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盏茶后,在重新放好了桌凳,扫干净了碎碗,点上了蜡烛的正屋里,关雁门、章云烽、村长、刘嫂各坐一边,相对无言。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诡异的气氛,四个人来回对望,感觉谁看谁都尴尬,于是只能一起木着脸,盯着桌子中间蜡烛,假装研究火苗的形态和蜡油的流速。
“这也太安静了。
”村长想,“我得说点什么。
”说什么呢?——“大将军真有个弟弟啊”?显得好像大将军不该有弟弟一样。
——“大将军的弟弟都这么大了啊”?显得自己没话找话还没长眼睛。
——“您和大将军长得不太像啊”?显得自己在内涵老镇北将军的家宅问题。
村长脑子里轰隆隆跑过去八百句话,又被他一一否定,他憋了半天,最后哈哈两声,说:“我刚刚在外边听到你们聊,镇北侯府被抄了,我和你嫂子想着,您应该跑不掉了,还在可惜,原来您没死啊。
”这话一出,其他三人的目光都从那一豆烛火上移开,一起看向村长,然后又一起移开,脸上的表情更木了。
死一般的寂静。
最后还是章云烽打破了这让人窒息的氛围,他抬起胳膊,搓了一把脸,干巴巴道:“虽然我知道您不是这个意思,但是……刘哥,您这话说的,像是在可惜我还活着一样。
”桌上两位女士齐刷刷点头。
村长老脸有些挂不住,他故作豪放的“嗐”了半天,又“嗐”不出什么东西,最后只能收起自己故作的豁达,盯着章云烽问:“所以,镇北侯府是真没了?”章云烽没有沉默很久,垂着眼睛,很快地点了一下头。
“啊……”村长原本就佝偻着的肩背更深的垮塌了下去,他移开目光,看着桌上那根流着泪的蜡烛,皱着眉,喃喃道,“怎么就,说没,就没了呢?”他微微颤抖起来,从身体到声音,似是疑惑般地,又重复了一遍:“怎么,一下子就没了呢?”“跟拓封城一样,跟少将军一样。
”村长好像想起了什么更久远的过往,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一种似哭似笑的表情,“跟大将军一样,跟……当年的余昌城一样。
”章云烽猛然抬眼,看向村长:“您认识我爹?”村长叹了一口气,点了一下头:“事情是这样的……”十一年前,牙北二十六部联合攻打北关,势如破竹。
章云烽的父亲章不观和兄长章云溯死守余昌,鏖战不退,从盛夏打到初秋,弹尽粮绝。
朝中主战派和主和派吵成一片,成景帝又想压制武将势力,又不想丢了国土被后世耻笑,摇摆不定。
但边疆局势火烧眉毛,一天一个样,哪里容得下犹豫徘徊,只一个“明日再议”的功夫,牙北人突发夜袭,章不观带人于正门死战。
二十岁的章云溯刚堵上西南侧小门的窟窿,匆忙赶去支援,却被父亲塞了两支残兵,拦在了身后。
村长刘石头这辈子都忘不了那一天。
余昌城门口火焰冲天,不断有披着变形的战甲的伤员被军医冒死拖进来,士兵们咬牙含泪,从自己已死的同袍身上卸下还能用的铁甲,披上,再冲出去,或是被尚能移动的伤员同袍拖回来,或是再也没回来。
刘石头那年只是一个小步兵,和他同营的兄弟早不知道去了哪里,可能有人还活着,也可能已经全死了。
他茫然站在章不观给章云溯的那两队士兵中间,又在混乱中被推搡到了最前面,他抬起头,看到了镇北侯府的两代将军。
他听到章不观对章云溯说:“此战焦灼,不容乐观,溯儿,你带着这两队人,去疏散城中百姓。
”章云溯咬着牙,梗着脖子:“爹,我不走。
”“快去!”章不观吼了起来,明明不过才四十出头,他的头发却已经要白透了,火光映在他沾了血、沾了灰的脸上,瞳孔被火照得通红,“这是军令!”这是军令,在军中,军令大如山。
