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代码如屎,我如屎壳郎
李文杰被裁员的那天,天很蓝,像个刚洗过的马桶,干净而冷冰冰。
他刚合上笔记本电脑,屏幕上还残留着一行报错信息:java.lang.NullPointerException,像是程序在临终前给他留下的遗言。他抬头,就看见HR小姐姐正一步三摇地走过来,穿着一件正义感爆棚的白衬衫,笑容端正得像PPT封面。
李老师,我们可以聊聊吗
李文杰没说话,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一刻迟早要来,和中年人的啤酒肚一样,是种缓慢但不可抗拒的成长。
会议室的门一关上,空气就变得很贵重,好像多吸一口都要交税。
HR的笑容像是用Markdown语法格式化出来的:我们部门在进行组织优化,并非针对个人,只是岗位调整导致的结构变化——
李文杰插话了,他说:我明白,我是被架空的那块豆腐。
HR一愣,不知道他是不是在暗示自己软弱无力。他又接了一句:而你们,是那根筷子。
这话听起来有点黄,但其实不黄,只是诗意——属于那种听起来像性暗示,其实只是人生暗喻的句子。
我们会给予N+1的补偿方案。HR开始切入流程部分,仿佛这一切只是一段可被复用的代码模板,祝您前程似锦。
李文杰想了想,说:我现在只希望你别祝我。
为什么
我已经被祝福过很多次了,现在这祝福已经让我裹得喘不过气来。
HR小声说:好吧,那您保重。
李文杰起身,转身时想起还没拿杯子。那是个印着程序员不写Bug的马克杯,他当年入职时花了九块九买的,还包邮。如今这句口号显得分外讽刺——他不仅写了Bug,还写到无Bug可写。
他抱着杯子走出会议室,像一个抱着传家宝从战场退下的士兵。
同事老郭在走廊遇见他,小声说:你也……
李文杰点点头:优化了。
老郭叹了口气,拍拍他肩膀:你人挺好的,代码也……嗯,也不怎么炸。
这句安慰听着像你虽然没什么长处,但死得不冤。李文杰没介意,反正程序员之间,感情都是靠内存泄露建立的。
他回到工位,把键盘收好,线缠了三圈半,像在给一段关系做道场。他的键盘是机械轴的,平时敲起来哒哒响,如今安静地躺进背包,就像一个退役的老兵,被重新装进盒子。
离开时,他把微信里的工作群全退了,只留下猫群和一个内卷研究会的讨论组。他在群里打了句话:各位,我要去修仙了。祝诸君996愉快。
没人回他。半小时后,有人撤回了一个艹,真的假的。
他走出写字楼,阳光正好。他想起一句古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不过他改了一下——中年刚开始,人生就清空。
他不是愤怒,也不是悲伤,他只是觉得——一切如常。像Spring框架一样,不管你愿不愿意,它就是会自动注入一堆你没看懂的逻辑,然后你以为是天意,其实是Bug。
他打开手机,在备忘录里打下一行字:
2025年4月,正式摆烂。以上为commit记录。
2
婚姻如大数据——一堆噪声
婚姻这回事,说白了就跟一条长长的数据流,头两行还带着点头绪,后面全是噪声和乱码。李文杰记得,自己跟林静宣告相爱那天,办公室里还在讨论微服务架构,他俩在传输层偶然对上了眼,心就咔嚓一声握了个手——那声音,到如今听来还像是硬盘坏道。
可到现在,这条数据流彻底崩了。那个周五晚上,他刚从出租屋的共享厨房端着碗泡面回屋,手机一震,是林静发来的离婚协议。文件名就叫
最后的妥协_v2.3.docx,大小不大,却装下了两个人六年的风风雨雨、七年的柴米油盐——被压缩得只剩一行字:
签了,就各自走,各自安好。
他点开协议,看见几项条款:
房子归林静(附带了房贷剩余详情)
车子归林静(里程数、保养记录一并列出)
孩子抚养权归她(并注明每周末可探视,请至少提前
