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斯文一脉 > 最早中国”为什么在郑州发源和叫响?

最早中国为什么在郑州发源和叫响

华/文



健/图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
我们自称中华儿女,身处21世纪的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那么,现在所说的
中国
中华
中原
这些称呼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最早中国为什么在郑州发源和叫响
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来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穿越历史烟云,试图破译最早中国的文化密码。正是在这里,郑州先民确立了天地之中的概念,产生了以中为特征的文明,在数千年的历史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测天量地确立天地之中
中岳嵩山脚下,夏王朝建都地登封告成镇,坐落着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2010年8月申遗成功的天地之中8处11项历史建筑群之一的登封观星台。这里,是郑州先民确立天地之中和测天量地制定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的地方。
春末夏初,繁花似锦。走进观星台,沿着700多年前建造、有些坑洼不平的青石台阶拾级而上,3000多年前的周公测景台矗立眼前。
在登封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工作多年的安丽介绍,正是在这里,周公利用圭表之法测土深、正日景、求地中、验四时,认定阳城(现登封告成)为天地之中,我们的先祖,在天地之中方圆千里之内,书写了最灿烂的文明序曲。
在古代统治者的意识里,只有居于‘天地之中’,才能无所偏倚地统治天下,从而达到和谐之治的目的。安丽介绍,周王朝取代商朝之后,如何有效地统治殷商遗民,如何在戎狄蛮夷环绕下生存,都是周王朝统治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在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的理念下,周武王派弟弟周公姬旦求地之中,以建王国而阜安万民,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天文测量。
当时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大地南北3万里,与8尺长的日影对照,认定‘影长一寸,地差千里’,即日影相差1寸,两地相距1000里。周公以古传的寻找中心的历法概念,即夏至这一天正午时分,太阳照射下立竿的影子一尺五寸长的地方,地上看不到日影,认为处于大地南北的正中心,为天地之中。经过精密测量,发现只有登封告成符合这一标准,由此认定告成就是天地、宇宙的中心。安丽说。
安丽说,在周王室看来,告成方圆千里之内,都属于天地之中的范围,天地之中的确立,为居中便于号令四方的周成王建都洛邑(今洛阳)提供了科学依据,于是八方之广、周洛为中的区分中心、四边的思想便在古人心中扎根。直至现在,天有心地有胆,天心地胆在告县的歌谣还在登封一带广为流传。
天地之中就这样在西周初期蓬勃而出,并在此后3000多年的时光里对华夏民族产生深远的影响。
天地之中诞生于此非偶然
在文化学者阎铁成看来,告成被认定为天地之中并非偶然,为了生产和生活,郑州人很早就开始了对时空的观察,早在6000年前,生活在大河村的人们,便将自己对太阳、月亮、彗星等天象的观察,彩绘在了自己使用的陶器上,留下了郑州先民观察和利用天文知识的印记,形成了天圆、地方,身在中心的古老宇宙观。
古代嵩山地区四季分明,寒热适中,林木繁茂,禽兽众多,极为适合人类繁衍生息,成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建都于有熊(现新郑),夏、商、周三代建都于嵩山周围,在中国国家文明前2000年历程中,郑州8次为都,时逾千年,完整形成了地理上和心理上的‘天地之中’概念,并影响中国数千年。阎铁成说,伴随着先民在登封告成竖竿测影,还划分出了一年四季,总结制定出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二十四节气。
郑州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涛说,虽然根据现代天文学知识,这种天圆、地方,身在中心的古老宇宙观有其局限性,但先贤们以日影的长短测定四季的变化是有科学道理的,这是农业社会天文发展的初步成果,对于后世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参考意义,唐代僧一行、元代郭守敬都以此为基础,修订历法,
影响至今。
唐代僧一行在告成复制了周公当年建立的八尺表,验证一年四季和二十四节气,制定了影响深远的《大衍历》。元代郭守敬在周公测影处建立观星台,用观测数据编制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与现时通用的阳历时间仅差26秒,却足足提前了300年,这也再一次验证了先人当年立竿见影观测天象划分的一年四季和二十四节气古老历法的合理和准确。