于是章云溯咬牙听令,二十岁的少年含着泪,调转马头,朝那两队士兵大喝道:“走。
”走。
在这个火光亮如白昼的夜晚走,在这个血泪如同长河的夜晚走,在这个被权力漩涡裹挟着“明日再议”、明日却好像永远不会再来临的夜晚走。
刘石头不知道自己对哪些哭喊着的百姓喊了多少遍“走”,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听到了自己喊的那一声“走”,更不知道有多少百姓真的走出去了。
他只是麻木地喊,麻木地把跌倒的孩子、抱着婴儿的妇女一个又一个扶起,不等他们开口,就不回头地去扶起下一个人。
他们把救出来的百姓围在队伍中间,举着卷刃的刀剑,一起从西南小门冲了出去,然后一直跑,一直跑。
要跑到哪里去呢?没有人知道,但他们如果不跑,就会死。
那就跑吧,在天光降临前,不回头地跑。
刘石头不知道章云溯什么时候离开的,也可能这个二十岁的少年将军根本没和他们一起出城,他只知道,等他们终于停在一座山崖下的时候,再回头,队伍的最后,已经没有了章云溯和披着盔甲的士兵们的影子。
天边已经泛起了一点青灰,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刘石头跑出来的满身汗水被风一吹,打了个寒颤。
那一群跟在他身后跑出来的百姓,把唯一穿着盔甲的他当成了救命稻草,绕在他身侧,问他该怎么办。
而他站在原地,茫然无措,不知道自己算不算逃兵,该不该回去。
但是回想起余昌城那冲天的火光,和满身血污的同袍,他怯懦了。
他害怕,他不想死。
于是他如提线木偶一般,凭借着自己在军中学到的东西,带着那些百姓在山崖下建起了村庄,又顺水推舟,成了这个村子的村长。
无数次午夜梦回,他想起那惊心动魄的一晚,还是会手脚冰凉。
他开始开始害怕看到盔甲,他把自己那一夜穿过的盔甲收进了柜子,又藏到了床下。
最后,他在院外砌了一个灶台,将那件已经生锈了的铁家伙,砌进了砖瓦,彻底埋葬了自己的曾经。
为了生存,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旁边的阳关口买东西。
边境城镇,守门的也是士兵,刘石头每次都低着头,从不敢和他们对视。
直到一次,他蹲在摊位前挑选锅碗,听到两个摊贩叹着气说,大将军章不观没了,少将军接了虎符,现在说大将军,就是在叫章云溯了。
刘石头手一抖,那只碗当啷落地,跌了粉碎,摊主跳起来,刚想发火,就看到这个如石头般蹲在自己摊位前,一直低着头的男人抬起脸,满面泪光。
回来之后,刘石头把灶台砸了,从里面取出了自己的盔甲,重新放进了正对着床沿的柜子里。
他带着百姓们从旁边的河流里挖出河泥,在山崖下铺成小块的田地,种上了黍麦,把结出的粮食和捕到的鱼拼命往阳关口送。
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的过去,他娶了一个右手小指被牙北人连根削去,无名指差点也保不住的女人为妻,又生了女儿。
女人很擅长针线活,于是他们去阳关口时,会将士卒们穿破的衣裳带回来,缝补好再送回去。
有一次去阳关口送粮,他遇到了章云溯,昔日的少年将军身后跟着两个亲兵,风霜催折,已经有了他父亲曾经的影子。
但他还是不习惯叫章云溯“大将军”,他也不敢上前和曾经的“少将军”说什么,他只是远远的看了很久,而后混进人群,转身离开了。
刘石头以为生活也就会这样了,他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直到边关战火再起,十一年前的场景再现。