48
小时预约)
存款对半分(支付宝、微信、银行卡里一笔不漏)
共同好友、工作社交,互删所有曾经的好友标签
看完,他觉得一切都讲得精确而干净,好像一份自动生成的报表。可他怎么也没想到,最心爱的儿子小东,也在最后一页的备注栏里留下了自己的脚本语言:
爸,你别来烦我。你把时间和金钱都花在了代码上,连我都忘了带回家。现在你连个‘我爱你’也不会写了。
他停了一会儿,才发现,这句话像条注释,深刻得让人发冷。林静发了一个催签的红色感叹号,他想起自己那些年夜夜加班、调试、重启、崩溃——全为了让家里看起来稳定体面。可原来,家不是跑通了一次就可以放到生产环境的项目。它没有回滚按钮,也没有版本控制;它只有天天硌脚的砖头,以及根本按不住的情绪。
他突然觉得好笑:自己曾经骄傲地说,程序有BUG就修,人生也一样;可哪来那么多补丁包哪怕施了百般补丁,这段婚姻也始终在动态加载错误日志。
他在协议末尾,写了两行备注:
--
协议签署人:李文杰
--
摆烂模式已启用,祝未来可期
随手一签,文件交回。他把手机丢到沙发上,看它滑向拼接得参差不齐的地毯——就像他的人生,拼凑得凑合,却从未舒展。
凑巧的是,小东那天晚上来他出租屋的门口。墙上的电表嘀嗒作响,黑白相间的楼道就像旧时命令行界面。一开门,他就看见儿子站在门口,背着书包,瘦小的身影在黄灯下拉得老长。
爸,我……我来拿点换洗衣服。
李文杰想了想,说:你家在隔壁楼,跑这么远干嘛
儿子没说话,只是把书包往他手上塞了几条裤子,然后转身就走。他在背后喊了一句:爸,下周日记得来群里报道,我给你留个半小时。
报道李文杰顿时觉得,自己像个被部署到一处边缘机房的容器,收到了一条奇怪的运维命令。
那晚,出租屋只有他和风扇一起睡。他把儿子留下的旧牛仔裤叠好,放在床尾,像保存了一段残存的历史记录。他坐在床上,想:人生如果真能写成脚本,就好了——哪怕再长,也能随时ctrl+f,跳到自己想看的一行。
可现实里,没有脚本。只有不断地编译、再编译,然后又死机重启,直到那个进程永不运行。
李文杰想着想着,就在黑暗里笑了。他突然觉得,离婚也好,断联也罢,都不过是把无用的日志删掉而已——删了,就能让磁盘多出点空间,也许就能存下新的未来。
他靠在床头,手里握着那份协议,像攥着一块发热的烫手山芋。脑子里忽然闪过一句道家老话:曲则全,枉则直;少则得,多则惑。他轻哼一声:既然噪声太多,那就全删吧。
他关了灯,心底反而出奇平静。窗外风声吹过,像是为他送行的掌声,带着淡淡的凉意。明天,他就要开始真正的摆烂模式了。
3
道生一,摆烂起
李文杰拿着搬家清单,把最后一箱书从旧书店打包带出了深圳华强北的高楼。那是一间15平米的出租屋,租金三千块,隔壁住着一对打麻将三天三夜不换桌布的老夫妻。他推开门,发现墙角蹲着一只黑白相间的流浪猫,毛色乱糟糟,眼神却比他删库前的冷静日志还要淡定。
小子,你也是被优化出来的跟我来。李文杰把手里的猫罐头往地上一放,猫先是一顿,又打了个大哈欠,悠悠地走过来,伸出爪子扫了扫他的裤脚。就这么简单的对接,无需手把手教程,猫与人之间的协议竟是如此直观——临时搭伙,也能放心摆烂在一起。
他给猫起名道生一。第一,道生一有点像Hello
World,是所有摆烂项目的起点;第二,道家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他俩俨然成了那个二。最关键的是,这名字够文艺,足以在他那堆废弃笔记里占一席之地。
每天早晨,出租屋只亮一盏小台灯,他坐在折叠桌前,打开笔记本,敲下第一篇摆烂日记标题:
《摆烂日记·第
1
篇》
时间:2025-04-22
09:13
环境:出租屋
15㎡
+
流浪猫
1
只
心情:凡事不太在意
接着是一行行短句:
-
今天,泡面添加了两包辣椒酱,不加鸡蛋。
