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枳生 > 第十一章 乡村女性

第十一章
乡村女性
村庄,有村庄的生存法则。
村庄的生存法则,自然是男性优先。
在女性未婚之前,她于原生家庭只是一个暂时寄宿的客人——所以,家里的一切都轮不到她做主,财产自然也不可能属于她们。换而言之,她们在娘家是没有财产继承权的。
等到她们嫁到婆家,那就不同了——尤其是生了儿子之后,她们就会认为婆家的一切天经地义就该属于她们的儿子。这时候,她们其实已经不再是女人——她们的心理已经彻底男性化,一切的想法和立场,都是男人的立场。
于是,你可以看到一个诡异的现象:年轻姑娘拼命想要逃离乡村,因为乡村的生存法则下,没有她们的容身之地。但是,中老年妇女,却拼命维护乡村的法则,因为,她们觉得自己儿子的利益大于一切,哪怕是她们的女儿也无权挑战这个生存法则。
可现状是,中老年妇女日渐衰老,年轻姑娘日渐稀少,这个游戏规则渐渐地玩不下去了——于是,广大的农村男青年,就成了光棍。
张老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深感忧虑。
这样的恶性循环持续下去,受害者真的全是女孩子
广大的男青年,也许会成为更大的受害者。
就像苗校长对女生们的随堂调查:你以后愿意回故乡定居吗
除了独生女,几乎没有任何人肯定回答。而且,那有限的两三个独生女都是镇上的,并不住在乡下。
现在好歹还有几茬女孩子,再过一些年,该走的差不多走完了,那时候又怎么办
张老师也不知道。
她只是想,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告诉那些人——想要留下乡村女孩,就要彻底解决女性财产继承权问题。
中考分数公布了半个月之后,大家对既成事实的定局已经失去了讨论的热情。能上普高的孩子,家长固然皆大欢喜,没考上的,家长们也谈不上失落。大家该干嘛干嘛,生活很快恢复了平静。
在中考录取之前,初三的老师们还有一些杂事,比如班上有些学生最初没有报名职高,后来又想去,老师也必须帮着协调。
直到七月中旬,这些事情才暂告一段落。回城的时候,张老师想起周艳梅,于是,顺路去她家看看。
比起考631分的枳生,她觉得周艳梅更令人担心。
七月盛夏,天气炎热。午后,正是休息时间,沿途,只听得哗啦啦搓麻将的声音,只见一些大树浓荫下面,早早地摆好了麻将桌,年轻的媳妇们三几个围成一圈,把麻将搓得哗哗响,而围观的婆子们也指手画脚:幺鸡,你这张出错了啊……
这些小媳妇,都是前些年结婚,生了二胎后就在家主力看孩子,副业打麻将。
这些家庭中,一般是公公和老公出去打工挣钱,婆婆在家料理家务,种点蔬菜,也帮着带带孩子。于是,这些年轻的小媳妇就很轻松,每天带带娃,打打麻将。
周艳梅的继父家,在最边上的村西口。
张老师走近时,只见院门紧闭,不像上次那样看到周艳梅妈妈在门口整理芹菜。
她去敲门。门里,立即传来狗叫声。
敲了好一会儿,才听得极其不耐烦的声音:谁呀
周艳梅妈妈开门,探头看一眼:咦,是张老师呀……你怎么又来了不是放暑假了吗不对,艳梅她们不是早就毕业了吗她们和学校毫无关系了啊……
我路过,想起周艳梅,顺便来看看。对了,周艳梅在家吗
妇人扯着嗓子大喊:死丫头,你们老师来了……天天只知道睡懒觉,懒得要命,啥事都不干,真的是讨债鬼……
张老师跟着她走进去,只见周艳梅正睡眼惺忪地从堂屋里走出来。周艳梅穿短袖睡衣睡裤,脚上的拖鞋吧嗒吧嗒的,头发也乱糟糟的。
她看到张老师,很意外,还是无精打采地问:张老师,你怎么来了
张老师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月不到,小姑娘就成了这样
明明在学校里的时候,周艳梅还干干净净的,大家都穿校服,也看不出什么差异。可现在,短短几天,她就像周围的村妇,邋里邋遢。
她转眼,看到周艳梅的小妹妹,那可怜的小姑娘一直坐在角落里,看着摇篮里熟睡的小婴儿,那神情,就像是一个专职保姆。
妇人恨恨地:张老师,我的命苦啊!本以为艳梅回家,可以帮我搭把手,做做家务。可是,这死丫头懒得要命,一天到晚除了睡觉,啥都不干。还不如她妹妹,她妹妹至少还能帮着看弟弟……
周艳梅:他不是我弟弟!
