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回
紫金山妙玉话遭遇
太湖边周香觅知音
南京名胜古迹颇多,景色十分秀丽,是寻幽访胜的好去处。黄岚到这里虽已半年,但从未去过胜地景区,这次太太到来,趁宝太太她们在的时候,一起去游览一番。
今遇春光明媚、万紫千红的吉日良辰,江宁处处繁花似锦。宝钗她们仍挂念着玄空寺,记着宝玉多到寺庙里走走的劝勉,别出心裁地首选去紫金山。
紫金山,又名钟山,虽然没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巍峨,却是以锦绣雅致而著称。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此乃卧虎藏龙之圣地,也是神仙隐居之宝山,孕育了南京这座屡为国都的繁华城市,造就出一代又一代名人志士,衍生着成千上万的美艳佳丽。
紫金山离城约十余里。李纨、宝钗、黄岚各乘小轿,唯独史英手持尚方宝剑尾随其后,似随陪保镖。轿夫熟人熟路,使她们很快就到达山下,见松柏苍翠,听鸟语脆唱,闻山花芳香。有诗道:
紫金山麓郁葱茏,竹绿花红柏嵌松。
宝地江宁常卧虎,仙家驻足且藏龙。
她们步石砌台阶而上,行不多远,听得左边密林丛中传来清脆的木鱼声。李纨驻足静听片刻后,说:这木鱼声与众不同,别人敲的都是一样的快慢,唯有她十下慢敲后紧接着来三下快的。我们进去瞧瞧,是和尚还是尼姑
我也觉得与众有别,不妨过去看看。宝钗说。
她们由史英引路,沿着布满荆棘的山间小道,披荆斩棘,扶树攀藤,逶迤前行。穿过密林,眼前是一处小小的开阔地,内有茅棚草屋数间、菜园一片,园中长满各种青菜、豆角、瓜果,竹林环绕,溪流潺潺,幽香阵阵,赏心怡性。
她们进去一看,见三间草房里,左边供奉有太上老君神像,右边敬奉着观音菩萨。不难看出,这是一处道家草庵。
当中一位身着黑色道袍的师太,头不抬、目不窥地只顾手敲木鱼口诵经。李纨她们轻步前去,小声地说:师太,打扰了!请问……
师太见问,才停歇木鱼,慢慢从座椅中立起,左手贴胸,右手半伸,礼貌地招呼道:施主好!
宝钗眼明,任凭这位师太帽子遮面,从她的外表和声音中不难辨认,很像妙玉。师太举目窥视,已知是李纨、宝钗了。不等宝钗开口,她上前说:施主莫非是珠大嫂子和宝姐姐!
正是正是!师太莫非是妙玉李纨、宝钗不约而同地问。
贫道正是,不过原来的妙玉已经逝去,永远不复存在了。现在应是妙净了,请改称我为妙净是了。妙玉说。
妙玉因何更名,不言而喻。她原是位气节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绝色少女,只因她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引起贾环、王仁、贾芸等人的妒忌,结果惨遭强盗恶棍的欺辱、蹂躏,使这无瑕白玉遭泥陷,落得个风尘肮脏违心愿。
李纨、宝钗她们理解她改名的原因,所以点头说:幸会幸会!妙净师太好!今日难得相遇!是上天的安排,也是我们的缘分。
失敬!失敬!请坐请坐!的确是我们有缘!你们难得到此!妙净说后就吩咐道童,施主到访!献上香茗。
妙净只有一个道童,看上去年约十七八岁,也是个绝色女孩。她腼腆地托上一盘香茶,说:施主请用茶!
