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7章 不平凡经历(中)

    宴会厅是由里外两个大开间组成。

    外间正中,居坐一位慈眉善目、头发全白的老太太。

    穿了一件绣满“寿”字的红色外衣。

    冯滔就站在老人身后,显然,这位老人就是今天主角,冯滔母亲,老寿星。

    大厅内人头攒动,张灯结彩,处处彰显着喜庆气氛。

    厉元朗站在宾客最后面。

    却仍然能够看见,来宾中不少熟悉面孔。

    而且,这些人各个身份不凡。

    开餐之前,第一个环节,就是亲属和来宾向老寿星祝寿。

    还要拿出寿礼,送上祝福。

    厉元朗手里拎着一个普通纸袋。

    这让刻意站在他身旁的廉明宇,有了不同感觉。

    别看两人见面时,并未展现出特殊关系。

    可终究相识数年,私下里还有联系。

    每年一次的交往谈心,也没断过。

    前不久,谷雨在西原省失联,廉明宇出面帮助,这份情,厉元朗一直没忘。

    可以说,就目前而言,他与廉明宇的关系比较复杂。

    有合作,也有竞争。

    属于竞争中合作,合作中掺杂竞争。

    说他们是朋友吧,有点牵强。

    是对手吧,也不完全合适。

    廉明宇看到厉元朗拎着的寿礼,不免有些诧异。

    从外观上,看着太过普通了。

    怎么说,能够有机会参加寿宴,已是天大恩赐。

    谁不想趁此机会,拿出最好的东西,哄老人家开心,从而给冯滔留下好印象。

    但厉元朗此举,却让廉明宇看不明白了。

    于是,偷偷凑近厉元朗,小声问他:“元朗,你拿的什么?”

    言外之意,可别到时候出洋相,成为别人笑柄。

    这还是其次,主要是引起冯滔不悦,那可就麻烦了。

    厉元朗微微一笑,故弄玄虚的回应道:“暂时保密,等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廉明宇没再深问下去,反正该提醒的他已经尽力了。

    况且,现在想改也来不及。

    厉元朗的注意力,始终停留在宾客们送的礼物上。

    他发现,大多数人送的是字画。

    品极高的,送的是自己亲笔。

    低一些的,也都是当代有名的大师墨宝。

    之所以是当代大师,规避了古董范畴。

    如此一来,既彰显贵重,又不违反规定,也能让冯滔心安理得收下。

    老太太一波接一波的接受祝福和寿礼,笑容满面,也回送礼节性的感谢。

    冯滔替母亲打点,介绍来宾身份,替母亲回敬感谢词语。

    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因为厉元朗的身份偏低,他排在最后一个。

    在他之前的好几名,是廉明宇。

    他别出心裁,没送名人字画,而是一件雕工精美的老太太坐像。

    惟妙惟肖,笑容可掬,非常逼真。

    看得出,廉明宇的确下了工夫。

    这种雕艺的水准,数一数二,绝对是出自这个行业高人之手。

    眼见老太太爱不释手,仔细观看半天,连声说了三个“好”。

    而冯滔却对坐像的材质产生疑问,“明宇同志,这东西用什么做的?”

    廉明宇胸有成竹的回答,“这是我们西原本地特产的一种玉石。看着晶莹剔透,玉质不错。却因储藏量丰富,市场价值方面普遍偏低。”

    “今年,省里将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争取提高其知名度,打造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产业链,让这种独特的玉石能够走出西原,走向全国,甚至迈向世界。”

    “一来可以提升地方经济,二来也能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我们西原的文化特色。”

    冯滔听后,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对廉明宇这一举措的认可,“明宇同志考虑得很周全,地方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确实能为地区发展带来新的活力。这份礼物既体现了心意,又有实际的意义,很不错。”

    得到冯滔的赞许,廉明宇脸上浮现出谦逊的笑容,“多谢您的肯定,这也是我们西原应该做的,希望能借此机会,为老人家添一份喜气,也为我省能够打出名气,免费做个广告。”

