抖着,颤声道:三年前,有个卖糖的外乡人途径青石桥。那外乡人为人和善,手艺也好,挑着一担子的糖人,引得村里的孩子们都围上去看。谁料,这一幕被附近的山贼瞧见,山贼贪图他的钱财,便在青石桥上对他下了毒手,将他残忍地杀害了。那外乡人的糖料撒了一地,鲜血染红了青石桥的石板。从那以后,就常有孩子说看见一个红衣小姑娘在桥头卖糖,但凡买了她东西的人,不出三日必定暴毙,死状凄惨。村里的人都觉得这是那外乡人的冤魂作祟,每到夜里,大家都不敢靠近青石桥。
李长庚听着王寡妇的讲述,心中一阵后怕,庆幸自己昨晚没有吃下那甘蔗。
从那以后,李长庚再也不敢走夜路,每次出门,都早早地寻找歇脚之处。
即便白天路过青石桥,他也会加快脚步,不敢多做停留。
然而,每到月圆之夜,当如水的月光洒在青石桥上时,桥边总会隐隐传来那甜甜的童谣声,和那股若有若无的糖香。
那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带着无尽的哀怨与神秘,在寂静的夜里回荡。
路过的村民们听到这声音,都会不自觉地加快脚步,心中默默祈祷,希望不要被那未知的恐怖所盯上。
而关于青石桥红衣小女孩卖糖的诡异传说,也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了下去,成为了人们口中禁忌而又神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