-
招聘网站给我推送了五十条资深专家岗位,年薪
XXX
万,可惜条条要求我3
年以下工作经验。
-
道生一给我翻了两页旧杂志,没翻到我想看的那篇《庄子》,不过看到了半页肥皂广告。
-
发现身体还在,脑子还在,心情也还在。挺好。
他发到程序人生摆烂群,马上就有回复:大佬,这配置太香了,麻烦求屋主联系方式!、辣椒酱加双份是正确姿势,求配方!、有没有人想组团一起摆烂——他愣了愣:这破群居然成了禁欲系程序员的新朝圣地,有人发链接要寄他自制怀旧风格泡面,还有人问他要不要跟基金经理合伙投资反内卷股票。他笑得像个写完大段灵异日志的黑客,心里却突然生出一种奇异的满足感。
慢慢地,他发现自己像个新手架构师,用摆烂这套看似无序的哲学,建立起了一种另类的社区——大家在这里不谈加班、不谈升职,只讨论如何在不奋斗的前提下最大化享受日常。有网友给他做了一个热力图,统计一周哪些时段最容易摆烂幸福,结果显示周二上午十点到十一点人最闲;他把热力图贴到群里,又有人建议把周二下午茶划为官方节日。
李文杰跟着大家的节奏,给自己定了摆烂三部曲计划:
放弃:每天早上不看招聘网站,向无限别刷进军。
回归:每天下午读半小时《道德经》或看一节古籍讲座视频,不被时效性绑架。
共生:每晚跟道生一对话,用最随意的方式记录一件今天没烦过我的事儿。
他发现,怕是自己这把中年油腻,配上道家顺其自然,恰恰成了大家的软肋疗伤:那些熬夜写框架写到天明的年轻人,干脆把这个摆烂三部曲当作精神疗程包来打卡;年纪比他还大的前同事,也开始给他私信——兄弟,帮我当摆烂导师行吗
可李文杰始终保持距离。他在群公告里写道:摆烂不是教别人摆烂,而是帮助自己放过自己。有需求的人,可以看看‘如何安静地不奋斗’这一章。至于实操课和证书,我不办。他像个不收门票的智慧分享者,任人来取,绝不卖课程。
这样反倒让更多人好奇。有人专门找他的公众号申明要他写摆烂三部曲的PDF读本,他随手回了句:那我得先找个PDF压缩工具,才能减少你的下载流量成本。
群里骗子也慕名而来,给他说交99元内卷退烧服务费,送你‘不奋斗终身会员卡’,还注明限前100名。李文杰直接把骗子拉黑,并在群里吐槽:别问,这卡只送我自己一张。
他发现,越是不去努力,越有一种奇怪的权利感——这种权利,不是指支配他人的权力,而是摆烂者与世界重置连线时获得的呼吸自由:你不需要解释,不需要证明,也不必去争。他笑道:连骗子都抢着给我交钱,我这‘摆烂大法’可真是香到异步升级。
夜深时,他关掉电脑,床头灯下,道生一窝在他的枕边,眯着眼睛,舔了舔爪子。李文杰伸手摸摸它的头,道:既然我都摆烂成这样了,你就放心地当我的人生注释吧。
猫咪打了个喷嚏,像是在回应。
李文杰合上笔记本,心里想着:
谁说摆烂是懒其实它是最深刻的觉悟:认清世界的bug,也认清自己的极限。
他翻了个身,像个卸载了所有依赖包的轻盈进程,慢慢进入梦乡。
4
BUG如人生,修不如不修
李文杰在第四周正式实现了人生零提交——不投简历,不接外包,不回群消息,连垃圾邮件也懒得点退订。他说,这是一种高级的懒散,像数据库里的孤岛表,没人调用,没人依赖,但你删了还真不敢。他每天的唯一正经事务,是在一个叫灵魂失业论坛的匿名社区里写帖。论坛的slogan是:不工作,也能呼吸。
他在论坛上的ID叫CtrlAltDel2025,昵称下方挂着一句话:这世界不需要我运行,但我依然在线。
某天,他在论坛上发了一篇长帖,标题是:《致所有被优化、被离职、被生活干掉的兄弟姐妹们:我们不修BUG,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个破版本》。
开头是一段测试报告风格的自述:
测试对象:李文杰
V42.0(中年Beta版)
功能需求:程序员、丈夫、父亲
缺陷现象:
1.
