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宣政殿,太后唤来贴身宫女,“你去把这事告诉柳大人,再怎么也得让他知道该恨谁。
”宫女闻言点了点头,匆匆离去。
将军府内白烛常明,赵佑宜一身缟素跪于堂屋中,麻木地烧着冥纸,泪早已流干,目光落在早朝后不断前来的大臣及家眷,或许是兔死狐悲,虽然有所谓谋逆的罪名,但流言一出,便有不少人前来吊唁。
赵佑宜礼貌地朝家中相交的长辈行礼道谢,在他们的安慰下故作不知所措地流泪,再拿出帕子掩面哭泣咳嗽。
一套连招下来,堂中人皆心生怜悯,赵氏女不过二八年华,死了兄长,家中无人照拂,外祖又远在江州行商,皇帝想强娶,太后想她替公主嫁蛮族,真是可怜,将军年纪轻轻上战场、用性命挣军功不就是想给幼妹一个庇护,没想到鸟尽弓藏,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堂中人渐渐散去,他们除了安慰一两句也无法多做些什么,皇帝想娶的人无人敢娶,除非赵氏女一不做二不休绞绞了头发当姑子去,或是干脆划了自己的脸,皇帝好色,想来也不会要一个容貌已毁的孤女。
赵佑宜自然知道他们怜悯的眼神中暗含的意思,这两个法子她自然也想过,只不过这样如何替阿兄洗清冤屈?今早她又派赵伯去暗中联系军中人可信之人,赵家军虽忠君但不是愚忠,这种事军中将领自然不可能置之不理,但阿兄为人谨慎,此次身亡,怕是军中早有叛徒,所以她也不敢明目张胆联系求助。
若是能假死脱身,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她大可以靠赵氏在军中的影响力煽动舆论让将士与君王离心,这是君要臣反,臣不得不反。
只是她身为女子,怕是很难取得他人信服,不过这事虽难,但她向来迎难而上,早年她也偷偷随兄长上过战场,并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阿兄曾言她的智谋与武功不在他之下,她又何必妄自菲薄?思索良久,她现在能做的只有摆出无辜的病弱孤女的样子拖延时间,至于兄长信中所言之人……他人终究不可靠,若是能利用一二自然是好,若是不能,她也不是无路可走。
又有一批人前来吊唁,赵佑宜抽出新的帕子开始掩面哭泣,时不时咳嗽一两声,她年幼且自幼体弱,看上去格外单薄惹人怜惜。
“赵妹妹。
”女子见她哭得伤心连忙靠过去扶住她,“你莫要太过伤心,人死不能复生,你阿兄也不希望看到你这样啊!”此人是赵佑宜的闺中密友,姓顾名琦玉,是兵部尚书之女,两家世代相交。
赵佑宜见到她心中陡然卸下些许防备,眼泪也真心不少,“顾姐姐……”顾琦玉又是拍背又是抚头,她只是官家小姐,无法为赵佑宜做些什么,如今这场面……她去求过父亲,希望父亲看在两家世代交好的情分上想方设法庇佑赵佑宜一二,可父亲只是叹息摇头,能庇佑赵佑宜的方法无非就是让顾氏子弟娶她,最好的人选便是顾琦玉的兄长顾泽玉,但若是娶了赵氏女,顾泽玉未来的仕途又该如何?顾泽玉站在不远处看着靠在妹妹怀里的少女,他对赵家妹妹自然是有倾慕之意的,毕竟两人算得上青梅竹马,他也早就想好,待他考取功名便向赵兄提亲,只是……顾泽玉的目光落在灵堂的丧幡之上,天不遂人愿。
一波又一波的人前来吊唁,安慰一两句后离去,赵佑宜感觉自己都快哭得缺水了,用眼神示意小晴去拿茶水来。
饮过茶水再用过午膳,来的人已经不多了,赵佑宜扶着柱子看着满天飞雪,目光似明似灭。
马蹄声再次响彻耳畔。
赵佑宜的目光不由得望向府门外,不知是谁如此急切地在京中疾驰?将军府的大门丧幡在风雪中飘摇,一人孤身骑马而来,雪白大氅与雪天融为一体,墨色骏马高鸣,少年翻身下马奔来。
他高束的墨发因长途跋涉染上白雪,雪化了,鬓角湿透,步履之间英姿飒爽,少年面容俊朗,犹如高悬之月,剑眉星目,飞眉入鬓,好似天神降临。
神京常年冰雪难融,日头更是少见,可在楚禅隐犹如神兵天降之日,神京的天也有了一瞬晴。
赵佑宜目光落在他焦急的神色上,不知是阿兄的好友还是军中之人,不过看这装扮,前者可能性更大。
少年踏入将军府,步伐焦急,直奔她而来,却在三步之外停下,目光停留在她脸上,看过一眼却移开了目光。
赵佑宜不明所以,直起身想行礼询问。
少年开口了,声音清越动听,直击心灵,“赵表妹,我是楚怀琮,你阿兄挚友。
”楚禅隐,字怀琮,年十八,先楚王嫡次子,自幼随父抵御梁国镇守国门,年少成名,战功赫赫,十五岁父兄接连身亡,因军功承袭王位,人称小楚王。
赵佑宜幼时见过他几面,只不过时隔多年,早已印象模糊,她想起阿兄信中所言,福身行礼,思索之间决定将王爷换为更显亲近的表哥,“见过琮表哥。
