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红楼再梦 > 第二十九回

第二十九回
赴乡试周进中举人
庆婚宴新娘难秀才
那日傍晚,苏州知府官邸内灯火通明,贾兰设宴迎宾客,除对甄钟和周进以示欢迎外,主要话题集中在周进乡试之事上。先是宝钗向他敬酒道:每年乡试都是八月中旬,听说今年要提前,只有一两个月的时间了。向你敬酒一盅,祝你时来运转、文章锦绣、一举得中!
谢谢!请您和众位兄台多多教导,学生我虽有平步青云之志,只怕才疏学浅,难以想象……周进诚恳地说。
周先生相貌堂堂,气宇不凡,一副官相,这次应试,定能得中。李纨举杯说。
谢谢太太抬举。晚生若能中举,不忘太太、宝太太的栽培之恩!周进说。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次与前时不同,你已交好运了,主要是有雁妹子在你身边,她会使你精神焕发、才思聪睿、信心倍增。宝钗说。
谢谢!谢谢宝太太的金口玉言!真的与以往不同,确实多了信心。周进说。
那很好!至于具体考试的事,我也不懂,明天可与兰哥、桂哥他们商讨商讨,可能有些帮助。李纨说。
历届乡试的题目想必周兄还记得吧这些题目小弟我曾经看过,说难也不难,我看把丙寅、辛未、癸酉这三年的试卷再拿来看看。我这里有几篇好文章,你可拿去作些参考,或许对你有些帮助。贾兰想了想接着说,八股文虽然格式死板,容易随着其‘死’,这就好比带着锁链跳舞,固然摆动的幅度有限,但力求使其基准、合拍、精到、传神,我认为关键要掌握‘深、新、醒’三个字。所谓‘深’,就是要层层深入,把问题说透彻,切忌面面俱到、均衡用笔;所谓‘新’,就是立意行文要新,使人看了有新鲜感,不能像葫芦画瓢、人云亦云;所谓‘醒’,是指文章明白易懂,切勿故弄玄虚、刁钻造作。以上仅供兄台参考。
小弟我不敢妄加评说!贾桂接着道,看周先生才学肯定不错。至于赴考,正如我母亲说的,首先是要有信心,同时还要放松心情,使文章思绪通达、奔放洒脱,切勿太拘谨。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提出,共同商讨。
今晚主要是喝酒,明天、后天与周先生再作探讨。请放宽心,看你的学识,今年一定会考个头名、中个举人。宝钗鼓励说。
谢谢!谢谢太太、宝太太和兄台的教导与鼓励。周进感激地说。
第二天,周进就有关乡试问题再向宝钗、贾兰等作了较详细的询问请教,获益匪浅。在离开时,宝钗还送给《金榜卷及批注汇集》一套,供其参考。
周进此次苏州之行,可以说是满载而归,既取得经籍,又拿了宝钗、李纨送的二三十两银子,还携上红颜知己。