他去阳关口送东西,守城的将领告诉他,拓封城一战,朝中援军迟迟不到,拓封城没了,章云溯也没了。
而现在将要入秋,上面的钱粮还没有下来。
那一刻,刘石头站在灰黄色的天地之间,忽然很想回到十一年前,给贪生怕死的自己一巴掌,让他赶快回去。
说不定他就能在那一战中活下来,在军队里当一个老兵,跟着章云溯征战沙场,然后在拓封城门口,帮这个二十岁就担起家国的少年将军,哪怕为他挡下牙北人刺向他的随便哪一刀。
但那都是幻想罢了,人这一生,最怕的就是“如果当时”。
那是刘石头不观和章云溯那么近。
那也是刘石头最后一次离章不观和章云溯那么近。
刘石头讲完了,他的头深深垂着,摇晃的烛火把他的影子摇晃着投在墙上,如同一个徘徊的鬼影。
“没事的,刘伯。
”章云烽忽然开口,打破了一室寂静,他看了关雁门一眼,发现关雁门也在看他后,飞快地收回了目光。
他抬起手,像今天走在路上,关雁门安抚悔不当初的自己时一样,拍了拍村长的肩膀,“过去的没法补救了,就想想以后。
”刘石头抬起头,看到了章云烽眼里的坚定,他的眼睛在烛火的照耀下显得很亮,让刘石头想起了十一年前,余昌城门口章不观和章云溯的眼睛。
章云烽朝他笑了笑:“镇北将军府还有我呢。
”关雁门撑着下巴,看着这个好像在几天里就变得不一样了的男人,心情有些复杂。
“好像还是稍微有点靠谱的。
”关雁门想。
村长却已经被章云烽这句话彻底点燃了热血,他激动地站起身,在屋里转了几圈,说了好几声“好”,老泪纵横,他搓着手,看向章云烽的目光里充满了希望:“小将军……您以后就是我们的小将军了……”“那倒也不是。
”章云烽被他叫得脸一红,挠了一下头,正色道,“镇北侯府还是被抄了的,我虽然逃了出来,又靠……”他忽然卡壳,不知道怎么称呼关雁门,于是把目光转向她。
“就叫名字就行。
”关雁门换了一只手撑下巴,朝他抬了一下嘴角。
章云烽点头,接着说:“又多亏关雁门大侠的帮忙,跑到了这里,但北疆毕竟消息滞后,还不知道上面有没有别的动作,所以——”“我懂我懂,此事我们必不会往外说。
”村长拼命点头,目光殷切,“小将军和大侠下午到这里时,说要去阳关口?”“是的。
”关雁门被两人左一个“大侠”、右一个“大侠”,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生怕章云烽再来一声,赶紧接过话来,“我去阳关口有点事情。
”“哦哦哦,晓得晓得,大侠嘛,江湖故人什么的。
”村长自以为很了解的点头。
看来村长这些年煎熬归煎熬,话本子什么的也没少看,关雁门没想到堵上了章云烽的嘴,村长又给她蹦了一个“大侠”,只能无奈扶额,默认了。
“那我去给你们弄点吃的。
”刘嫂——现在要叫刘婶了,刘婶站起身,朝屋外的灶台走去,“你们吃了早点休息,明天让我家老头赶驴车,带你们过去。
”关雁门和章云烽说着多谢,要跟过去帮忙,被刘婶拦下了,她“啧”了一声,脸上不见了一开始的怯懦神色,显出有些泼辣的真性情:“哪能让你们动手,老头子,你去拿两个新碗,给俩孩子倒点茶水,茶叶我放在柜子最下面了。
”刘村长应好,三人正喝着茶,忽然听到刘嫂的声音从屋外传来:“老头子!火打不着了!”三人面面相觑,只觉得这一幕似曾相识,都笑了起来。
“走吧,去看看。
”村长带着他们站起身,端着蜡烛往门外走去,“怎么这火老点不着。
”灶火燃起,四人或蹲或站,围着灶台轻声聊笑。
四野苍莽,夜空无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