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母职罚单:肉身契约 > 第一章

第一章:误入深渊
我叫林晓,24岁,新闻传播专业毕业,梦想是成为一名揭露真相的记者。可现实总爱跟梦想对着干,毕业半年,我连份像样的实习都没找到。银行卡余额只剩三位数,房租像催命符一样按月逼来,父母还在老家等着我寄钱回去。就在我快要崩溃的时候,一个招聘广告像救命稻草一样跳进我的视线。
高薪诚聘文案策划,月薪一万起,工作轻松,环境优越。地址就在我租的破旧小屋附近,步行不过十分钟。我盯着屏幕,心跳得像擂鼓。一万块对我这种连泡面都快吃不起的人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面试安排在一家装修豪华的写字楼,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前台小姐姐笑得像广告模特,指引我上了五楼。面试官是个叫Lisa的中年女人,西装笔挺,眼神却冷得像冰。她翻了翻我的简历,问了几个问题:抗压能力怎么样能吃苦吗我一一回答,尽量让自己看起来靠谱。结束时,她让我回去等通知。
第二天,电话来了。Lisa的声音平静得像在报天气:林晓,恭喜你被录用了。明天九点上班,带上身份证和银行卡。我高兴得差点尖叫,完全没多想为什么这么顺利。毕竟,生活已经够苦了,好运偶尔光顾一下,好像也没什么不对。
第二章:诡异的天堂
第一天上班,我发现公司叫天恩咨询,名字高大上,办公室更是气派:落地窗、绿植、空气里飘着淡淡的香水味。同事大多是年轻女孩,个个打扮精致,像时尚杂志里走出来的。我有点自卑,觉得自己土得像刚从乡下进城,唯一一件像样的衬衫还是借钱买的。
我的工作很简单:写宣传文案、整理客户资料、接听咨询电话。Lisa告诉我,公司做高端生育服务,帮助有需要的人实现家庭梦想,技术先进,资源优质。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想可能是试管婴儿或领养咨询之类。
同事们对我挺友善,尤其是隔壁桌的小美,二十出头,笑起来有两个酒窝,总爱分享她买的奶茶。她说这里的福利好得离谱:高工资、下午茶、团建旅游、节日红包。我越听越觉得捡到宝,心里的不安渐渐被喜悦掩盖。
但没过几天,我开始察觉不对劲。客户资料语焉不详,只写着客户A客户B,连性别年龄都没有。Lisa每次让我整理资料,都会冷冷地叮嘱:别问太多,做好自己的事。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一份合同,标题是代孕服务协议,费用高达七位数。我愣住了,心想:代孕这不是违法的吗
我偷偷问小美,她笑嘻嘻地摆手:别瞎想,咱们就是做咨询,牵线搭桥,具体的事有专业团队。她说得轻巧,可我心里却像被什么堵住了,隐隐觉得不对。晚上回家,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脑海里全是那份合同上的字眼。
第三章:离谱的客户
工作一个月后,我开始接触更多业务。有一次,Lisa让我接待一个客户,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穿着名牌,气场像个女王。她一坐下就直奔主题:我要个男孩,健康聪明,最好长得像某个明星。我傻了眼,以为自己听错了。她却一脸理所当然:钱不是问题,半年内我要结果。
我手足无措,硬着头皮记下她的要求,回头汇报给Lisa。Lisa听完,面不改色:这种客户很常见,满足她们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我忍不住问:这……合法吗Lisa冷冷地看了我一眼:林晓,你还年轻,别给自己找麻烦。
从那天起,类似的需求接踵而至。有人要求孩子必须是天蝎座,有人指定要双胞胎,还有人提出定制基因,希望孩子继承某位名人的长相。我越听越觉得荒唐,像是掉进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梦境。这些客户财大气粗,语气里透着对金Money的绝对自信,仿佛只要钱到位,连人性都可以买卖。
更离谱的是,公司内部的运转让我瞠目结舌。一次加班,我听到Lisa和一个男人在争吵,男人声音低沉,充满威慑力:利润必须翻倍,那些女孩得管好,别让她们闹事!我躲在隔间里,大气不敢出,心里翻江倒海——那些女孩是谁为什么会闹事
好奇心像虫子一样啃噬着我。我注意到,公司地下室有个区域,平时锁着门,标牌上写着休息室。有一次送文件,我看到几个年轻女孩从里面出来,脸色苍白,眼神空洞,穿着统一的白色衣服,步伐缓慢,像行尸走肉。我问小美那是什么地方,她支支吾吾地说:员工宿舍,住的是外地来的同事。
我越想越觉得不对,决定找机会一探究竟。
第四章:地下室的秘密
机会来得突然。那天公司组织团建,同事们去KTV嗨歌,我谎称肚子疼留下来。趁保安不注意,我溜到地下室,找到那扇休息室的门。门锁很简单,我用发卡鼓捣几下,竟然开了。
推开门,一股潮湿的霉味扑鼻而来。里面是个狭长的走廊,两侧是小房间,门上挂着号码牌。我推开一扇门,差点惊叫出声——房间里摆着简陋的单人床,床边是医疗器械,墙上贴着孕检报告。一个女孩躺在床上,肚子微微隆起,眼神呆滞地盯着天花板。
我脑子一片空白,腿软得差点跪下去。这不是宿舍,这是……代孕的生产车间!那些女孩,那些被锁在这里的年轻生命,竟然是公司真正的商品!