妇人破口大骂:怎么不是你弟弟一母同胞。按理说,长姐如母,可你这个亲大姐,连抱一下弟弟都不肯……张老师,你说,这天下有这样的姐姐吗她完全是个白眼狼啊!我这么辛苦,可是她从不体谅我,天天说我只爱弟弟不爱她们,你说,我要怎么才算爱她们把她们养这么大,不是爱
妇人说到激动处,干脆一把鼻涕一把泪:我带着两个拖油瓶改嫁,我容易吗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以前没生儿子,被前夫家赶走,现在好不容易生了儿子,可女儿又成了白眼狼,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带你们改嫁还有什么意思
你带我们改嫁,只是为了收彩礼!别把自己说得那么伟大!
张老师,你听听这话……你听听……这死丫头说的是人话吗她就是看不起我啊,口口声声说我不该改嫁,可我不改嫁,我们住哪里去
张老师沉声道:周艳梅,你怎么能这么和你妈妈说话
我要出去打工……我一定要出去打工……我死都要死在外面。
你休想。
她妈妈也怒气冲冲:我当初真不该生你们这两个拖油瓶,自从生了你们就走霉运,长大了也不省心。别家的姐姐都想方设法照顾弟弟,生怕弟弟吃亏了,可是,你呢你抱都不抱一下弟弟……
他不是我弟弟。我姓周,他姓杨。
你爸(继父)要是听到这话,他要打死你。
我爸早就死了……
妇人抓起旁边的一把扫帚就向周艳梅身上打去,周艳梅转身就跑,张老师一把拉住她:艳梅妈妈,你别这样……
妇人破口大骂:张老师,你看,你看……这就是读了几天书的孩子……要是不读书就不会这样。读书了,认字了,天天在家刷短视频,看段子,说什么别家父母给女儿买房买车,说我们啥都不能给她……
摇篮里熟睡的小儿,终于被这吵闹声惊醒,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周艳梅妈妈打不着周艳梅,一扫帚就扫在二女儿的背上:你这个扫把星怎么看弟弟的
张老师本来还有点同情她,看到这一幕,真是气得浑身发抖:你怎么能这么打孩子她可是你的亲女儿……
我打我的女儿,关你屁事……
你不像一个做妈的!你真不配做母亲!
啧啧啧,你说什么大话张老师,你要是带两个拖油瓶改嫁试一试许多女人直接扔下孩子跑了,我再差也带着她们改嫁!你们还要我怎样我能怎样我的能力就这么大,我能怎么办
可你也不能随意打你的二女儿,她做错什么了
妇人忽然嚎啕起来:都怪我命苦,生了两个白眼狼。为什么别人家的女儿处处替父母着想,而我就生了两个讨债鬼两个讨债鬼什么都帮不了我,只能连累我……
小儿听得这嚎啕,更是惊吓,哭得更凶了。
妇人扔下扫帚,赶紧去抱起哇哇大哭的小儿:别哭了……宝贝……儿子……别哭了……出去,出去,你们都出去,别吵着我儿子睡觉……
张老师被驱逐出门。
出门的时候,她看看那个可怜的二女儿,那个又瘦又小的女孩可能早就被妈妈打习惯了,也不知道反抗,只是趴在提篮旁边瑟瑟发抖地抽泣。
周艳梅是刺头,也大了,母亲不敢打太凶。可是,这个小姑娘就惨了,一言不发,也会随时被母亲迁怒毒打。
若不是亲眼所见,张老师根本不敢相信这世界上有这样的母亲,所以,怎能怪周艳梅这样的孩子变得如此叛逆
她怕周艳梅跑了,只能追出去。
周艳梅,一个人坐在对面水田边的柏树下面。
水田里连绵起伏的稻谷,一支支稻穗已经鼓鼓的,再有一个月,就可以收割了。柏树两边,是一丛一丛高大的斑茅、开满小白花的荆棘。偶尔,一群白鹭扇动翅膀飞过,有一片一片的白色羽毛随风飘落。
那是一派宁静的乡村风景,如果是第一次来的人,也许会情不自禁地讴歌这如诗如画,甚至咏上一曲。
可是,张老师知道,这不是全貌。
她尽量和颜悦色:周艳梅,你妈妈也不容易,你有时候也要试着理解她……
张老师,我想出去打工……
周艳梅忽然很热切,满脸哀求:我想出去打工,我一天都不想待在这个破地方……这不是我家,我待不下去……张老师,你能不能帮我找个门道我太想离开了……我但凡出去了,我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张老师看着她迫不及待的眼神,忽然想起苗校长给学生们上的那堂课。