代码能力逐年老化,已不支持最新AI框架;
2.
婚姻模块崩溃,状态值为离线;
3.
父亲角色未加载成功,子线程常年拒绝连接;
4.
心理状态报警,提示认同感Null
Pointer异常;
正文一开,他就来了句王小波风格的毒鸡汤:人为什么会活得这么失败大概率是因为我们被鼓励去修复一个本就不该运行的系统。他说这话时,想起某次在大厂做抢修项目,凌晨三点代码跑飞,一位新来的产品经理提议:要不我们清空重写吧他当时回了句:你清空的不是代码,是我的青春。
后来,他才发现,那产品经理清空了代码,也真就转行去做了咖啡师。而他,继续抱着系统升级中的错觉修了一年——最后系统没起来,工资也没涨,朋友还劝他说:你得坚持。李文杰当时真想掀桌:坚持你妈,烂泥就得做烂泥,不然怎么为荷花施肥
他在论坛上写:道家讲‘无为’,不是让你做废物,而是让你别当别人的螺丝钉。螺丝钉再努力,也不会变成工程师。最好的情况,是掉地上,再也拧不回去。
评论区炸了。有匿名网友回他:
兄弟,虽然你很摆,但你写得真特么好。
我昨天还在修一个别人留下的烂接口,看完你这帖,直接删库跑路了。
求你把这段话做成贴纸,我贴工位上。
李文杰一边喝着三块五一杯的速溶咖啡,一边慢悠悠回复:贴纸不如贴心,我现在活得像个老版本的安卓系统,虽然卡,但自由。
论坛上越来越多的人追着他要摆烂宝典,他干脆写了一份:
《废物修仙指南
V1.0》
不内卷,不比较,别人的幸福是BUG截图。
不怕丢脸,脸这种UI元素,本来就不稳定。
日常打坐刷剧、撸猫、喂自己三餐,三天不出门也无妨。
偶尔接一点无意义的小外包,像给人生打补丁,但不为修复,只为体验。
他还写了一条更新日志:
已知问题:
仍偶尔对儿子心怀愧疚
晚上梦见前妻两次,梦里她说:‘你真是一坨懒得优化的代码。’
修复建议:继续摆。
说来也怪,自打他认真摆烂以后,身体居然慢慢恢复了——头发不掉了,胃不烧了,连脊椎都觉得不像被压缩包压得那么紧。他发朋友圈说:原来不是年纪大了,是我之前压根没喘过气。
那天他走进理发店,理发师问:剪什么发型
他答:剪个像活得不认真但也没死的发型。
理发师沉默三秒:你这是散修风吧
他点头:对,仙风道骨,程序员版的。
离店前,理发师送了他一个卡片,上写:有空来坐,聊天也行。他突然意识到——这个城市其实没那么绝情,只是你之前太用力奔跑,错过了很多停下脚步的地方。
晚上他回到屋里,道生一跳上桌,压住他新写的一页纸。他拿起笔,准备写下《废物修仙指南
V1.1》,标题下,他写了第一句话:
人生的BUG不是用来修的,是用来习惯的。
然后,他把那句Hello
World轻轻地删掉,换成了一句更合适的:
return
true;
//
继续活着,已经足够。
5
你不努力,全世界都开始尊重你
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李文杰自己也搞不清。
他只是照常在灵魂失业论坛发了第七篇摆烂日记,配图是一张道生一躺在键盘上睡觉的照片,标题叫:
《一只猫与一个废物的联合声明:我们今天都拒绝奋斗》
第二天,他醒来发现自己成了都市半隐士摆烂生活美学栏目的头条人物,阅读量三十万加,转发里甚至有一条蓝V写着:这才是真正的东方养生哲学,建议联合国采纳。
微博热评第一条是:原来躺着也可以被社会尊重!大哥你走出了我们的梦!
