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云麓词心录:白云着 > 第60章 砚田耕岁月,铁骨铸诗魂

云麓词心录·:砚田耕岁月,铁骨铸诗魂
立冬后的清晨,寒风卷着细雪掠过厂区的烟囱。煜明裹紧深蓝色工装,指尖摩挲着口袋里的《白香山诗集》,快步走向车间。晨雾中,机械臂有节奏地起落,轰鸣声与他心中默诵的“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奇妙共鸣——那些蛰伏在诗句里的生命力,竟与眼前蓬勃运转的现代化生产线生出某种隐秘联结。
作为技术骨干,煜明正负责攻克新型设备的调试难关。图纸铺满桌面,他却总在深夜灵感乍现时,在边角空白处写下即兴诗句。当。莫叹营营皆俗务,心宽何处不沧浪。”
这些诗稿被他工整地抄在工作笔记本里,渐渐成了独特的“管理日志”。在季度总结会上,他引用自创的“欲筑高楼先固本,当凭细节见真章”来强调质量管控,让枯燥的会议多了几分诗意。员工们私下议论:“咱们厂长的讲话稿,竟比某些文人的文章还耐读。”
朋友叶尘偶然得知煜明在管理中融入诗词,特意送来本《智囊全集》:“古人的管理智慧都藏在典故里,你这写诗的脑子,准能琢磨出新花样。”受此启发,煜明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转化为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厂区设立“职工意见墙”,还把白居易“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的济世情怀落实为员工福利改善计划。
一个暴雨倾盆的深夜,煜明接到车间电路故障的紧急电话。他冲进雨幕时,怀里还揣着本《剑南诗稿》。抢修现场,雨水混着汗水模糊了视线,他却在配电箱前吟出:“风狂雨骤夜深沉,抢险何辞汗满襟。愿化光明千万缕,照他生产到如今。”这句诗后来被工友们写在车间宣传栏上,成了大家心中最温暖的力量。
被提拔为生产主任那天,煜明在办公室书架上专门辟出一格,陈列与工作相关的诗词典籍。《天工开物》与《唐诗三百首》并肩而立,形成奇妙的文化景观。他常对年轻技术员说:“你们看,宋应星写‘贵五谷而贱金玉’,和李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讲的都是务实求真的道理。”
某个雪后的清晨,煜明站在厂区最高处俯瞰全景。高耸的烟囱吞吐着白烟,自动化车间的玻璃幕墙映出朝霞,运货的卡车在雪地上蜿蜒出黑色的轨迹。他掏出钢笔,在工作日志扉页写下:“铁臂凌云起,银蛇绕厂行。诗心融匠意,风雪铸峥嵘。”远处传来设备启动的轰鸣声,与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共同谱写出新时代的工业诗篇。
下班时,他特意绕道去了市图书馆。古籍区的老位置上,那位书画院的老者正在批注《杜工部集》。煜明恭敬地递上自己整理的《工业诗词札记》,老者翻开泛黄的纸页,读到“钢花绽处星河灿,汗水浇成岁月香”时,眼中泛起泪光:“好啊!你这是用现代工业的筋骨,撑起了古典诗词的魂魄!”
暮色渐浓,煜明走在回家的路上。街边橱窗的霓虹与天上的星子交相辉映,他想起一位名人的话“诗从生活出”,忽然明白:那些在车间挥洒的汗水、在管理岗位熬过的长夜、在困境中迸发的灵感,早已化作最动人的诗句,镌刻在时代的卷轴上。而他,仍将以笔为犁,在生活的砚田里深耕不辍,让诗魂与匠心,在这片热土上永恒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