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一觉穿越回八零
林晓是个十足的网文迷,尤其钟爱穿越小说,常常幻想着自己也能穿越到过去,大干一番事业。一天晚上,她熬夜看完一本八零年代题材的穿越文后,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等她再次有了意识,发现自己正躺在一张破旧的木板床上,屋子里光线昏暗,墙皮脱落,家具破旧。她吓得一下子坐起来,这是哪儿还没等她反应过来,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年轻女孩风风火火地闯进来,着急地说:姐,你可算醒了,你怎么能答应张媒婆去相亲呢那赵铁柱可是出了名的懒汉!
林晓脑袋里

的一声,一堆不属于她的记忆涌进来。原来她穿越成了八零年代一个小村庄里的林家大女儿林芳,家里条件一般,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原主林芳性格懦弱,刚刚竟在媒婆撺掇下,稀里糊涂答应去和赵铁柱相亲。
林晓哭笑不得,心说这开局可真够刺激的。看着眼前一脸焦急的妹妹林丽,她拍拍胸脯说:妹,你放心,姐反悔还不行嘛,绝对不嫁给赵铁柱!
林丽半信半疑地看着她:姐,你可别又犯糊涂,赵铁柱家可没安好心。
林晓决定先出门看看情况,刚走到院子里,就听到隔壁王婶扯着嗓子喊:林家妹子,听说你要和赵铁柱相亲呀,那小子可不是个能过日子的人,你可别被猪油蒙了心。
林晓尴尬地笑了笑:王婶,我这不反悔了嘛。
这八零年代的农村,还真是和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不过既来之则安之,林晓决定利用自己现代的知识,在这八零年代好好折腾一番,说不定能闯出一片天呢。
第2章:拒绝相亲,开启养鸡大业
林晓拒绝相亲的事儿在村里传开了,不少人都在背后指指点点,说她眼光高,不切实际。林晓可不管这些,她琢磨着得找点赚钱的门道。
有一天,她在村里闲逛,看到邻居家的几只老母鸡正在院子里刨食,突然灵机一动,现代的鸡蛋和鸡肉市场那么大,自己为啥不在这八零年代搞个养鸡场呢说干就干,林晓回家和父母商量:爹,娘,咱们养鸡吧,养大了能卖不少钱呢。
林父林母面面相觑,林父抽了口旱烟,缓缓说:闺女啊,养鸡倒是行,可这鸡瘟咋整,万一鸡都死了,咱家可就血本无归了。
林晓信心满满地说:爹,娘,你们放心,我有办法预防鸡瘟。咱先少养点,摸索摸索经验。
在林晓的软磨硬泡下,父母终于同意了。林晓拿出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去集市上买了几十只小鸡仔。
小鸡仔买回来后,林晓可忙坏了。她按照现代学来的养鸡知识,给小鸡搭建温暖的鸡窝,调配营养饲料,还定期给小鸡打预防针。村里的人看到林晓这架势,都觉得她在瞎折腾,等着看她笑话。
有个叫二狗子的村民,笑嘻嘻地说:林芳,你这养鸡能赚钱别到时候鸡都养死咯,哈哈。
林晓白了他一眼:二狗子,你就等着瞧吧,等姐赚了钱,让你眼馋。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鸡仔在林晓的精心照料下,长得胖乎乎的,一只都没生病。林晓看着这些小鸡,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仿佛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
第3章:遭遇嫉妒,危机初现
林晓的小鸡养得越来越好,渐渐在村里传开了。一些原本等着看笑话的人,心里开始嫉妒起来。特别是村里的刘富贵,他一直觉得自己在村里是最会赚钱的,看到林晓养鸡有模有样,心里很不是滋味。
刘富贵找到村里最爱搬弄是非的张大婶,嘀咕了几句。没过多久,村里就传出了谣言,说林晓养鸡用了什么见不得人的手段,那些鸡肯定有问题,吃了会生病。这谣言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村里的人都对林晓的鸡避而远之。
林父林母听到这些谣言,着急得不行,对林晓说:闺女啊,这可咋办,再这样下去,咱这鸡可咋卖啊
林晓气得牙痒痒,她知道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捣鬼。
林晓决定主动出击,她挨家挨户去解释,还邀请村里的人到家里参观她的养鸡场,给大家展示小鸡健康的生长情况。可还是有一些人将信将疑,不愿意相信她。
就在林晓焦头烂额的时候,村里的王老兽医站出来了。王老兽医在村里德高望重,他仔细检查了林晓养的鸡后,大声说:大家别听那些谣言,林芳这鸡养得好着呢,用的都是科学的法子,你们可别瞎传。
有了王老兽医的话,村民们这才渐渐打消了疑虑。