有雪雁陪同,一来可以照顾好生活起居,更重要的是增添决心和信心,使他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雪雁是位难得的准贤内,知道参加乡试是最紧张、最难受的阶段,需要强健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就把身边仅有的几两银子,全部买作滋补品,以补强周进体质;用宝钗、李纨给的钱,为他缝了几件新衣裤;还昼夜寸步不离地侍候照料,陪他备考,可以说是周进有生以来第一次享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她体贴入微的关怀,无疑对他赴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七月十八,周进穿上雪雁新缝的衣衫,精神抖擞地步入考场。他觉得与以往大不一样,感到有信心、有底气,因此临场冷静沉着,思路开阔,行文流畅,发挥超常。经过这次考场翰墨,周进终于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了举人。
周进、雪雁看到榜上有名,真可谓乐不可支,两人热泪盈眶地抱身庆贺,久久说不出话来,激动心情可想而知。他俩准备先回故里,祭拜祖先,再往苏州拜谢两位太太和兰桂兄弟。
消息很快报到绍兴、传到苏州,大家都为周进快慰。宝钗、李纨她们也为雪雁找到归宿而欢欣,还考虑起他俩的成婚事宜。
周进与雪雁先回绍兴故里。他人未到,喜报先登。报喜及饭菜招待等开支都由亲戚邻里为他料理了。他俩一到,上门贺喜、拜访者接踵而至,平时冷冷清清的门庭,顿时热闹非凡。苦尽甘来的雪雁,笑容可掬地以内人的身份,盛情地接待、照料和安排,前后情形足见人情势利的明显反差。
这里有《念奴娇》一首写道:
萧条陋室,断垣残墙壁,斜风横袭。绕道野藤蛛网织,杨柳败枯摇葺。树上黄鹂,枝头喜鹊,频报欣消息。主人中举,发家兴族在即。小屋翻起高楼,华堂牌匾,旗杆将旌立。旧貌粉新呈悦色,古树萌芽熙淅。若市门庭,这边来客,那下高朋入。马龙车水,贵宾稀客云集。
周进与雪雁在绍兴迎宾送客,欣喜又忙碌,几天过去,急着要去苏州。临走时,村上男女老幼热情相送,分别依依,还叮咛他俩早点回来。
他俩乘船到达苏州,李纨、宝钗她们喜形于色。周进、雪雁见到两位太太,急忙膝盖落地,连磕三个响头。周进道:谢谢太太、宝太太的栽培之恩!学生我有今天,全赖您俩和众位兄长的提携,此恩此德,永生不忘!
哈哈哈!使不得的,今非昔比,如今你是老爷了,我哪里受得了老爷的大礼呢!起来起来!快起来!李纨笑逐颜开地说。
宝钗上前携着雪雁手,说:雁妹子,做什么啦,做新娘子啦,到成婚那天行大礼吧!这时雪雁猛扑进她的怀里,如小孩见母亲似的,激动得热泪满眶,说:想不到我雪雁有今日,谢谢宝太太细致入微的关怀!
我们自家人说这话干吗!这就见外了。雁妹子有今日是你的福分,是你人好心好的结果。我们为你高兴呀!宝钗说。
李纨过来也拉住雪雁的手,说:雁妹子有福气!恭贺你成为夫人了。你俩准备何时成亲很想喝你俩的喜酒了。
听太太的,由太太做主。周进说。
时间好定,大男大女的,从速吧!宝钗说。
也由两位太太为我做主,婚礼只求简单节俭!雪雁说。
地点呢放这里方便些,不知绍兴老家的情况怎样李纨考虑着说。
如果绍兴不便的话,也可以在扬州拜堂成亲。宝钗道。
我也说不准,还是由老爷确定吧!雪雁说。
地点再定,时间从速,婚礼从简。你为我们荣府和林家含辛茹苦数十年,今天终于熬出头了。宝钗看出他俩的顾虑,挽着雪雁的手,接着说,办婚事的钱我们可以帮助些,义不容辞,不用愁,我们会想办法的。