如今,站在郭守敬700多年前建造的观星台前,望见长31米的量天尺笔直延伸,让人不禁对周公、郭守敬的测影场景心驰神往。他们的智慧穿越千年,仍然熠熠生辉。安丽介绍,观星台至今仍然能正常观测使用,一年四季,随着日光的推移,表影将洒在量天尺的不同位置
。望着尺上的春分夏至等节气的刻度,参观者无不深深折服于先贤的智慧。
中国中原之谓源于郑州
中国之所以被称作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被称为中华民族,河南之所以被称为中原……这一切都和郑州有关。
阎铁成介绍,早在黄帝时期,黄帝所在地便被称为中央土,此后,大禹建立的夏王朝在郑州的王城岗、新砦,洛阳的二里头等地立都,这里是夏王朝统治的中心,后人在谈到夏王朝时便称夏为中国。到了商朝,商朝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商,《史记》载:殷,中地。
随着夏、商、周王朝在嵩山地区立都建国,郑州地区人们的天地之中宇宙观得到其他地区人们的认同,以郑州地区为核心的天地之中区位得到各方确认,郑州人居住所在的标志竿成为郑州地区中的标志并演化为汉字象形文字的中。
自此,郑州地区开始被人们称为中中土中央,以郑州地区为核心的区域开始被人们称为中州,以中州地区为核心的区域开始被人们称为中原,而在天地之中中土中央中州中原建立和存在的国家被人们称为中土之国、中原之国、中央之国,简称中国。
地理区位上的中国
概念,早在西周时期即已形成。阎铁成介绍,3000年前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何尊上的铭文,把到嵩山地区来称为宅兹中国。这是区位意义上的中国一词首次出现在文献中。
春秋战国时期,地理‘中国’的概念在人们心中已十分明确,并且明确了其所在,即以今天郑州嵩山为中心,东起开封、西到洛阳的区域。郑州人的古老宇宙观自此开始转变为地理概念,地理上的‘最早中国’由此诞生。阎铁成说,随着夏、商王朝在郑州地区的连续建都和一统天下,地理上的最早中国概念演变为政治概念,人们将夏、商王国以及继承了其政治衣钵的后世国家以中命名,称为中国中央政权,政治上的最早中国就此形成。
影响中华民族数千年
漫步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走进这些体现天地之中古老宇宙观的天文建筑、教育建筑、宗教建筑,会真实地感受到中华独特的宇宙观和审美观,体会到天中观念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上得到了无限深化和延伸。
刘涛认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天地之中概念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政治、军事、建筑、哲学、宗教、文化、民俗等各个方面,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世方式,乃至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阎铁成说,人们对中的认同和崇拜可谓登峰造极,时令以天地之中为基准,建筑以对称中轴为核心,治国讲究中道,做人讲究中正,争霸更是以得中原者得天下为战略,儒家倡导的中庸思想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被中国人奉为圭臬。
如今,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庸之道其实依旧有其积极意义。中庸那种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圆熟老到、宽恕留余的理念,蕴藏着无穷的智慧,造就了中华民族稳健笃实、内敛自持的品格,造就了知足常乐、宽恕留余的处世之道。
我们的建筑也多以中轴线为基准,绕中而建,讲究对称铺排,秩序井然,观之赏心悦目,富有独特之美。
今天的河南人,很少说行可以,偏爱说中,在许多艺术作品和社交活动中,中字简直成了河南人形象的化身。
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今天的郑州,仍是交流融通、商业活动的中心,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新征程上奋楫扬帆。
…………
中,这个发轫于郑州,原初带有神秘色彩的天文学概念,后来逐渐演进为地理学概念,继而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深深融入政治、伦理、道德等规范当中,也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根植于人们的内心深处。
尽管随着岁月流转,天中观念已经成为历史,但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天中。在世界文化的大交流、大撞击中,每一种历史文化都要在撞击中进行扬弃。闪烁着5000年光辉的中原文化,更要在文化冲撞中燃烧杂质,融合新风,再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