妙玉窥视了黄岚、史英一下,说:这位是否兰哥的媳妇岚嫂子那位莫非是仙霞师太的爱徒,就是史湘云的女儿
妙玉这么一说,倒使黄岚大吃一惊!她十分钦佩地说:不错不错!妙净师太道行非凡,是真人神仙也!本人正是贾兰的内人黄岚。
岚嫂子真有福气,兰哥算是个受人敬佩的清官,且官越做越大,明后年又有可能要高升。嫂子将成一品夫人,望你保持克勤克俭,使兰哥坚持廉洁自律,青史垂名!妙玉道。
师太教诲的极是,做官应是为国为民、廉洁奉公,何求名利。黄岚表示。
史英慌忙俯地跪拜,说:师姑在上,请受徒侄一拜!请问!您认识我的师父
何尝是认识,仙霞师太是我的师姐。在上月她云游到此,向我说起你,也很惦念你,说你两年后就要回去。妙玉手扶史英说。
李纨听后,感慨地说:一晃二十七年了,二十多年不见,妙净师太的道行到达神通广大、炉火纯青的地步,深知世间万物,更晓人生善恶吉凶,使老身佩服得五体投地!
过奖过奖!哪里谈得上深知世间之事,只是略算一些周围小事罢了。妙玉叹了口气,接着说,这也是不得已而学之,二十几年前所以遭此不幸,就是不知眼前吉凶,结果陷入泥潭,落得一身肮脏。
说起你当年的不幸遭遇,使我们不寒而栗、毛骨悚然,可怕情景始终难以消除。宝钗泪水汪汪地继续说,当时都以为你不在人世了,就是最近才知你还活在世上,这是不幸中之大幸!
是啊!总以为我们永难相见了,想不到今日在此重逢,十分难得。这是一件大喜大贺的快事!总算我们有缘,也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李纨边擦眼泪边接下说,说起往事,当初不知是谁干的,也是近年才知道是贾环、王仁一伙勾结强盗之所为,罪过罪过!可恶可憎!堂堂荣国府怎么会出此孽种来
说到这里,见妙玉身打哆嗦、泪如雨下地说:这批禽兽把我拉到荒郊的丛林里,给我手脚捆绑,任其百般摧残。妙姑揩擦了泪水,接下道,最恨的是贾环,他曾几次挑逗我,被我拒绝后,就怀恨在心,所以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来!第一个凌辱我的就是这个贾环。
可恶可恶!十恶不赦的贾环!说到他我心都震荡起来了。后来呢宝钗问。
他们给我囚禁在丛林中三天三夜,贾环、王仁、贾芸天天都来糟蹋我。妙玉悲哀地摇头说,后来强盗把我带到太湖去,大约在太湖船上过了个把月,任凭他们宰割,真是求生无望求死不能!一天晌午,正好他们喝得烂醉、东倒西歪地睡着了,我就趁此机会投湖自尽。
后来呢史英睁大眼睛惊恐地问。
后来就不知道了,再后来发现自己躺在湖涯村施正通的家里,被施施主救活了。妙玉说。
好险!好险呀!师太吉人自有天相,大难不死定有后福。不知施正通他们怎么把你救起来的黄岚说。
据施施主说,他乘船从无锡返湖涯的途中,正巧立在船头眺望湖光山色时,从不远处发现我跳水,就将他的船靠近贼船,将我救起。妙玉介绍道。
阿弥陀佛,菩萨保佑!幸好他们尚未发现!李纨说。
待施施主救上我后,被他们发现了。他们想夺我回去,幸好施施主的是大船,船上有七八个汉子,所以不敢过来。妙玉继续回忆说。
你讲到这位施主施正通,我在吴江时,他险遭冤屈。宝钗道。
宝姐说得对!这位施施主是我的大恩人呀!妙玉接着悲愤地说,施施主救了我后,这几个强盗对施主怀恨在心,曾几次到他家寻衅,企图把我抢回去。由于施主与当地村民一起拯护,我才脱离虎口。
善有善报,施施主那天险遭不测,幸好遇着我,才免横祸。宝钗接下说,恶有恶报!这三个江洋大盗自己送上门来,我不费力气地把他们一举抓获归案!是他们自投罗网,也是罪有应得。
谢谢!谢谢你做了一件为民除害的大好事!为我报了二十多年的深仇大恨!妙玉走到宝钗面前欠身拱手,说,更要谢谢你为施施主鸣冤,使施主免遭冤屈!