    冯滔笑呵呵的点了点头,算是对廉明宇的表现,给予很高肯定。

    随后,廉明宇退到一旁,将位置让给了后续的宾客继续祝寿。

    而厉元朗站在一旁,心中暗想,廉明宇此举确实高明,既送了贴合心意的礼物,又巧妙地提及了地方发展,为西原做了宣传,还赢得了冯滔的好感。

    他不禁开始期待自己准备的寿礼,在冯滔和他母亲面前会有怎样的反响。

    终于,轮到厉元朗上前了。

    他稳步走到老寿星面前,微微躬身,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说道:“老寿星,祝您福寿金州,笑口常开。”说着,便将手中的普通纸袋递了上去。

    这一举动,让周围不少人都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冯滔接过纸袋,正要打开查看,厉元朗却开口说道:“冯滔同志,这份礼物有些特别,它承载着一段特殊的情谊。老寿星自小父母双亡,靠着全村人的施舍才得以生存,后来投身队伍有了今天。我想,这份礼物所代表的意义,老寿星一定能体会得到。”

    冯滔听后,动作一顿,目光中多了几分好奇,随后缓缓打开了纸袋。

    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从纸袋内拿出一个盒子。

    盒子外观和纸袋一样,非常不显眼,甚至与外面买的地摊货有些类似。

    不仅冯滔的眼神中充满失望,就连在场其他人都觉得,厉元朗送礼态度有问题,简直是在敷衍。

    而站在冯滔旁边不远处的盛良醒,更是忍不住瞄向厉元朗,神色中满是担心。

    对于这一切,厉元朗并未展现出任何慌乱。

    反而踌躇满志,好似全在掌握之中。

    很快,带着白手套的工作人员打开纸盒。

    竟是一件满是绣着“寿”字的红色衣服。

    只是不同于老太太穿的那件,这件衣服是由好些个方形或者长方形的红布,不规则的缝制一起。

    展开一看,就是一个补丁挨补丁的百家衣。

    这么说还算好听,因为给人第一印象,不就是个乞丐服吗!

    衣服一亮相,在场众人全都哑然失色。

    任谁都没想到,大喜之日,厉元朗竟然送一件破烂货。

    这不是故意制造难堪场面,让冯滔母亲难堪,也让冯滔下不来台吗?

    就在大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对厉元朗的举动表示不解和质疑的时候,冯滔母亲却在工作人员搀扶下,缓缓站起身来。

    她那双历经沧桑却依然明亮的眼睛,此刻正紧紧盯着那件百家衣,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她慢慢伸出手,轻轻抚摸着那粗糙却充满温情的布料,仿佛在感受着每一块补丁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和情感。

    “这……这是百家衣啊!”老寿星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充满了感慨,“我小时候,也穿过这样的衣服。那时候,村里的人家都不富裕,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这件衣服,让我想起了那些温暖的日子,想起了那些淳朴善良的乡亲们。”

    说着,老寿星的眼眶微微泛红,她抬起头,看向厉元朗,目光中充满了感激和认可,“孩子,你这份礼物,我收下了。它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份珍贵的情谊,一份对过去的怀念,一份对人间真情的珍视。”

    等老人家感慨完毕,厉元朗向她、以及冯滔和在场众人,详细解释这件衣服的来由。

    他说:“老寿星,您老睿智。这件衣服,是由三十二块手工绣制的‘寿’字组成。所有参与绣制的人,全部来自于望崖村……”

    “你说什么?望崖村?”老人家瞪大双眼,面露惊讶之色。

    “是的。”厉元朗重重点头,“望崖村是您老的老家,您离家时,全村当时共有三十二户人家。”

    “因为年代久远,该村原有村民的后代,基本上已搬离此地。我通过寻找,终于在国内还有国外,将这三十二户的后人全部找到。”

    “恳请他们每家绣一块有‘寿’字的红布,然后收集到一起,缝制出这件衣服,我给它起名为‘恩寿装’。”

    此言一出,老太太顿时惊得目瞪口呆,浑身禁不住哆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