紧随其后,是一大堆企业家、情感博主、自媒体创业者纷纷引用他的废物修仙指南,把道生一当成新时代精神图腾。他顿时感觉自己像极了庄子笔下那条混吃等死的老鳖,躲在泥沼里反而成了众人膜拜的神。
更神奇的是,有家公司居然给他寄了摆烂联名款T恤,正面印着他写的那句:人生的BUG不是用来修的,是用来习惯的。背面是道生一的照片,下方有一句营销语:
穿上这件衣服,你也能成为人生的旁观者。
他本来想拒绝,但看到T恤还挺舒服的,重点是,送了三件。他把其中一件套上,自嘲地拍了一张自拍发给群里,配文是:
今天接了人生第一份不需要劳动的代言。
底下留言一堆——
我在地铁上看到有人穿这个!
你已经不奋斗,还活成了我们奋斗的目标!
求出周边!
求你出书吧,我给你排版!
李文杰眼神空了一秒。出书他不是才刚刚放弃KPI,怎么突然又有了KPI
但道生一跳上了他的腿,喵了一声。他低头看着这只猫,突然明白了点什么——如果摆烂都能带来一种新的创收方式,那或许也是天地运行中的一个bug,就像某个API明明没对外开放,但你绕了个路径就能偷着调用。玄妙归玄妙,活着的人总要找点事干。
于是,他开始写书。
书名想了好几天,最后定为:
《我如何在摆烂中修炼成仙:一位中年废物的黑色幽默实录》
每章都用代码注释开头,比如:
Chapter
1:
初始化失败
//
人生启动参数不明,默认值为别管我
Chapter
2:
异常处理中
//
离婚、失业、断电,全部抛出,主线程依然存活
他写得不紧不慢,每天写一点,写完就发在论坛里。一周后,有个出版编辑私信他:你不用改了,原文就是风格,我们直接出。
再后来,出版社给他送来一封信,说预售已破两万。
他突然坐在阳台上发呆,风吹进来,天蓝得像老版本Windows的默认壁纸。他手里的咖啡还是三块五的速溶,但喝出了五百块一杯的错觉。
他想,摆烂到这个程度,可能就是真正的得道。
但他并没有激动。他对自己说:
我没有成为别人的希望,我只是没有再扮演自己讨厌的角色而已。
晚上,他照例把猫抱上床,打开窗,望着对面楼顶的霓虹闪烁。他想起自己曾经的那些上线节点、周报压力、凌晨复盘会议,还有上级在微信里一句辛苦了哥们儿都能让他泪目。
那都过去了。
现在的他,不再是一个被优化的中年男人,而是一种活法的示范版本。
他不是导师,不是偶像,不是奋斗目标。
他只是个从世界的边缘掉下来的人,正好摔在了一个叫摆烂的软垫上,舒服到不想起来。
他对着天花板说了最后一句话,像是一行无声的代码,悄悄运行:
let
it
rot.