想起来也是鹤草仙子托梦相告的功劳。宝钗如实说。
这施正通是好人,好人自有好报,菩萨保佑他平安无事!李纨祈祷说。
说起来他与你们荣府也有点亲戚,并且还将亲上加亲下去!妙玉道。
他与我们荣府有何亲戚怎么没有听说过呢李纨问。
他与平儿是同父异母的兄妹!你说他与你们荣府有没有亲缘关系呢妙玉说。
噢!有这等事,怎么平儿从未说起过有个兄弟宝钗惊奇地问。
平儿哪里知道。平儿的母亲原来是施公的丫头,长相俏丽。施公见她十分欢喜,结果两人好上了,后来怀孕,生下平儿。妙玉接着解说道,平儿母亲的姐姐家在京城。其母病故后,就是这姨妈把平儿送进王府的。
说起来平儿生长在富户人家,所以有如此闺秀气质和高雅风韵!李纨说。
恕我愚笨!请问,你说‘还要亲上加亲下去’,这又有什么原因宝钗问。
其实不是以后,而是眼前的事。你们到吴江湖涯村便知道,无须多说。妙玉说。
妙姑说到这里,她们不敢再追问以后的事情,草堂出现一时缄默。还是黄岚转换话题说:你师徒两人住这里也够辛苦、够冷清的,要不要叫兰哥给写份奏章上去,在此建造一座道观来
谢谢!谢谢兰嫂子!修身养心何须玉宇琼楼,潜心学道哪要繁华地界。深山冷岙、茂密林间、草屋茅棚,是栖息的好去处。妙玉说。
说着说着,不觉已到晌午时光,妙姑热情地留李纨、宝钗、黄岚、史英在草庵用了素斋后,亲自送她们出山。说也奇怪,来时是荆棘丛生的曲折小径,出来却是石砌大道。此时妙姑念念有词:
休看今陋室,当年笏满床。曾经遭难劫,一片白茫茫。
欠命还早去,造孽入牢房。贪财财使尽,看破落庵堂。
昨日家抄没,而今户门当。惨然楼倾覆,兰桂又芬芳。
扬州为知府,户部做侍郎。诰命婆媳俩,霞帔一抛旁。
难享儿孙福,能者一生忙。自由乃奢望,被逼两身亡。
原本丫头女,忽成太太香。下人成上客,主仆结鸳鸯。
助人人助你,害人必自伤。将相无本种,富贵讲贤良。
切莫称王霸,和谐万事扬。华夏同一族,三教共君皇。
黄岚问:请问师太,此曲应称何歌
妙玉说:也可称《好了歌》新注释吧!比起甄先生的《好了歌》注释少九个字,也可说十六韵,你们去推敲推敲。
不过听师太刚才的注释好像最后还未‘了’,前时我听到过有人唱新《好了歌》的,也只有‘好’义没有‘了’意。这又是为何宝钗问。
你听到的不是新《好了歌》,而是《了好歌》,那不是没有‘了’,只是你听不出那个‘了’罢了!师太道。
这《了好歌》与《好了歌》却有何不同宝钗又问。
顾名思义,《好了歌》是说先‘好’后‘了’,而《了好歌》是先‘了’后‘好’。并非凡尘只了不好,我们都知道祸福相依、风水轮回,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圣贤明哲者无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孩提的时候孜孜以求,在困苦的时候不言却步,在成功的时候永不自满,在欢乐的时候不会放纵,在得利的时候愿达共赢,在荣耀的时候依旧慊卑,在独尊的时候倾听民声。这不是先‘了’后‘好’吗师太说。
原来如此!这是结小‘了’为大‘好’!所以感觉不出‘了’。宝钗说。