对,钱的问题,不必担心!我和兰哥可资助点。李纨表示。
谢谢!一切全靠两位太太了,学生我日后一定奉还!周进感激地说。
这时黄岚、史英、莺儿她们闻讯而来,向雪雁和周进以示祝贺。莺儿高兴得跳了下一把拉住雪雁手,说:祝贺你!好人有好报,雁姐姐人好心好,终于有好结果。
当心肚子里的孩子!你也一样,不久就要做妈妈了!雪雁轻轻地摸着莺儿的肚子说。
我考虑还是在这里方便些,就在苏州成亲吧!这里人多热闹些,房子我可想办法。黄岚热忱地说。
我也这样想,在苏州方便。李纨说。
谢谢!听老爷的意思想在绍兴办。雪雁想了想道。
绍兴那边有没有房子宝钗问。
有两间旧房,还可以住。周进说。
你的意见呢宝钗说。
照老家的风俗是要拜祖先的。周进道。
那就定在绍兴吧。太太的意思呢宝钗说。
我没意见,应该在绍兴为好!李纨随着说。
好了,就这样定了。周先生过几天就回绍兴,赶紧备办,快到八月了,目前天气转凉了,中秋最好,就定中秋吧!宝钗道。
中秋是八月,八月十六这天怎么样李纨说。
八月十六可能不宜。我的意见再提前八天,就定八月初八,这天是双月双日,又是黄道吉日。宝钗说。
日子就这样定了,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得及的。周老爷先回绍兴,马上着手修葺新房、置办家私等。黄岚说。
雁妹子在这里准备些嫁妆,到时我们会把新娘送过去的。宝钗停了一下,接着说,那边喜事办后就来苏州,咱们再热闹一番。如果周先生还未放官的话,住到扬州去也可。
周进在苏州待了两三天,就匆匆地回故里去了。临走时,李纨、宝钗、黄岚又各给他一二十两银子不等,以作修房和筹办婚事之用。
雪雁婚嫁是件要紧事,大家一边忙碌准备酒水等,一边为她买这送那,有面料衣巾、被褥纱帐,有箱柜桌椅、桶盘器皿,有金银玉珠、饰品脂粉,有文房四宝、绣阁锦囊等等。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嫁妆基本办好,可以说雪雁的嫁妆要比莺儿结婚时多得多。她心中无比激动,无上喜悦。
周进回到家里一看,堂兄等已经在帮他装葺房子了,不少亲朋邻里自愿为他忙碌出劳力。他们见周进回来,都改口称他为老爷。接下几天,名帖四面八方而来。绍兴知府老爷亲自前来请他做客,绍兴、会稽、山阴及附近的官员、乡绅、豪士纷纷登门拜访,忙得他四处应酬,无暇顾及家里筹办诸事。其实也无需他亲手操劳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原来的两间旧房粉墙固瓦,修缮一新。房间也作了布置装饰,家具一应俱全。
更好笑的是媒人接踵而来,红纸写的年庚八字无数,有二十多岁的姑娘,也有十七八岁的少女,大多是当地的大户人家、名门闺秀。尽管周进再三解说已经讨了妻室,但还是有些人不相信、缠住不放,搞得他哭笑不得。
很快到八月初八了,周进本当打算婚事从简的,不料贺礼叠叠而来,有旧亲老舍等平民百姓,也有地方官吏和望族人家,扛的扛来,挑的挑来,提的提来,搞得他无处存放、无所适从。