这可能是我这辈子最漂亮的一次try-catch。
6
重启人生不如按关机
某天深夜,李文杰被一通微信语音吵醒。他本想拉黑这个扰人清梦的存在,但备注是前妻,语音里只说了五个字:
儿子想见你。
那一瞬间,他的大脑像台多年未升级的老旧服务器,突然接收到一个过载请求。页面没崩,系统没挂,就是突然安静下来,连猫都停止了舔毛,仿佛整个宇宙都在等待他的回应。
他回了一句:哪天
对面秒回:这周末。他十三了,忽然问起你。
我以为他早就默认我是个404页面。
我也以为你会继续当404。结果你红了。
他看到你那本书了,说你挺酷的。
……虽然我不这么觉得。
李文杰笑了。他想起自己当年写的那句:代码不酷,只有不加班的人才酷。
结果十几年后,儿子是因为酷才要见他。
命运啊,你真是一行幽默感极差的伪代码。
周末来了,他按着前妻发来的地址到了一个看上去体面又无聊的咖啡馆。那种墙上贴着人生不是战斗,是旅程的地方。他推开门,看到儿子了——高了,瘦了,头发有点乱,像个即将进入叛逆期的未完成项目。
他们对视了一秒,没人说话。于是李文杰率先开口:
你长得……比我当年还不像话。
儿子冷淡点头,问:你真是程序员
以前是。现在不是。
那你现在是啥
李文杰端起咖啡,喝了一口,思索片刻:现在是一块没用但挺干净的缓存。
你这回答挺程序员的。
没办法,脑子格式化不掉。
儿子低头吸了一口奶盖,像是憋着一堆话,最后蹦出一句:你写书,真的赚钱吗
第一笔稿费快到账了。够买你小时候想要的那个变形金刚。
我现在不玩那个了。
那我就买来自己玩。
空气再次沉默。最后还是儿子先说:其实我挺烦你以前那个样的。你总不在家,回家还总说‘等我部署完这个就来’。你知道我那时候觉得你比打印机还冷吗
李文杰愣住了。然后他轻声说:打印机至少能打出点东西,我当时只能打字。
他没解释太多。他知道,一旦试图解释,反而像是在为失败做用户手册——没人愿意读那玩意儿。
你现在不工作,不觉得无聊吗
我每天都在debug人生,挺刺激的。
你这样摆烂……你不怕以后更惨吗
已经这么惨了,再惨就成哲学了。
儿子突然笑了。第一次,这几年间,他看到这个孩子笑了——像是临时放弃了某种设定,试着读一行从来没运行成功的代码。
那以后我能常联系你吗
可以。
你还是不打算找工作吗
不打算。工作对我像Windows更新,总是在你最不需要的时候强制重启。
他们聊了一下午,从Java聊到Python,从青春聊到失控,从代码聊到猫。最后李文杰说:
你长大可以成为任何人,但别成为我过去那种人。
你现在挺好。儿子说。
因为我不再逼自己活得像别人。李文杰答。
傍晚他们告别时,儿子把一个U盘塞给他:我剪了一个视频,是你网上的访谈。我加了BGM和滤镜,有空看看。
他接过U盘时,感觉它比工资卡还沉。不是因为数据容量,而是因为这玩意儿里,可能装着他失联十几年的父子情感调用接口。
晚上回家,他插上U盘。屏幕上跳出一段视频,画面是他在某个直播里说:
我觉得人得学会按‘关机’键。你看手机电量剩10%会省电模式,人呢早该关机还死撑着跑,最后烫手还崩溃。
视频的结尾,是一句字幕:
献给全世界的‘CtrlAltDel’,有时候你不努力,世界反而开始尊重你。
他关掉播放器,房间沉静得像一行终止命令。
他转身,看着窗外夜色,再看看趴在窗台上的道生一,突然想起庄子那句:
彼且奚适也彼无所将乎
他喃喃道:去哪儿呢我已经在最好的地方了——没人期待我,连我自己都不。
于是他关掉电脑,摸了摸猫,说:今天不写了,明天也不一定。
人生已经成功实现了软关机。
7
中年废物走进青年讲堂
人生有时候就是个最离谱的前端页面,加载的内容你从来没点过,但还非要你点个确认。
李文杰接到那个电话的时候,正在研究道生一最近爱吃的猫粮为什么涨价了三成。电话那头自称是某头部互联网公司(简称某厂)的青年成长中心主任,一口一个李老师,一口一个您是我们青年心灵的引路人。
李文杰当场以为自己睡迷糊了,差点脱口而出:你是不是想让我卖课
结果对方说:我们不收钱,我们付钱。演讲费三千,报销交通,送两袋定制猫粮。
猫粮
我们关注到了您猫的名字:道生一。太有意境了,我们品牌想赞助。
李文杰思考了一秒,觉得自己确实可以为了道生一出卖灵魂。况且他最近的摆烂日记更新缓慢,粉丝开始私信质疑他是不是重拾奋斗了。这是一个澄清立场的好机会。
于是他答应了。
一周后,他穿着那件人生BUG不修T恤,走进了某厂总部大楼。前台小姐姐看到他时露出了崇拜又疑惑的眼神,像看见一台会说话的旧打印机,还能自动打印人生哲理。
他被领进一个叫U+青年创想厅的地方,里面的年轻人全是25岁以下,穿搭统一风格:不努力就会死款。
主持人是个年轻到看不出年纪的女孩,一脸胶原蛋白,声音像带着动画特效:
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传说中‘灵魂失业者’的代表人物,李文杰老师!他的摆烂哲学给了我们无数灵感!