极是!还有,对一个人来说最终是要‘了’的,对一个家族来说恐怕也会‘了’的,对一个朝代而言也是要‘了’的,但对于一种信仰、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而言就不会‘了’了!只会循环往复螺旋般地上升,只会共克时艰、和谐共创、发展兴旺!这就是我前面新注释的含义。妙姑说后,与她们挥手吿别,人人热泪盈眶,依依难舍。
之后,李纨她们先后到玄武湖、莫愁湖、雨花台、夫子庙等名胜古迹,留下一些诗词,不作一一表述。
宝钗她们经过四五天消遣后,再用一些时间帮助贾道备考。她们在江宁一宿十多天过去了。想到扬州还有不少事需要料理,宝钗就匆忙地离开南京,回到林府。
她在扬州没住几天,预计梅菲将要分娩,又马不停蹄地前往苏州,刚好赶上梅菲临产。宝钗一踏进门去,便听见哇哇哇的婴儿啼哭声,见菲儿已做母亲,得了个白白胖胖的男孩,就欣喜地对产后事宜作了些交代,以保证她们母子俩的平安健康。
梅菲的孩子尚未满月,忽报薛芬快要生产。宝钗领小红又急忙赶到湖涯村,见文茵、史英等已经到达,周香始终守候在舅妈身旁。宝钗见薛芬肚痛厉害,知孩子即将临盆。
由于准备就绪,助产大夫已提前守候,无须宝钗操心。在她们到达后不到一个时辰,孩子就顺利降生了,可以说十分快便。宝钗一听孩子的哭声,便知是个女娃,抱起仔细瞧瞧:既像薛芬,也像平儿,是个很标致的囡囡。
小红极为勤快,已连续值侍过几个月里,积累了些经验,就帮着熬姜汤、煮鸡蛋、烧点心等等,做得干脆利落、有条不紊。
此时,宝钗见一位健朗清俊的青年男子轻步进来,向薛芬表示贺喜,与周香传了眉目之情!
这青年与贾施同村,与平儿同姓,叫施家华,现年二十有七,大周香几岁。他身材匀称挺脱,五官轮廓分明,看上去既儒雅腼腆、又豁朗乐观,曾参加过乡试,考了个秀才。他娶过妻子,不幸在上年罹病身亡。父母为他续妻的事,费了不少心思,给他介绍过多个姑娘,但都无果而终。
施家华自见到周香后,就心思牵挂,曾托人做媒,想娶她为妻。当时,周香以为他家居乡下,只是秀才出身,嫌其门第欠高,未予答应。薛芬、贾施却认为他很不错,怕过了这村没有下店,于是说:施家华无论是家况、人品、才貌都很不错,我俩认为是比较般配的。
人倒能接受,只是普通人家,不过是个秀才!周香支吾。
他的家境比较富裕,在全村是数一数二的了,虽然不是官宦人家,可称得上当地的名门望族,门第也不低呀!贾施说。
要当官的干吗!我可称得上官家小姐,偏要嫁给放牛娃;梅菲是知府千金,要嫁给当时的小商人;还有秋实、文茵和周芳,都是官府千金,她们都心甘情愿地嫁给平民百姓。何况是你薛芬说。
其实嫁给做官的反而不好,他们有三妻四妾,有明的暗的,往往把你打入冷宫。你还要为他担惊受怕,搞不好连累全家!贾施道。
在舅父母的开导下,周香的态度有了微妙变化:回想起当时一心追逐名利地位,一意孤行地嫁给贾霓,结果落得个苦果自食;每回忆起这段经历,仍伤筋切肤、不堪回首,教训深刻。特别在舅父家的这些天,亲眼目睹了他们恩爱夫妻平凡生活的趣味,开始感悟到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和人生平淡才是福的理意,意识到平民百姓才是人间真情。
一天,周香在湖边洗衣,一个书童模样的人走到她身边,把一张纸条递给她,一话未说便走开了。她揩了揩湿手,拿起一看,见是施家华写的言情绝句:
洗衣玉女在湖边,淌起微波碧水妍。
疑是云中天外客,鹊桥可渡月琼仙!
