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 > 解锁《周易》

解锁《周易》
——高考试题背后的故事
《周易》作为中华文化元典的奠基之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是打开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一把金钥匙。后世对《周易》的研究与评价多有不同,有称之为卜筮书、哲学书、历史书,更有说它是看不懂的天书。那么《周易》中蕴含哪些思维与智慧古往今来有哪些方面受到《周易》的影响如今我们了解《周易》的价值何在让我们跟随高考试题,探寻它的不同面貌。
何谓《周易》阴阳
《周易》与夏之《连山》、殷之《归藏》并称三易,传世的只有《周易》。《周易》成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之说,是包括伏羲、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在内的众多先哲的集体智慧结晶。《周易》有《易经》与《易传》两部分。《易经》是最早的资料,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内容有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以及每卦的卦辞与爻辞,为周文王被拘禁时所作。《易传》为孔子对《易经》的注释,有七种十篇,又名《十翼》,就是: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关于《十翼》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孔子的弟子数代相传的结晶。近代以来出土发现的数字卦、马王堆帛书和清华简均涉《周易》内容。《周易》是筮书,是哲学著作,也是古代设教之书。《周易》是古人试图运用太极、阴阳、八卦抽象符号等概念来解释世间万物的一种独特思维方式,具有朴素辩证思想,内容包罗万象。其中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革故鼎新与时偕行等思想早已融入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当中。《周易》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价值的取向、民族精神的形成,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周易》的总体哲学思想,而阴阳鱼太极图则是周易文化的典型标志,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黑色鱼代表阴,白色鱼代表阳,黑色当中有个白点鱼眼,白色当中有个黑点鱼眼,代表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交生出万物,这是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
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阴阳鱼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从羑里城正大门上绘有的阴阳鱼太极图,到院内周文王姬昌塑像两侧的太极阴阳两极池;从孔庙大成殿梁柱,到老子楼观台、三茅宫、白云观的标记物;从道士的道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摊;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韩国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玻尔勋章族徽等,太极图无不跃居其上。
这优美的太极图,充满辩证思想,同时也能供人进行数学思维的计算。比如右图正方形ABCD内的图形,来自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正方形内切圆中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关于正方形的中心成中心对称。在正方形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黑色部分的概率是多少这样可以吸引人们进一步了解周易文化,认识到万物都在此消彼长中变化,春夏秋冬、阴晴圆缺、万物雌雄、身体健康,乃至世界和平等,做到阴阳平衡才是最好的结果。
何谓太极八卦
《周易》中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阴、阳二爻符号的基础上的,《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道出了八卦生成的原理,也是宇宙产生的模式。
太极之初是一片混沌,阴阳两仪的出现是事物变化的第一步,阴阳再次组合而生四象是变化的第二步,然后是八卦,每一步生化都是太极生两仪的进一步表现。伏羲氏由此创立了先天八卦,序列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其最基本的类象分别代表:天、泽、火、雷、风、水、山、地。
周文王创立了后天八卦,将八卦两两相重,组成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卦名、卦画、卦辞、爻辞组成。爻的名称叫作爻题,爻题组成了爻辞,共64
×
6=384爻题。对应也有384条爻辞。八卦基础上生成的六十四卦,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
先天八卦: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后天八卦:一数坎来二数坤,三震四巽是中分,五数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周易》中的经典名句
《周易》中有许多经典名句,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采自《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则来自《坤·象》。
关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还有一个故事。据《世说新语》注引《东方朔传》载,汉武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汉武帝诏问东方朔,东方朔说:臣闻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以阴阳气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奔驰者,故钟先鸣。就是说铜是山的儿子,山是铜之母,钟响就是山崩的感应,并说其应在后五日内。过了三天,南郡果山崩,延及二十余里。后遂以铜山西崩,洛钟东应喻事物间的相互感应。正如《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事实上,《周易》中的许多经典语句在今天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如《乾·文言》: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一个君子要具备的四种基本素养:一是爱学习,不断增长知识学问;二是有不明白的要多问,勇于向人请教,才能明辨是非不糊涂;三是要有宽广的心胸,能够接受容纳别人;四是要以仁爱之心对人,对事,对待天下万事万物。这是古人在教我们如何做君子,也是做人、做学问的道理。