data-fanqie-type=pay_tag>
我强忍恐惧,拍了几张照片。正准备离开,身后传来一声冷笑:林晓,你胆子不小啊。我猛地回头,是Lisa,身后跟着两个保安。她脸上的笑容让我毛骨悚然,像猎人看着落网的猎物。
我被带到Lisa的办公室,她没急着责骂,而是慢条斯理地泡了杯茶:晓晓,你是个聪明女孩,但聪明人得学会装糊涂。你以为你拍的照片能改变什么这行水深得很,上面有人罩着,你斗不过的。
我咬牙反驳:你们这是犯法!那些女孩是人,不是工具!Lisa冷笑:人她们签了合同,拿了钱,自愿的。你呢你的工资不也是从这里来的你有什么资格指责
我哑口无言,胸口像被堵住,喘不过气。她说得对,我的工资,我的安稳生活,不正是建立在这些女孩的痛苦之上吗
第五章:烧脑的阴谋
那天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我想辞职,可现实像一张网,房租、债务、父母的期望……我连离开的勇气都没有。Lisa还警告我,如果我敢泄密,不仅是我,连家人都会有麻烦。
但那些女孩的眼神像针一样刺在我心里。我开始偷偷帮她们,塞点零食,帮她们寄信给家人。有一个叫小雅的女孩,十八岁,初中没毕业,被中介骗到这里。她哭着说:我签合同时不知道要做什么,只知道能赚很多钱。我不想生这个孩子,可我没得选……
我听着,心如刀割。我决定暗中搜集证据,合同、录音、照片,凡是能证明公司罪行的,我都小心保存。我知道这很危险,但如果什么都不做,我怕自己会恨自己一辈子。
就在我以为自己摸清了公司的底细时,事情开始变得诡异起来。一次整理资料,我发现一份客户名单,上面有个名字让我愣住了——林晓。不是同名同姓,就是我!后面还标注了观察对象和一串日期,日期从我面试那天开始。
我头皮发麻,心跳得像要炸开。难道我从一开始就被公司盯上了他们为什么要观察我是巧合,还是……我不敢往下想。
更离奇的是,我开始收到匿名短信,内容只有一句话:别信任何人。发件人号码每次都不同,查不到来源。我怀疑是公司内部有人在警告我,但也可能是陷阱。我不敢告诉小美,怕连累她,只能独自承受这份恐惧。
一天晚上,我加班到很晚,办公室只剩我一个人。突然,电脑屏幕黑了,跳出一行血红的字:你知道的太多了。我吓得差点尖叫,赶紧拔掉电源,可那行字像刻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
第六章:双重身份
恐惧让我开始怀疑一切。我甚至怀疑小美是不是公司派来监视我的。毕竟,她对我太热情了,热情得有点不自然。我决定试探她,假装不经意地提起地下室的事,观察她的反应。她愣了一下,然后压低声音说:晓晓,别再查了,太危险了。我……我也知道一些事,但我不敢说。
她的眼神让我相信她不是敌人。我把匿名短信的事告诉她,她皱着眉说:这不像Lisa的风格,她更喜欢直接威胁。可能是公司内部有派系斗争,有人想利用你。派系斗争我一个刚入职的小文员,怎么会被卷进这种事
小美告诉我,公司背后有个更大的组织,代孕只是冰山一角。他们还涉及基因编辑、器官交易,甚至更黑暗的生意。Lisa只是个中层,真正的老板从不露面,只通过加密通讯下达指令。小美说,她无意中听到过Lisa和老板通话,老板提到一个实验计划,似乎和某些客户的孩子有关。
我越听越觉得像在听科幻小说,可那些女孩的遭遇又让我不得不信。我问小美:那我呢为什么名单上有我的名字她摇摇头:我不知道,但你最好小心,可能你有什么他们想要的东西。
那天晚上,我翻看了自己的简历和面试记录,试图找出线索。突然,我想起了面试时Lisa问过我一个奇怪的问题:你的家族里有没有遗传病当时我没多想,只当是常规问题。现在回想起来,她问得太刻意了。
我开始怀疑,我的入职不是偶然,而是公司精心设计的局。他们需要我,不仅是因为我是个好用的文员,还因为我身上有某种价值。可那是什么我只是个普通人,父母是小城市里的工人,家里连个像样的存款都没有。
