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她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在桃花树下对她微笑的少年。
刚入宗门时,她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修仙,而根本跟不上同一批弟子的修炼进度。
在进宗门三个月后,江浸月又一次在练剑时脱了手。
简陋的木剑咣当一声砸在地上,引来周围弟子一阵窃笑。
手腕要再放松些,不要握剑握那么紧。温和的嗓音突然从身后传来。
她惊慌回头,看见宗门里最出彩的天才弟子,那个所有人都仰慕的大师兄,不知何时站在了她身后。
晨光为他挺拔的身影镀上一层金边,少年清瘦白皙的面庞俊朗至极。
他弯腰拾起地上的木剑,修长的手指轻轻托住她颤抖的手腕。
看,像这样握剑,不要把剑当成你需要用力抓住的工具,而是把剑当成你手臂的延伸,心随意动,剑随心指,这样才能用好剑。
年轻的江浸月红了脸,鼻尖沁出细密的汗珠,沮丧道:
谢谢你,师兄……是我太笨了……
谁说的秦暮楚轻笑出声。
每日晨起,天还不亮,我就会被挥剑的破空声吵醒。
一连三个月,前次才叫我发现,原来是有个刻苦的小师妹,每天早晨早早起来去练剑,你既有这份心思,总有一日,能悟出自己的剑道的。
而且,你这算什么笨我第一次握剑时,差点把自己脚趾削下来,给师父气得,三天没让我碰剑。
江浸月被逗笑了。
然而笑完过后,再练剑时,跟着秦暮楚方才的指引,她发现自己竟然真的明白了该如何挥剑。
在那之后,日复一日,每当天还未亮,江浸月起来练剑时,他总会准时出现在后山。
有时是示范基础剑招,有时是传授她练剑的心法。
他的教导总是那么耐心细致,从不因她的笨拙而斥责她。
心要静,手要稳,记住,犹豫是剑道大忌。
春去秋来,他们就这样并肩度过了不知道多少岁月。
后山的那株桃花树开了又败,见证着他们一路走来,从少年少女到长大成人。
终于,他们在那株桃花树下定情。
定情前日的一个晚上,星河璀璨。
他们在桃花树下坐着,看一树盛开的花瓣纷纷而落。
师兄。江浸月突然开口,手指无意识地在剑鞘上摩挲。
你的道是什么
秦暮楚望向星辰,眸间也染上两分亮色。
我小时候,第一次拿起剑,师父和我说,修道之人,要一直心存正义,拿起这把剑,就要为苍生而挥。
他转头看她,月光在那双总是温和的眼睛里流淌。
我其实不是个很有目标的人,直到现在,也搞不清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就把这句话一直记在了心里。
所以那天看见你那么努力地在偏僻的地方练剑,失败了那么多次,一直被嘲笑,也从来不曾放弃过,才会被你所打动。
但我也不敢保证永远做个好人,人都有软弱的时候……
我只希望至少,不要做坏事。
如果有一天你做了坏事呢她半开玩笑地问,手指轻轻戳了戳他的肩膀。
其实她心里想的是,像师兄这么好,这么善良的人,怎么可能去做什么坏事呢
秦暮楚的表情却突然认真起来。
他铮地抽出了腰间的佩剑,倒转剑柄递给她:
小月,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的话,那就请你用我教你的剑法,不要犹豫地杀掉我。
师兄!她心中一紧,惊慌失措,连忙推开那寒光闪闪的剑刃。
我开玩笑的……师兄,怎么可能会有那一天
秦暮楚轻轻笑了一下,将那剑收了回去,轻声说:
不要害怕,小月,世事无常,以后发生什么事情都说不定。
只是……他的目光里带着认真之色。
如果真的有不得不刀刃相对的一天,我希望亲手捅进我胸膛的那个人,是你。
原来那时,他就已经知道自己不容于世的宿命,只是那天他的暗示,到现在她才听懂。
回忆戛然而止。
冰凉的雨滴打在脸上,江浸月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早已泪流满面。
她低头看着怀中渐渐冰冷的身躯,秦暮楚面上的情绪已经敛去,眼睫静静垂下,白皙俊美的面庞上再无那些狰狞的表情。
一如两人初见。
我做到了,师兄……她哽咽着,手指轻轻拂过他已然变得冰凉的脸颊。
雨水如瀑,冲刷着二人身上和剑上的血迹,血色蜿蜒成一条红河流向山下。
远处传来晨钟的声音,悠长而哀伤,像是在为这场生死诀别送行。
江浸月缓缓抬头,望向雨幕中若隐若现的连绵青山。
从此以后,山长水远,再不能相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