其他经典名句也比比皆是。如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乾卦》)、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乾卦·文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乾卦·文言》)、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坤卦·文言》)、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谦卦·象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贲卦·彖传》)、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丰卦·彖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周易·系辞上》),等等。
大学校训中也体现了周易文化。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东北大学自强不息,知行合一,兰州大学自强不息,独树一帜,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安阳师范学院进德修业,博学笃行等,均源自《周易》。
百姓日用而不知
中高考常考到的成语韦编三绝否极泰来见仁见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来自《周易》。可以说,《周易》不仅对高考有影响,而且已通过成语、典故、谚语、警句等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只是平常日用不离道,百姓日用而不知。
据初步统计,出自《周易》或由《周易》衍生出的常用成语、熟语及典故就有120多条(据《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刘洁修编著,商务印书馆1989年)。例如穷则思变、金兰之交、居安思危、谦谦君子、九五之尊、不速之客、虎视眈眈、革故鼎新、物以类聚、数往知来等成语。这些成语充分反映了《易经》对于自然规律、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安邦定国、民族精神等诸多方面的认知。
这些由《周易》衍生出的成语,沉淀千年,饱含着古人的智慧,我们理应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将其发扬光大。
周易文化影响深远
周易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周易》为五经之首,元典中的元典,中国古代1300年科举考试必考内容。唐虞世南说:不读《易》,无以为相。药王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中国历代王朝国号名称及帝王年号,许多源自《周易》,如元朝国号源自《周易·乾卦·彖传》:大哉乾元!唐太宗年号贞观出自《周易·系辞》,取天地之道,贞观者也之意。古今起名字也常会考虑到《周易》因素。古代建筑方位与名称常与《周易》有关,如故宫宫殿名称乾清宫坤宁宫太和殿交泰殿等。
《周易》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国,同样也具有世界影响力。200多年前,《周易》被译介到欧洲,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G.W.Leibniz)看到六十四卦方圆图后,认为图中六十四卦的排列,如果以阳爻代表1,阴爻代表0,一阴一阳的递进程序,刚好与其所创二进位制数学原理相符合,这构成了后来电子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目前,易经在世界上已经有了拉丁语、英语、德语、法语、俄语、日语等多种译本。韩国国旗称太极旗,体现了《周易》思想,中央的太极象征宇宙,蓝色为阴,红色为阳。四个角落的卦为乾、坤、坎、离,分别代表天、地、水、火。由此可见,《周易》的影响是广泛的。
安阳周易文化无处不在。安阳易园,园内处处有周易文化,公园中心湖就建成了阴阳鱼太极湖。马氏庄园家训用的是《周易》中的家人卦。汤阴则建成了周易文化典藏馆。
羑里城是有址可考、有史可查、有物可证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监狱,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
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说:《周易》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由高考试题涉及周易文化,可以窥见国家不断注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如今,每年一度在汤阴举办的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更是促进了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和感情契合。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羑里城,感受千年来的周易文化气息,和周文王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心灵对话,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
羑里城文王广场
羑里城里的自强不息楹联
周易文化典藏馆
羑里城八卦阵
《诗经》——古老民歌里的安阳
诗韵悠悠传千年,经典吟唱永流传。《诗经》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和文字,婉转地述说着古老的故事,动听的旋律敲击着人们的心灵。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它奠定了我国诗歌的基础,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是我国诗歌的生命起点。《诗经》又是一部反映周代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百科全书,特别是代表各地民歌的《国风》,不仅记录了当时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也体现了较强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了解当时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参照。
中小学语文课本里,选录了《诗经》中的很多篇目,高考试卷中能否看到《诗经》的身影呢让我们跟随试卷,打开《诗经》,品诗歌风采,悟智慧人生。
高考聚焦
(2016年北京卷文科综合第12题)
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如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考题解读】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
这道题以地图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认识与理解。题干信息为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初看似乎是从空间角度分析试题,但细读图片可以明确看到其中有邶、卫等地。武王伐纣灭商以后,在殷之故地以朝歌为中心,以南为鄘,以东为卫,以北为邶,分成三个诸侯国,后三者合并为卫地。由此可知,此题实际上还是要首先从图片中的封国名称来确定作品产生的时间,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哪一项与图片隐含的时间相一致。四个选项中A项出自《诗经》,《诗经》所载内容起止时间为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其中《国风》为约15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这些诸侯国所在位置正是图中所显示的各个地域。此题体现了文史不分家的特点。
2022年全国甲卷语文考查了《诗经·卫风·氓》中名篇名句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