林晓心里对王老兽医充满了感激,同时也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更加小心,不能再让这些小人得逞。这次危机虽然暂时解决了,但她知道,在这八零年代的农村,想要成功,肯定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第4章:鸡场扩张,结识贵人
经过这次风波,林晓的养鸡事业不但没受影响,反而因为她的解释和王老兽医的证明,让更多人相信了她的养鸡技术。村里一些年轻人还跑来向她请教,林晓也不藏着掖着,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他们。
随着小鸡渐渐长大,林晓意识到,之前的鸡窝已经不够用了,她决定扩大养鸡场规模。可扩大规模需要钱,林晓正发愁呢,村里来了个下乡考察的干部,叫赵强。
赵强听说了林晓养鸡的事儿,对她很感兴趣,专门来她家了解情况。林晓抓住这个机会,把自己对养鸡场未来的规划,以及如何带动村里其他人一起致富的想法,一股脑儿地告诉了赵强。
赵强听后,眼前一亮,他觉得林晓这个姑娘不简单,有想法,有干劲。赵强说:林芳同志,你的想法很不错,我们政府就是要支持像你这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这样吧,我帮你申请一笔小额贷款,你先把养鸡场扩大起来。
林晓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不是传说中的贵人吗有了这笔贷款,林晓顺利地扩大了养鸡场,还买了一些更好的养鸡设备。她还和村里几个年轻人合作,成立了一个小型的养鸡合作社,大家一起养鸡,一起赚钱。
林晓的养鸡事业蒸蒸日上,她也成了村里的名人。村民们对她的态度从一开始的怀疑、嫉妒,变成了现在的佩服和羡慕。林晓知道,这只是她在八零年代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多的梦想等着她去实现。
第5章:进军城市,波折不断
随着养鸡合作社的规模越来越大,村里的市场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了。林晓决定把目光投向城市,她听说城里的人对土鸡蛋和土鸡的需求量很大,而且价格也高。
data-fanqie-type=pay_tag>
林晓和几个伙伴带着精心挑选的鸡蛋和几只土鸡,坐着村里唯一一辆破旧的拖拉机,一路颠簸来到了城里。他们在农贸市场找了个角落,摆起了摊位。可没想到,刚摆好摊,就遇到了麻烦。
市场管理员走过来,严肃地说:你们这证件齐全吗没有相关手续可不能在这儿摆摊。
林晓一下子懵了,她哪知道在城里摆摊还有这么多规矩。在一旁的伙伴着急地说:咋办啊,林芳,咱们大老远跑来,不会就这么回去吧。
林晓定了定神,笑着对管理员说:同志,我们是农村来的,不懂这些规矩,您看能不能通融通融,告诉我们该怎么办手续,我们马上就去办。
管理员看他们一脸诚恳,态度也挺好,就说:这样吧,你们先去办个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办好再来摆摊。
林晓谢过管理员后,和伙伴们四处打听办证的地方。他们在城里转了好几圈,终于找到了相关部门。可办证需要各种材料,他们又没有准备充分,只能又回到村里准备材料。
这一趟进城,虽然没有成功卖出东西,但林晓并没有灰心。她知道,进军城市的道路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只要自己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把村里的土鸡和土鸡蛋卖出去。
第6章:成功打入城市市场
林晓回到村里,和伙伴们按照要求准备好所有材料,再次进城办证。这次很顺利,他们终于拿到了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再次来到农贸市场,林晓他们的摊位正式开张了。一开始,来询问的人并不多,毕竟市场上卖鸡蛋和鸡的摊位不少。林晓灵机一动,她拿起一个鸡蛋,当场打开,展示鸡蛋黄又大又黄,蛋清浓稠。她大声吆喝:大家快来看啊,我们这是正宗的农村土鸡蛋,营养丰富,口感好,吃了保证让你们满意。
这一招还真有效,不少人围了过来。有个大妈拿起一个鸡蛋,仔细看了看,问:姑娘,你这鸡蛋咋卖啊
林晓笑着说:大妈,我们这鸡蛋虽然比普通鸡蛋贵一点,但绝对物有所值,您买回去尝尝就知道了。
大妈犹豫了一下,还是买了几个。
旁边的人看到大妈买了,也纷纷跟着买。不一会儿,他们带来的鸡蛋和土鸡就卖得差不多了。林晓和伙伴们高兴得合不拢嘴,这可是他们成功打入城市市场的第一步。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晓他们定期进城卖货,还和一些饭店、超市建立了合作关系。养鸡合作社的生意越来越好,赚的钱也越来越多。村里的人看到林晓他们赚了钱,也都纷纷加入合作社,林晓一下子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第7章:青梅竹马归来