第七章:真相的裂缝
为了弄清真相,我决定冒险一搏。我伪装成客户,联系了一个公司内部的高级顾问,套取信息。顾问是个油嘴滑舌的男人,以为我是土豪,滔滔不绝地介绍他们的服务。我假装感兴趣,问他能不能定制孩子的基因。他笑得暧昧:当然可以,只要您提供样本,我们甚至能让孩子继承您的全部特征。
我追问:样本什么样本他顿了一下,似乎意识到说漏了嘴,赶紧打哈哈:就是常规的血液、DNA之类,具体您不用操心。我挂了电话,心里却像被雷劈中。样本难道他们想要我的
DNA
我开始回忆入职后的细节。体检时,公司强制抽了我的血,说是入职常规检查。当时我没多想,现在却觉得那可能是他们收集样本的手段。可他们要我的
DNA
做什么克隆基因实验还是更疯狂的事
我把怀疑告诉小美,她建议我查查公司的数据库。趁着周末值班,我偷偷溜进
Lisa
的办公室,用她留在桌上的
U
盘破解了电脑密码。数据库里有一份加密文件,文件名是基因库。我花了整整一夜才解开,里面的内容让我毛骨悚然。
文件记录了一批特殊样本,每个样本对应一个代号和一串基因序列。我的名字赫然在列,旁边标注着高匹配度和实验候选。更恐怖的是,文件提到一个复制计划,目标是通过代孕技术复制特定基因序列,制造完美个体。
我终于明白了,公司不仅在做代孕,还在秘密进行基因实验。他们利用那些女孩作为容器,试图制造出符合客户需求的完美孩子。而我,可能是因为某种罕见的基因序列,被选为实验对象。
第八章:迷雾中的背叛
真相像一把刀,割开了我对世界的最后幻想。我知道,继续待在公司等于自投罗网,但我也不能就这么逃跑——那些女孩还在地下室受苦,小雅的眼神还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我决定放手一搏,摧毁这个罪恶的帝国。
我和小美制定了计划:搜集证据,匿名寄给媒体和警方。为了安全,我们用了公共邮箱和加密软件,还特意伪装了
IP
地址。我把数据库文件、合同、照片、录音全部整理好,分批寄出。寄出那天,我和小美抱在一起,哭得像两个傻子。
但就在我以为胜利在望时,事情再次偏离了轨道。寄出证据的第二天,我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里面只有一张照片——是我和小美在咖啡店密谈的画面。邮件附了一句话:背叛的代价,你承受不起。
我吓得手脚冰凉。有人在监视我们!更可怕的是,我开始怀疑小美。她是唯一知道计划的人,如果她背叛了我,那一切都完了。我试探着问她有没有跟别人提过我们的计划,她矢口否认,眼神却有些闪烁。
我决定独自行动,暂时不告诉她任何进展。我联系了一个老同学,他现在是记者,愿意帮我把证据交给可靠的媒体。但就在我准备把U盘交给他时,他突然失联了,电话关机,微信不回。我心慌意乱,觉得事情越来越不对劲。
与此同时,公司内部的气氛也变得诡异。Lisa开始频繁召集高管开会,保安巡逻的次数多了起来。我甚至有种错觉,好像每个人都在盯着我。一次下班,我发现自己的抽屉被翻动过,里面的一份证据复印件不见了。
我开始怀疑,这一切是不是一个更大的圈套。也许从我收到第一条匿名短信开始,我就被引诱着一步步走进陷阱。公司的真正目的,可能远比我想象的更复杂。
第九章:人性的深渊
在恐惧和猜疑中,我认识了另一个女孩,小雯。她是地下室的一员,十九岁,性格倔强,眼神里总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她偷偷告诉我,她们并不是完全自愿的。很多人是被中介以高薪工作为诱饵骗来的,签了合同才发现根本没有退路。有的女孩试图逃跑,但都被抓了回来,手段残忍得让人不寒而栗。