午时过后,忽报新娘到!周进等马上出去迎接,见一队彩轿中出来八九个女人,不难看出,其中一位头戴宫花,身着玫瑰色粉香缎绣花旗袍,脸上浓妆艳抹,显得与众不同的,便是新娘雪雁了。
雪雁虽然人到中年,近来由于无忧无虑、精神愉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尤其是这次陪周进杭州乡试后,仿佛变了个样,显得愈发妩媚、靓艳和年轻;再加上经过黄岚她们精心妆扮,真是一位袅娜多姿、气韵明洁的新娘。
陪同新娘来绍兴的有李纨、宝钗、秋华、秋实,还有史英、梅菲、薛芬、莺儿。可把看热闹的人惊着了!他们见到随送的苏州美女,个个长得如花似玉、仪态高雅、貌若天仙,赞叹不已。
接着从船中搬上一杠杠箱箱笼笼的嫁妆。这些嫁妆款式新颖、工艺考究、种类齐备,其中有苏州知府贾兰送的红木箱笼各一对,吴江知县贾桂送的红木象牙雕刻大橱一只、橱前凳一张,李纨送的红木梳头椅两张,宝钗送的柜桌和梳妆台各一张,黄岚送的有两箱绸缎布料,还有薛芬、梅菲、甄钟、贾蔷等送的许多礼物,一时无法说清。
绍兴是江南名城,宝钗、李纨这次来,除表示对雪雁的器重以外,另一目的是趁此机会,看看会稽的名胜古迹。李纨还因对莺儿的婚姻固执己见感到内疚,想通过对雪雁的关心作些弥补。
周进压根儿没有想到宝钗、李纨两位太太会亲自前来,感到喜出望外。他正愁着双方都没有主婚人,见到李纨,立刻下跪,说:晚辈从小无娘,今日无人主婚,您就收我这个干儿子吧!李纨乐呵呵地点头道:好啊!这么好的干儿子,难找哟!她这一表态,使周进、雪雁喜上加喜。宝钗是雪雁的主人,也可谓干娘,男女双方就都有了主婚人。
婚礼在欢呼声中启始,会稽知县主礼,知府亲自致贺词,接着按地方风俗举行。绍兴的婚俗与苏州相差无几,当地称拜堂成亲,这里暂不细表。总而言之,婚礼场面之隆重、气氛之热烈、品位之高档、参加人数之多,都是始料未及的。
正是中秋季节,秋高气爽,天空晴朗。婚宴分设两个席次,知府及各县大小官员、乡绅名士,还有李纨、宝钗等苏州来客,放在喜悦来饭庄举行;此外的一般亲戚邻居们,就在周家门前露天摆宴。新郎、新娘主要在喜悦来招待高朋贵宾。
雪雁毕竟是大家出来的,见过的场面多,敬喜酒、行酒令应对自如,倒是周进显得有点木讷,还需新娘指点。新娘拉着新郎的手首先到李纨、宝钗这一桌,对她俩说:两位母亲请原谅!我俩先敬他们……
应该,应该的!李纨笑逐颜开地说。她感受婚礼的喜庆,格外地爽心,丝毫没有想到会冒出个干儿子来,做起了主婚人,成了新娘的婆婆!不禁越想越开怀、越忖越好笑,笑得合不拢口。
宝钗本来就很欣愉,是自己为雪雁物色的夫婿,还帮助他备试,如今考中了举人,又看到如此热闹地为他俩举行结婚庆典,总算报答雪雁的一片忠心。
久在城市生活的秋华、秋实两姐妹,第一次出远门,看着一切都很新鲜,沿途领略了大自然的绚丽景色,明显感到这次做伴娘比上次给莺儿做时还热闹,还风光,所以兴高采烈。史英、薛芬、梅菲、莺儿跟着出来走走,也很开心。
新娘、新郎先向知府他们敬酒,雪雁说:承蒙知府大人的大驾光临!使我俩婚礼光耀无比,表示衷心感谢!特敬喜酒一盅,祝大人步步高升、青云直上!