台下掌声雷动,有人举起他的书,还有人挥舞着印有烂着烂着就通透了的横幅。
李文杰站上讲台,看着这群充满明天要升职焦虑和昨天没搞定PRD悔意的年轻人,突然觉得自己像个中年游民被请来讲述如何优雅地沉没。
他清了清嗓子,说:
大家好,我是李文杰,今年四十五岁,程序员退役,婚姻失败,被社会优化到边缘,目前靠写废话和养猫存活。感谢你们不嫌弃我不努力,还让我坐高铁。
场下笑声一片。
他继续说:
我今天来,不是给你们讲成功学。因为我成功不了。也不是劝你们摆烂,因为摆烂是高难度运动,没到绝望的水平,别轻易尝试。
我只是想告诉你们,有时候程序跑不动,不是你写错了,而是这个系统本身设计得挺混账的。
台下鸦雀无声。他停顿两秒,补了一句:
我当年加班写代码,有次凌晨三点改个功能,测试一遍过,产品说:‘你看,不努力就不会有这个结果。’我说是啊,我改的是你上次删掉的功能,现在又想要回来,像不像你的人生
这一段被直播放大,弹幕飞起——
【笑死我了】
【产品杀手发言】
【我现在就想删库跑路】
他接着说:
你们很年轻,系统还没跑完,我不能劝你们退。但记得一点——不是所有报错都值得修,有些报错是对世界的正常反馈。
你们有Bug,不奇怪,奇怪的是你们居然想成为没有Bug的人。那不是人,那是虚拟机。
有人举手问:李老师,那你现在还写代码吗
他笑着回答:不写了。我现在只写人生的注释。
另一个人问:你会回去上班吗
他摇头:不回了。打工是人的容器,摆烂是人的本体。
最后一个人问:你现在幸福吗
他看着远处窗外的天,想了一下,说:
我不幸福,但我很自由。而自由是幸福系统里最容易丢失的组件。
讲完了。他下台时,有人冲上来合影,有人让他签书,还有人塞给他一张纸条:如果我像你一样辞职,我爸会打死我。但你给我一种幻想,让我觉得死一死也不是不能接受。
他走出大楼,外面阳光很好。他没赶高铁,而是多绕了一站,去附近的河边坐了一下午。坐着坐着,他觉得自己像一个不小心升级成功的系统补丁——不是被认可了,而是大家终于发现,他这种不作为,也可能是解决方案之一。
猫粮寄到了,还是道生一爱吃的那款。
他笑着对猫说:
你看,我们连虚无都开始变现了,这得亏了互联网。
猫没回答,只是跳上了他的膝盖,像一块不发声的毛绒键盘。
李文杰闭上眼,风吹过他斑白的发,像代码行间的空白注释,什么都没写,却比什么都重要。
人生没有部署成功,只有逐渐崩坏。
但也没关系,烂着烂着,就成道了。
8
人生是一场被误判的上线
有时候,人生走到某个阶段,不是突然就好了,也不是彻底坏掉,而是——终于有人发现你坏得很有参考价值。
李文杰正窝在沙发上给道生一剪指甲,猫一边挣扎一边咕噜,突然微信跳出个新消息——头像是个他以为早已死透了的名字:王工,前公司CTO,曾经三句话逼走三个实习生的技术硬汉。
消息内容简洁得像个commit记录:
你愿不愿意回来,做点轻松的事,给我们年轻人讲讲‘怎么烂得优雅’。