随着事业的蒸蒸日上,林晓的感情生活也有了新情况。她的青梅竹马陈宇从部队退伍回来了。陈宇和林晓从小一起长大,后来去部队当兵,两人已经很多年没见了。
陈宇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来找林晓。林晓看到陈宇,心里也很开心,毕竟是儿时的玩伴。可没想到,陈宇对林晓的感情似乎不只是朋友那么简单。
陈宇看着林晓,深情地说:芳芳,这些年我在部队,心里一直想着你。现在我回来了,咱们在一起吧。
林晓一下子愣住了,她一直把陈宇当哥哥,从来没往那方面想过。
林晓尴尬地笑了笑:陈宇哥,你别开玩笑了,咱们一直是好朋友啊。
陈宇却认真地说:芳芳,我是认真的,我觉得我们很合适,你现在事业做得这么好,我也可以帮你一起。
林晓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心里有点乱。就在这时,一直喜欢林晓的同村青年李强看到了这一幕,他着急了,跑过来对陈宇说:陈宇,你刚回来懂什么,林芳这些年都是我在照顾,你别想抢走她。
陈宇和李强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林晓夹在中间,头都大了。
林晓赶紧说:你们别吵了,感情的事儿不能强求,让我自己考虑考虑行不行。
陈宇和李强这才住嘴,都眼巴巴地看着林晓。林晓知道,自己得好好想想,该怎么处理这段复杂的感情关系了。
第8章:陷入三角恋,矛盾升级
自从陈宇和李强表明心意后,林晓的生活变得一团糟。陈宇经常来帮林晓打理养鸡场,还时不时送她一些小礼物;李强也不甘示弱,每天给林晓送自己种的新鲜蔬菜,还抢着帮林晓干活。
这两人碰到一起,总是火药味十足。有一次,陈宇正在帮林晓搬饲料,李强来了,看到陈宇,没好气地说:陈宇,你别在这儿假惺惺地帮忙,你就是想讨好林芳。
陈宇也不示弱:李强,你也好不到哪儿去,林芳又不是只认识你一个人。
林晓看着两人又吵起来,头疼不已:你们两个能不能别吵了,我都说了让我自己考虑,你们这样只会让我更烦。
可两人根本听不进去,还是吵个不停。
村里的人看到这一幕,都开始议论纷纷,说林晓脚踏两条船,不道德。林父林母也着急了,对林晓说:闺女啊,你赶紧做个决定,别让大家看笑话。
林晓心里委屈极了,她只是想好好发展事业,怎么就陷入了这么复杂的三角恋中呢而且因为这事儿,养鸡场的工作也受到了影响,林晓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她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可该怎么选择呢她心里一点主意都没有。
第9章:终做抉择,事业爱情双丰收
林晓思来想去,觉得不能再逃避了,必须做出选择。她分别找陈宇和李强谈了一次。
林晓对陈宇说:陈宇哥,我很感激你对我的感情,可这么多年没见,我们都变了。我一直把你当哥哥,我想我们还是适合做朋友。
陈宇听了,虽然很失落,但还是勉强笑了笑:芳芳,我明白了,只要你幸福就好。
林晓又找到李强,看着他真诚的眼睛说:李强,这段时间我也看到了你的真心,我觉得我们在一起很踏实,我愿意和你在一起。
李强听了,高兴得差点跳起来:林芳,你放心,我一定会让你幸福的。
解决了感情问题,林晓终于松了一口气。没了感情上的烦恼,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养鸡事业中。在李强的帮助下,养鸡合作社发展得更快了,他们还引进了一些新的养鸡品种,扩大了销售渠道。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林晓又有了新的想法,她想在村里办一个食品加工厂,把鸡蛋加工成各种蛋制品,鸡肉做成真空包装的熟食,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李强非常支持她的想法,两人一起四处奔波,筹集资金,办理手续。
在林晓和李强的努力下,食品加工厂终于建成了。工厂开业那天,村里张灯结彩,大家都来祝贺。林晓看着热闹的场面,心中感慨万千。她从一个穿越过来的迷茫女孩,到如今事业爱情双丰收,这一路走来,虽然充满了波折,但她从未放弃。她知道,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她,但只要和李强一起,她就有信心面对一切,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10章:带动全村致富,走向新高度