小雯还告诉我,她无意中听到保安提到一个终极计划,似乎和某个神秘客户有关。这个客户不仅想要一个完美孩子,还要求孩子具备某种特殊能力,比如超高智商或抗病体质。公司的基因实验,就是为了满足这个客户的需求。
我越听越觉得毛骨悚然。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代孕,而是在挑战伦理的底线,试图扮演上帝的角色。我问小雯:你为什么告诉我这些你不怕我告密她苦笑:怕有什么用我们早就没退路了。你不一样,你还有机会出去,替我们说句话。
小雯的话让我下定决心,无论如何,我都要让真相大白。我重新整理了证据,换了个更隐秘的方式寄出。这一次,我直接联系了一个国际人权组织,附上了详细的说明和证明材料。
与此同时,我开始调查那个神秘客户。我通过数据库的线索,找到了一些零碎信息:客户代号是Alpha,IP地址指向一个海外服务器,交易金额高达九位数。我试着追踪IP,但很快就被防火墙挡住,差点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就在我一筹莫展时,小美突然找到我,哭着说她被公司威胁了。原来,她的一个亲戚被公司控制,逼她泄露了我们的计划。我既愤怒又无奈,明白她也是受害者。我们决定联手,假装顺从公司,暗中寻找机会。
第十章:破局
机会终于来了。公司计划了一次客户见面会,邀请了包括Alpha在内的几个大客户。Lisa让我负责接待,可能是想试探我有没有完全屈服。我抓住这个机会,偷偷在会场安装了微型录音设备。
见面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Alpha。他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西装革履,气质阴沉,眼神像鹰一样锐利。他和Lisa的对话让我心惊肉跳,他们不仅谈到了基因实验,还提到了一个全球网络,似乎公司只是这个网络的一个分支。
录音成功后,我立刻把文件传给了人权组织。几天后,网上爆出了代孕黑幕的新闻,这次直接点名了天恩咨询。警方突袭了公司,Lisa和几个高管被带走,地下室的女孩被解救。
但我知道,这只是冰山一角。代孕产业链盘根错节,牵涉的利益太大,绝不会因为一家公司倒闭就消失。那些女孩被解救后,有的回了家,有的却因为身体和心理的创伤,迟迟走不出阴影。小雅给我写过一封信,说她回到了老家,种了块菜地,虽然日子苦,但终于觉得自己像个人了。小雯则选择了去NGO工作,帮助更多像她一样的女孩。
至于我,我辞了职,回了老家,用攒下的钱报了个培训班,准备重新开始。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为记者,但我知道,我再也不会对不公沉默。
第十一章:尾声
回想这段经历,我常觉得自己像误入了一场荒诞的梦。代孕、基因实验、人性……这些词在我脑海里翻滚,提醒我这个世界的复杂和残酷。但我也看到了希望,那些愿意站出来的同事,那些坚持抗争的女孩,还有那些素不相识却愿意伸出援手的陌生人。
人性有裂缝,但光总会从裂缝里透进来。
后来,我听说警方顺着线索挖出了更大的犯罪网络,涉及多个国家和组织。Alpha被国际刑警通缉,但据说他早已销声匿迹,留下的只有一串无法追踪的加密账户。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改变了什么,但我至少做了一件事——让真相见光。
生活还在继续,我学会了在裂缝中寻找光,也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与这个复杂的世界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