张老师,我知道这样说你会骂我,可是,我现在真的特别恨我妈……
张老师看着她眼中那种真真切切的恨意(迁怒于弟弟),缓缓地:我们每个人心中,其实都会有恶念一闪而过。但是,我们要学会控制这种恶念,更不能放大它。周艳梅,你妈妈虽然对你们很粗暴,但是,你真的该试着理解一下她的处境……如果换一个处境,她不见得会这样。就像你上次所说,她以前还是挺爱你的……
这番话,她自己都觉得苍白无力。
周艳梅喃喃地:张老师,除了你,我不知道谁能帮我……我如果不走,就只能像我妹妹那样……我不想变成那样……
张老师忽然觉得自己特别渺小无力,可她还是道:周艳梅,你放心,我尽力想想办法。
周艳梅沉默。很显然,她认为张老师根本想不到什么办法。
张老师试探性地问:周艳梅,你还想继续读书吗
周艳梅无精打采地说:你说职高吗那是不可能的。我听其他同学说,职高每年要交好几千,而且每个月还要生活费。这个钱,我妈是绝对不可能帮我出的。
如果免费呢
免费不可能吧职高又不是义务教育,谁给你免费
我去了解一下。
周艳梅对此毫无兴趣,她一门心思只想出去打工。她认为,只要出去了,到大城市去了,就一劳永逸了。可是,张老师想,一个16岁初中毕业的女孩子,去大城市能打什么工呢更何况,她的母亲绝对不会让她出去。
回去的路上,张老师又想到李枳生。其实,枳生的命运和周艳梅也差不多,只不过,枳生的妈妈,明显比周艳梅的妈妈靠谱一万倍。
路过村中,张老师又看到那伙嘻嘻哈哈的年轻妇人们。
她们还在不知疲倦地搓着麻将,几个小孩子在周围跑来跑去,自顾自地玩耍打闹。细看她们,一个个穿着打扮都还挺时尚的,有些甚至染了头发,化了挺精致的妆。不搓麻将的围观者,则纷纷拿着手机,视频里传出各种段子、热播剧的声音,偶尔,她们抬起头看看:哇,你又出错了……太笨了……
一个矮小的妇人从里面走出来,她看到张老师,很夸张:呀,这不是张老师吗你怎么到我们村上来了张老师,你厉害呀,他们说这次你班上考得非常好,会得到很多奖金吧……
这是铁黎村著名的媒婆,人称周媒婆。
周媒婆神通广大,方圆几十里,哪家有小姑娘、离婚妇、寡妇,她门儿清。她经常在几大乡镇之间穿梭,到处带着男孩子女孩子去相亲,在周围赫赫有名。
张老师看着她一直跟着自己往村外走,就问:你这是要去哪里啊
周媒婆眉飞色舞:我这段时间忙得很。
什么旺季
说媒呀。每年的七八月,我们就要抓紧时间说媒……所以,这段时间我真是忙得脚不沾地,今天下午要带三个小伙子去看人(相亲)……
8万88万88万88万8媒婆这么积极,当然因为说媒是个大肥差。只要带去看人,第一次,无论成不成,男方都得给媒婆一笔跑路费——以前是一百块,现在,这个起步价差不多要三百块了。像周媒婆这种大媒婆,则要收取五百元。
看人成功后,男方会就结婚事宜(主要是彩礼)和女方反复拉锯磋商,这也得靠媒婆的巧舌如簧和女方讨价还价。所以,男方为了讨好媒婆,三不五时,逢年过节都要送一些小礼物或者红包。等到终于结婚了,大功告成了,则要厚谢媒婆——这个红包,现在的市场价基本上不能低于一万了。
张老师心里默算了一下乡下现在娶媳妇的成本,忽然很震惊,问:现在一个小伙子结婚岂不得花几十万
周媒婆说:何止还得买房子车子。如果这个加起来,那就不得了了。当然,房子车子一般都是男方自己的名字,哪怕不娶老婆也必须要买,所以,这钱不能算在女方头上……
……
周媒婆洋洋自得:我们做媒婆的也是有原则的。我有三不看(不给介绍):1.没有房子的不看。因为现在女方第一句话就是问房子,没有房子,看也是白看。我是很有职业道德的,我不想浪费男方的钱,他们求我我都不介绍;2.没有车子的不看。现在的小姑娘们说,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果结婚生了孩子,家里没有车子,去医院都不方便。所以,没车的男生,她们一律看不上;3.家里两兄弟以上或者没有婆婆的也不看……
两兄弟以上的可以理解,可为什么没有婆婆的也不看