李文杰盯着这句话足足一分钟,像在盯一个SQL注入漏洞。
他回复:你们搞企业文化搞疯了
王工倒是回得很快:你红了,你的摆烂哲学现在成了新一代打工人心理防火墙。HR那边把你写进了内部培训PPT。你来,我们给你个title——‘精神架构师’。
听起来像个宗教骗子。
也差不多。你只要站那儿,不干活,年轻人就觉得人生还有盼头。
李文杰端着猫,想了很久。
他想起那个少年问他:你幸福吗
想起那场讲座之后,有人匿名在豆瓣写了长评,说:如果人生必须装个系统,那至少得装个不崩溃的。
想起前妻说:你现在这个状态,其实挺像你年轻时说的那个理想——‘一边崩坏,一边活着’。
他笑了,回复:
好啊,我来。但我不上早会,不讲KPI,不写日报,不打卡,不用飞书,不用石墨,不用Notion,PPT我也只用WPS,做事全靠缘起缘灭。
王工回:成交。反正你都红了,你现在讲灵修也行。
于是,李文杰回到了他熟悉的地盘,只不过这次不写代码,而是成为一块反思模块——
每天在公司走来走去,穿着印着劳模勿近字样的T恤,喝着咖啡,和年轻人讲人生BUG管理、情绪缓存清理,还有最核心的课程——《如何优雅地让老板意识到你正在躺平》。
这份工作神奇地受到热捧。年轻员工甚至排队和他散步对谈,搞得像在参加什么黑市心理咨询。
一天,他正在天台晒太阳,产品部实习生小吴怯生生地问他:李老师,我有个问题……您这摆烂,到底是认命,还是抗争
他慢悠悠地说:
是下载失败。
什么意思
我以前一直以为人生可以通过努力安装一个完美的系统,后来才发现我网速不行,服务器有毒,源文件早就被篡改了。与其装个烂系统,不如直接用裸机。
可是裸机会死机啊。
那就死机啊,死机不可怕。怕的是你明知道它运行不了,还每天给它续命,烧香。
这天晚上,他回家,打开邮箱,收到了出版社的第二封邮件:
您的书《软崩塌》即将进入第二轮加印,我们建议出个‘上班废物生存手账’作为副产品,销量一定爆。
他笑了笑,回邮件只写一句:
别搞这些资本幻觉,咱们是给失败者写的,不是给上进人装饰焦虑的。
他关掉电脑,给猫倒了牛奶。道生一跳上窗台,看着夜色,尾巴有一下没一下地摆动。
他心想,这世界真的很奇妙——当你拼命要好起来的时候,它压得你喘不过气;等你彻底躺下了,它反而开始觉得你有意思。
人生真像个逻辑反转的if语句。
如果你想赢,你就输;
如果你决定不赢了,它反而让你体验了一下胜利的幻觉。
他轻声对猫说:
咱们这就叫:不求运行成功,但求系统优雅崩溃。
窗外灯火如织,程序员们还在加班,写着下一个版本的理想生活补丁。而他,在夜风中端着热奶,像个躲过了所有升级提醒的老设备,静静运行在自己的旧系统里。
9
蓝屏前的提醒
结语:
人生不是部署,不需要上线,只要别在关键时刻蓝屏就行。
我们都是代码里的注释,活着,不是为了跑通,而是为了提醒世界:这里曾经想过别的可能。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