他把周香比作天仙、玉女。她心中顿觉甜意绵绵。这种来自异性的赞美,比通过媒婆夸耀来得直接,带着阳刚的气息、直闯心腑,她油然地对家华产生了好感,觉得嫁给他是会待你好的,能够长相厮守。她当晚挑灯磨墨提笔,也作诗一首:
绿水湖边诗信收,君情妾意两相投。
斜风细雨同船渡,晚雾朝霞共泛舟。
她写好诗后,放在身边,等待他的到来。谁知八天十天过去,终不见人影,倒使她心中发急,思忖着他到哪儿去了难道有意戏弄于我于是心烦意乱。
施家华自从传递情诗后,自感冒味,心中忐忑不安,不知周小姐意下如何生怕受到她拒绝嗤笑,所以有意回避,不敢正面相见。还是周香考虑再三,向薛芬提出:舅母!甥女的终身之事拜托舅父舅母了,由舅父母做主!
薛芬听后十分高兴地说:相信我吧!舅母我不会看错人的。施家华有没有向你表示过
我在湖边洗衣时,他传给我一首诗,往后就不见了,十多天过去了,至今却杳无音讯。烦请舅母把我这张字转递给她,谢谢!周香说后把诗稿给了她。
薛芬明白她的意思,就马上托媒人转交。施家华看了她的诗后,喜出望外,当即去告诉父母,说周小姐已经同意了,请父母抓紧准备定婚聘礼。二老听到这一喜讯,乐得合不拢嘴,急忙准备钱物。
施老先生是位厚道大度的人,亲自开出了聘礼清单,既简单又大方,既不铺张也不吝啬。
六月廿二,由施家华亲自把聘礼送到薛芬家中。周香喜形于色地双手接过一件件礼品,热情满腔地一边请坐,一边泡茶递水。
这时,她仔细地打量家华,见他处处顺眼,越看越觉得是个阳光英气的美男子,便请他到了自己的寝室里。
周香单独住在楼上西边间,房内装理得比较洁净温馨。她说:家华,你真的对我好吗
那还有假!我对你真的是一见倾心,非常地在意!家华说。
我有什么值得你在意的周香问。
一时也说不完全,总觉得你什么都好!是我心目中的美女仙姝。自从见到你后,我真的是相思心切!家华表白道。
谢谢你看得起我。开始时,我对你真的没有感觉,不知为什么现在却时常忆念起你。周香说。
谢谢!你还没有去过我家,如果方便的话,请到我家里玩玩。我的家可就是你的家,何时过去看看家华说。
多难为情!未知你的父母怎么看待我边上的人怎么议论我周香说话矜持稳重许多。
没关系的,我父母是个开朗的人,肯定十分欢迎!我家是单门独户,没有左邻右舍。家华道。
你说何时去呢周香问。
说去就去,现在与我一起去好了。家华说。
那我得请问一下舅父舅母,如若同意的话,就与你一起去。周香说后,欣然地去问。薛芬是个开朗并通情达理的人,便高兴地说:现在你可是他家的人了,我已了却了一件心事,你想去就去吧!
薛芬这样一说,周香兴高采烈,三步两脚地回到西间,扯住家华的袖,说:走!我们马上可以走,到你家里看看。舅母同意了。
周香、家华拜别舅父母时,薛芬嘱咐道:去去就回来,我的产期已到,现在肚子有点痛!
周香应声后,就连蹦带跳地跟着家华去了。薛芬看着她的背影摇了摇头,说:还像个孩子,肯定晚上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