食品加工厂开业后,生意火爆,生产的蛋制品和熟食不仅在城里畅销,还远销到周边的城市。林晓的名声越来越大,甚至上了当地的报纸,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看到林晓的成功,村里的人都羡慕不已,纷纷向她请教经验。林晓没有藏私,她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还鼓励村民们发展其他副业,比如种植特色蔬菜、养殖牛羊等。
在林晓的带动下,村里成立了多个专业合作社,村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也越来越好。村里的土路修成了水泥路,破旧的房子也都翻新了。
林晓和李强的感情也越来越好,两人在村里举办了一场热闹的婚礼,全村人都来参加,共同见证他们的幸福时刻。婚后,他们继续为村里的发展努力着。
没过多久,林晓又有了新的目标,她想把村里打造成一个集农业观光、农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农村。
第11章:观光村的波折起步
林晓决心打造农业观光村,想法虽好,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问题,虽说村里这些年靠各种产业有了些积蓄,但要实现大规模的建设,仍是杯水车薪。
林晓和李强四处奔走,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工作人员一听他们要搞农业观光村,大多面露难色,觉得风险太大。林芳啊,不是我们不支持,你们这项目听起来太超前,投入大不说,收益还不确定,这贷款不好批啊。
一位银行信贷员无奈地说道。
但林晓没有放弃,她带着村里的规划书,一家一家银行跑,详细介绍项目前景。终于,一家地方银行被她的执着打动,愿意提供一部分贷款。
资金问题刚解决一部分,土地规划又成了难题。村里有些土地涉及到不同村民的承包权,整合起来难度不小。有个叫孙大爷的,守着自家的几分地,说啥也不愿意拿出来参与规划。我这地种了一辈子了,你们说搞啥观光村,我可不懂,反正我不同意。
孙大爷气呼呼地说。
林晓多次上门劝说,给孙大爷描绘观光村建成后的美好景象,还承诺会给他相应的补偿和分红。可孙大爷依旧不为所动。后来,林晓打听到孙大爷的孙子一直想在城里买房子,手头却不宽裕。林晓找到孙大爷的孙子,说服他一起劝孙大爷。最终,孙大爷总算松口,同意交出土地。
解决了土地问题,林晓又忙着联系施工队、采购建设材料。这期间,各种琐碎的事情让她忙得焦头烂额,但她始终坚信,只要坚持下去,观光村一定能建成。
第12章:观光村开业遇冷
经过大半年的紧张建设,农业观光村终于初步建成。村里建起了采摘园、农家乐、民俗展览馆等设施,一片焕然一新的景象。林晓满心欢喜地举办了开业仪式,邀请了周边城市的旅行社、媒体以及众多宾客。
然而,开业后的情况却让人大失所望。游客数量寥寥无几,采摘园里的水果无人问津,农家乐也冷冷清清。林晓心里别提多着急了,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精心打造的观光村,大家却不买账。
林晓和李强开始四处调研,询问为数不多的游客意见。原来,很多游客表示不知道这个观光村,宣传不到位是主要原因。而且,村里的设施虽然有特色,但服务还不够完善,比如路标指示不清晰,农家乐的菜品口味也参差不齐。
林晓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刻着手解决。她加大了宣传力度,在周边城市的汽车站、火车站张贴海报,和旅行社合作推出优惠旅游套餐。同时,组织农家乐老板和服务员进行培训,提高服务质量,统一菜品标准。
那段时间,林晓忙得脚不沾地,白天在村里监督各项改进工作,晚上还要研究宣传方案。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坚信只要找到问题并解决,观光村一定会迎来转机。
第13章:转机出现与新的危机
在林晓的努力下,观光村的情况逐渐有了好转。随着宣传效果的显现,游客数量开始慢慢增加。周末的时候,采摘园里渐渐热闹起来,孩子们在园里嬉笑玩耍,采摘着新鲜的水果。农家乐也生意兴隆,游客们品尝着地道的农家菜,赞不绝口。
看到观光村走上正轨,林晓终于松了一口气。然而,新的危机又悄然降临。一天,一位游客在采摘园里不小心摔倒受伤,家属情绪激动,要求村里承担全部责任并给予高额赔偿。
这件事对观光村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游客数量再次锐减。村里有些人开始抱怨林晓,说她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最后只会让大家都倒霉。林晓心里很难过,但她知道,这个时候不能退缩。