”楚禅隐没怎么和女子接触过,再看这赵表妹眼圈通红,病弱西子的模样,连声音都不自觉轻了几分,“表妹不必多礼,我与念陵兄情同手足,你日后便是我的亲妹妹,我收到念陵兄的信便日夜兼程而来,只是……”他的未尽之言,赵佑宜自然懂得,只是弗州距神京太远,哪怕马不停蹄也要四五天的路程,阿兄怕是在遇袭的头一日便去信楚禅隐,信到楚禅隐手里怕是也需要一两日。
赵佑宜忍着眼泪再行一礼,“谢过琮表哥。
”“不必,我先进去给念陵兄上香,你……”楚禅隐话未说完,赵佑宜便立刻道:“我去给琮表兄拿些膳食。
”一路上未敢停歇,生怕挚友幼妹被人欺凌,他也好几天没吃过一顿正经饭了,一路上都是啃干粮。
楚禅隐走进灵堂,见停放于堂中的棺椁时忍不住将手放上去,“念陵兄,我来了,你的妹妹我会庇护,你的仇我也会报,安心去罢。
”他取来一炷香点上,于礼法他不必跪,但这是他相交数载的挚友,他跪于堂中给赵佑黎上一炷清香,心中悲叹,为国为君征战数载,最后却死于君王之手,不知赵佑黎是否后悔?不知过来多久,楚禅隐跪在软垫上规划着该如何将赵佑宜带出神京,藩王无诏不得入京勉强还能用圣祖爷祭日将近来搪塞,毕竟他手握兵权,皇帝至少明面上还不想与楚地开战。
“琮表兄,请移步正厅用饭。
”赵佑宜走过来轻声道,见他跪于堂中大惊失色,“王爷!兄长受不起您这一礼!”楚禅隐止住了她想扶起他的手,“赵表妹,我是以晋国百姓的身份跪大将军,如何受不起?念陵兄为国征战沙场多年,如今却被皇帝毒害,不止我要跪,迟早有一天我要皇帝也在念陵兄墓前下跪赎罪。
”他起身再对着棺椁行一礼,“念陵兄,我楚禅隐在此起誓,日后必佑赵表妹一生安乐,为你洗清冤屈。
”一天下来听多了浮于表面的安慰之语,蓦地听到如此直白的话语,不管真假,赵佑宜内心难免有一丝动容。
“谢过表兄。
”赵佑宜垂眸忍泪,楚禅隐轻叹一声,不知如何安慰。
赵佑宜赶忙调整好情绪带楚禅隐去正厅用膳,毕竟男女有别,两人不好同席,但将军府只有赵佑宜一个主人家,也不好让楚禅隐一个人用膳。
楚禅隐看出她的犹豫,“表妹不必在意,你日后便是我的亲妹妹,坐罢。
”赵佑宜也没心思去推拒,毕竟人家千里迢迢赶来,同桌吃个饭而已,更何况还有侍女在旁伺候。
桌上大多都是些清淡的菜肴,考虑到楚禅隐舟车劳顿吃不下太油腻的,甚至还叫小厨房煲了小米粥。
赵佑宜不久前才用过膳,只陪着草草用了几筷子,余光不停观察着这位表兄。
她虽然知道赵佑黎所托之人信得过,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不知楚王又是为何而来?楚禅隐自幼学习诗书礼仪,哪怕是饿久了,用膳的样子也是慢条斯理,赏心悦目,见赵佑宜只用了一点便停了筷子,以为她是因为兄长离世太过伤心食欲不振,忍不住安慰道:“赵表妹,念陵兄虽然去了,但活着的人还要好好生活,不然哪有力气为他报仇呢?”闻言赵佑宜便知道他误会了,“表兄误会了,只是不久前我刚刚用了午膳,现在虽然有些饿了,但也用不下那么多。
”楚禅隐不说话了,他怎么没想到赵佑宜现在用膳是为了陪他,他连忙加快用膳速度。
“我已让府中管家打扫了厢房,还请表兄不要嫌弃。
”楚禅隐此番入京必然不能去楚王府,藩王无诏入京与谋反无异,虽然他们都想谋反,但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前这些麻烦还是能避免就避免吧。
楚禅隐犹豫片刻点了点头,“叨扰表妹了。
”此事只要府中人不传出去便无人知晓,而且事急从权,他要是出去住客栈被人发现便麻烦了。
“表兄可是一人前来?”赵佑宜想起他满身风雪的样子,只觉阿兄与楚王果真情谊深厚。
虽然是悄悄入京,但楚禅隐也不会傻到一人孤身而来,“有三百骑兵落后我一日行程,十二护卫随行,如今已潜入神京,表妹放心。
”等楚禅隐用完膳,赵佑宜让人把饭菜撤了下去,偏过头对他道:“不知表兄一路可否听到了流言?”“是指念陵兄被冤枉谋反一事?这事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不相信,不过是皇帝卸磨杀驴罢了。
”楚禅隐见她蹙起眉头,内心忍不住叹息。
赵佑宜低头看着自己的绣帕,上面绣的竹子栩栩如生,“不止,宣判阿兄谋逆的圣旨下来之后,皇帝让太监传话要纳我入宫,在接到阿兄身亡消息之前,太后娘娘传我进宫,要我代替公主和亲南蛮。
”楚禅隐忍不住想将茶杯捏碎,“他们怎么敢!念陵兄新丧,皇帝便迫不及待地强娶,太后怎么能说出那样的话?将士上阵杀敌难不成是要看着自己的家人和亲的!”“表兄莫气,我已散播流言出去拖延时间,想必太后的想法不会成功,只是皇帝那里……”赵佑宜也忍不住忧虑起来,拖得了一时,拖不了一世。
楚禅隐垂眸思索片刻,“表妹,我有一计,请表妹听我一言。
”“表兄请讲。
”赵佑宜回过神来,目光殷切地望向他。
“你我定亲,我带你离开神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