新娘的一席话,立刻响起了一阵叫好声和碰杯声。人人都夸新娘渊文博学、知书达礼。
接着,雪雁以同样的方式,逐一敬酒,这一桌顺利过去。接下是地方乡绅名士一桌,他们大多是秀才出身,可以说是绍兴师爷、最难对付的。按当时绍兴习俗,一桌只坐八人。雪雁按顺序敬酒,先从上座左边敬起,那人道:今日我们好友相遇,你的一壶酒不够喝。请新娘说出一诗句,说得不对,新娘要连喝三杯。
好,如果说对了呢那先生就连喝三杯,这叫公平。新娘说。
可以可以。那个秀才点头说。
你能喝千杯吗‘酒逢知己千杯少’,我有的是酒,劝君‘一饮三百杯’就不错了。雪雁连说出两句。那人自觉地连喝三杯。
顺到第二个秀才先生,他嚓的一声把折扇收拢,竖在桌上,道:请新娘子也来一句。
这位先生也错了,今晚大喜,需要好事成双,不要你‘一枝独秀’,只要你‘一技之长’——喝酒。雪雁这一批评,使这位秀才面红耳赤,没趣地连喝三杯。
往下顺到第三位了,这位先生把酒杯高高举起,眼睛朝上看着,说:看我的动作,请新娘也说出唐诗中的一句。
这位先生又错了,这里是饭庄,不是花前月下;举杯的是你,不是李太白,怎能邀得来明月你在向天花板邀什么呢,要酒,喝!雪雁这么一说,这位也只好认输,自觉地饮了三杯。
雪雁接连胜了三个秀才,下面的人都收敛了。新娘这时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道:这样没兴趣,我提议,按照顺序。我为一,那位先生为二,接下是三四五六七八九,以自己的位号,说出唐诗中的七言一句,谁说不出,认输罚酒。
秀才们天天都在填词、唱曲、作诗、对句,对唐诗可以说滚瓜烂熟,大家表示同意。新娘先说第一句:一朝选入君王侧。
第二位说:两处茫茫皆不见。
第三位说:三千宠爱在一身。
第四位说:四方环镇嵩当中。
第五位说:五岳祭秩皆三公。
第六位说:六宫粉黛无颜色。
第七位说:七月七日织女会。
说到这里,雪雁忙止住说:慢!请问这位先生,这句子出自唐诗何首是何人所作万望先生指教。
因为他酒喝多了些,一时说错,就来一个混水摸鱼说: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哪知雪雁这一套是从当年贾府诗社中学来的,况且她对唐诗也滚瓜烂熟,怎能混得过去!新娘道:《长恨歌》中说的是‘七月七日长生殿’,错一字罚一杯,错了三字应罚三杯。又一位被罚了。接下去是:
第八位说:八骏日行三万里。
第九位说:九华帐里梦魂惊。
此时的各位秀才都认识了雪雁这个才女,周进这次所以能中举,是得益她的帮助,故此不敢再出难题了。
整个餐厅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宝钗这一桌上,人人在窃窃议论着这些天仙般的苏州美女。有消息灵通的知道她们底细:其中一个是苏州知府的母亲,一个是在吴江县新编《护官符》、审破连环案的薛宝钗,还有是贾知府的两个女儿及他的表妹等。
赵知府得知后就率本桌官员,手捧酒杯过来向李纨她们敬酒,说:失敬失敬!您就是苏州府贾大人的母亲,恭迎光临绍兴,卑职率同僚向李太太和宝太太及各位表示敬意!说后就与她们碰杯,一干而净。
李纨她们全体起立回敬,太太说:今日我干儿子成亲,赵大人及各位老爷大驾光临,老身我心感荣幸至极!为表示衷心感谢,回敬各位大人喜酒一盅!说后也碰杯而干。
令郎贾大人与我是同科,那年京试时,他的年龄最小,所以我还记忆犹新。赵知府看了秋华、秋实一眼,接着道,时间过得很快,贾大人的两位千金长得十分漂亮可爱!
想必大人令郎令嫒都已长大成人了李纨随便问。
大儿子二十三岁,已经成家了,小儿子二十岁,尚未娶亲,小女一十八岁,也未许婚。赵知府说。
宝钗在旁观察知府,说不定瞧中秋华、秋实,想为小儿子娶媳妇因为不知他儿子的底细,她怕李纨一时冲动,把话题扯到孙女身上,忙插话说:我的干女儿、干女婿在您的管辖下,请赵大人多多关照!
好说,好说!请放心。赵知府说。
谢谢!那就拜托了!宝钗恭敬地说。
秋华、秋实对他们的谈话毫无兴趣,表现出疲乏的样子。薛芬、梅菲、史英她们不喜欢与官场的人打交道,就站起来准备离席,并礼貌地向知府他们致意。
婚宴结束后,周进、雪雁送走贵客,急忙回来,新娘分别携着李纨、宝钗的手,喜气洋洋地回到新家。