她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看望受伤的游客,诚恳地道歉,并表示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她和李强一起加强了观光村的安全管理,在各个危险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增加安保人员巡逻。对于赔偿问题,林晓和家属进行了多次沟通协商,最终达成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虽然这次危机暂时解决了,但林晓明白,要让观光村长期稳定发展,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她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观光村越来越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第14章:发展特色,打造品牌
经历了这次风波,林晓深知提升观光村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她决定挖掘村里的特色,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林晓发现村里有一种传统的手工编织技艺,村民们用柳条编织出各种精美的篮子、筐子等用品。她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卖点,于是组织会编织的村民成立了手工编织合作社,将编织品进行统一设计和包装,作为观光村的特色纪念品出售。
为了提高编织品的知名度,林晓邀请了一些手工艺专家来村里指导,还带着编织品参加各种手工艺品展览。在一次展览上,村里的编织品引起了一位知名设计师的注意,他提出和村里合作,将编织元素融入到高端时尚产品中。这让村里的编织品一下子名声大噪,不仅在观光村里畅销,还接到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
除了手工编织,林晓还注重打造村里的美食品牌。她组织农家乐老板研发新菜品,突出农家特色和当地风味。经过不断尝试,推出了一系列招牌菜,如柴火炖土鸡、农家酱排骨等,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品尝。
在林晓的努力下,观光村的特色越来越鲜明,品牌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游客们不仅为了体验乡村生活而来,还为了购买特色纪念品和品尝美食而来。林晓看着村里热闹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欣慰,她知道,自己的努力正在让这个村子变得越来越好。
第15章:走向全国,展望未来
随着观光村品牌的打响,游客数量呈爆发式增长。不仅周边城市的游客慕名而来,甚至一些远方的游客也纷纷前来体验。村里的收入大幅增加,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林晓并没有满足于此,她有了更大的目标——将观光村的模式推广到全国。她开始和各地的农村交流合作,分享自己的经验,帮助他们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观光项目。
林晓经常奔波在全国各地,参加各种农业发展论坛,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和观光村的发展模式。她的事迹被更多人熟知,成为了众多创业者的榜样。
在林晓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村走上了特色发展的道路,实现了脱贫致富。而林晓所在的村子,也成为了全国知名的示范村,吸引了无数人前来学习参观。
多年后,林晓站在村里的观景台上,看着热闹非凡的观光村,心中感慨万千。从穿越到这个八零年代的小村庄,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到如今取得这样的成就,这一路走来,充满了艰辛与欢笑。她知道,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等着她,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将继续带着大家,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