张老师,这你就不懂了。现在我们乡下,男生一般过了25岁就很难找到对象。你想,这些小伙子才20来岁,他们的父母多大一般不都才四十几岁吗四十几岁的公公婆婆正是手脚麻利好干活的时候。等姑娘嫁过去,家里就有三个壮劳力,在没有生娃之前,那三个壮劳力都可以出去打工,挣三份钱。说少点,三个人一年挣十几万没问题吧几年下来,你算算多少钱等媳妇生了娃,婆婆就回家带孙子,种菜养鸡做饭,儿媳妇则啥都可以不干,天天打麻将。但是,要是没有婆婆,你想想看,是不是少了一大笔钱的同时,带孩子的人也没有哪个小姑娘愿意天天做饭洗衣带孩子有没有婆婆,那一家人的生活质量可是有本质区别的……
张老师真是叹为观止。
你说乡下女生种种不幸吧,可她们的日子却风生水起。
周媒婆滔滔不绝:我也有几个远房侄女在城里工作,她们都是考学出去的。以前,我经常热心帮她们介绍对象,可是她们都看不上。现在好了,一个个都三十岁出头了也没找到对象,在大城市成了剩女。其实,不是我说她们,在大城市也没有想象得那么好,天天风里来雨里去,每个月也就挣个几千块,除了房租,还能剩下几个钱可乡下同龄的姑娘,你看看,人家天天打打扮扮,吃得不比她们差,穿得不比她们差,一个个住着乡下的小别墅,有些在县城也买了商品房,最重要的是,人家除了生娃其他啥都不用干,公公婆婆老公三个人挣钱给她们用,你说,她们不比城里的那些剩女强多了
张老师:……
每次回家过年,这些大龄剩女都是形单影只。现在,我也不乐意给她们介绍了。真有特别好的小伙子,人家一听女方三十几,就不愿意见面了。条件差的小伙子,她们又看不上。我才懒得多事……也不知道她们老了咋办哦,一个两个的,以后都去养老院
……
周媒婆又问:张老师,你是从周艳梅家出来的吧
张老师点点头。
周艳梅这孩子,长得其实还可以,个子高,也白净。但是,她妈老汉儿特别难缠。上次我带她去看人,你猜她继父老汉儿(父亲)怎么说
怎么说
她继父老汉儿说,她家不管男方有没有房子车子,也不管男方岁数,甚至瘸子傻子都无所谓,只要求彩礼38万8。我的妈呀,把我都吓一跳……看了好几个,人家一听38万8,也给不起啊,现在我都不想帮她家介绍了。你说,一个继父老汉儿,哪来这么大的脸我手上的,一般要18万8的,好嫁得很,大家争着抢着。可这38万8的,你说一般人也受不起啊……
周媒婆笑容暧昧:也不知道周艳梅的妈怎么想的。女儿这么大了,彩礼自己收不好吗何苦改嫁便宜别的男人她继父老汉儿自己都说,他的运气特别好,有这两个继女,光收彩礼都足够了,自己根本不必省吃俭用,日子过得潇洒又快乐,反正他说他的儿子以后全靠两个姐姐养……据说,他在县城把房子都看好了,只等赶紧拿到彩礼,马上就可以给他儿子买商品房了……
……
不过她妈倒是私下找我,说28万8就可以了,如果是这个数目,倒也不算太离谱,以后有合适的,我再帮他们看看……
小县城目前的房价,普通的六七千元,好点的一万出头。如果一个女儿28万8,两个合起来,别说首付,全款买一套都够了。难怪周艳梅的妈妈生怕她出去打工了,天天盯着。
许多女生的父母宁愿先养着女儿,让女儿在家里玩一两年手机,也不愿意让女儿读职高或者出去打工。
对了,那个琪琪是你们班上的吧她好像岁数最大,已经满了十八岁了,考完第二天,她妈就让我带她去相亲,也成功了。男方25岁,急于结婚,所以答应给28万8彩礼。相对来说,她的父母就最划算了,都不用等很久,只要他们办了酒席马上就可以拿到28万8……哈,看他们这么赚钱,我都想再生个女儿了,可惜我五十岁了,生不出来了……
张老师在铁黎村中学执教多年,曾自以为对本地的情况非常了解,可是,听周媒婆这么一说,还是觉得自己太天真了——敢情这些年下来,乡村姑娘的地位不是越来越高,而是越来越低了——几乎是没有任何遮掩地成为了摇钱树。
乡村少奶奶——不等于地位高。
说难听点,那是奇货可居导致的——当一种物品严重短缺,那么,就会被人抓住炒作的机会。彩礼就是这样,越炒作越离谱——到最后,价高者得。
张老师深感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